回美国的前一天,室外骄阳似火,温度高达37度,室内尽管开着空调,但依旧觉得不适。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再为我准备临行晚餐,我于是到附近的餐馆去买外卖。在丽都饭店附近,有十几家不同风味的餐厅,我首先想到久违的羊肉串,找到了一家名为塔里木的餐厅,先定了几十串羊肉串。我付完钱后,看到正门上的招人启示:招聘领班,刷碗工。我对那位貌似老板的新疆人说:“老板,我想报名当刷碗工,您能付多少钱一个月?”
那位戴着新疆瓜皮帽子的老板,用带着浓重新疆口语的普通话说:“如果我能雇佣个北京人刷碗,五千块一个月。”
我笑着问:“你一定是开玩笑?”
他一本正经的说:“我是认真的。”
我惊愕的看着他,不知该如何回答,话里话外说明这活儿北京人是不会做的。那么,自古称为皇城根下的北京人,都在做什么?
此次回国,时间较为充裕,我去了许多地方,我发现服务和生产行业,基本见不到北京人了。到许多商店买东西,售货员或者是近郊的农民或者是外地人,从小的超级市场,到北京的高档商店---赛特大厦和燕莎商城。坐出租车,司机都是北京郊区的农民。各个大厦和小区的门卫,都是外地进京打工的人,更不要说,那些在烈日下施工的民工,不可能有一个北京人。
如果可以把这些工作类别,分为蓝领工人的类别,那再看看白领。一天早晨,我看到一群穿着白衬衫,戴着领带的房屋买卖经纪人,集体站在室外开会。我听了一会儿,从主持会议的领导,到频繁发言的下级,各个讲话都带有不同的口音。
我回美国前,到亚运村的一个大厦去买飞机票。售票公司的几个工作人员,也都不是北京人。我坐着电梯上下,遇到许多走向不同办公室的人,讲到也不是北京话。我去银行取钱,也未听到一声地道的北京话。
看北京新闻,官方报道北京人口现在有一千九百万人,一千二百万北京人口,七百万外来人口。当然,有人不信,因为外地来京的人,很难统计的准确。但是,我相信北京的本地人口,数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因为毕竟有户口记录。那么,这偌大比例的北京人,是否都在家里坐着吃闲饭?
我特地在雍和宫附近的胡同走了一圈,看到了许多人在室外乘凉,确实有许多北京人。在景山后街的四合院群中,我看到了相同的景象。
我有点醒悟了;因为有许多工作的场所,我还没有去,那一定是北京人的聚集点。比如政府机关大楼,大型国营企业的办公区。当然,相对一部分人宁可在家里吃老本,也不肯出来做工,有的靠租房子,有的靠老一辈的财富。这应该就是今天的北京人的选择。
外地的人用辛勤的劳动,改变了古老的北京城,使其成为了国际大都市。而北京人呢,则利用天时地利,坐享其成。
我看着那些坐在骄阳下,啃着馒头的民工,想起我们这些在国外的人;我们的初期,不是和这些民工一样吗?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用自己的血汗和勤奋,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拥有了自己的财产和事业,使那些土生土长的人,都嫉妒着我们短时间的成就。那么,由此推断,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将来的北京人,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那可就很难说了?
套套用来套股票,操笔写博文。
我如果在北京,我先找个刷碗的工作,一千和五千我不在乎,骑着驴找马,总比闲呆着强。
希望你不止看题目,多看看内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二带北京人已经不用象他们的祖父那样干刚进城的农民工做的工作了, 这是积累,二十年后现在在北京的农民子弟也会象现在的北京人一样.
现在的北京人中不乏精英,北京是文化环境最好的城市,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环境, 前者如深圳,上海,随不乏人材但200年前什么都没有,后者有西安, 洛阳,历史悠久,时运以逝.
不过您可曾想到过,您所说的所谓许多“北京人”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也是所谓的“外地人”。而您的子孙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有您所预测的“北京人”的结局--如果他们成为“北京人”后停止努力的话。
读您的文章,我读出的是“富不过三代”,一个家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如此。
我倒是觉得现在中国的年轻人都应该读读您的文章,不要变成您所说的“北京人”,无论他们是身在北京、海南岛、蘑菇屯、张家坟,还是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