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个地方旅游,除了参观那里的名胜古迹,领略当地的美丽风光,还有件事是了解当地的民俗,让人开开眼界, 亲眼看看和我们毫不相干的人到底过怎样的生活? 他们戴怎样的帽子, 穿怎样的裤子,开怎样的车子,住怎样的房子,娶怎样的妻子,吊怎样的码子,捧怎样的戏子,找怎样的乐子。。。。。。一句话,他们到底过怎样的日子。
印尼这个国家,土著马来人一统天下,回教是龙头老大。所以你可以看见很多清真寺,造型也很奇特,寺顶有一尖塔,我这人孤陋寡闻,以前总以为它是一根避雷针,还好这小秘密一直深埋在心底,从没向马来同胞透露过,否则亵渎了他们的神灵,他们连世贸大厦在 “ 9.11 ” 都敢炸,我的小命堪忧啊!
印尼这个国家有骨气:以前“ 反共”,现在“ 反美”,决不和恶势力妥协,不过可苦了上了年纪的华人,从小不准学华语,所谓“ 术有专攻 ”,一门心思读马来语,大了看上去一张华人的脸,却不会讲一句华语,有几个聪明的,从长辈那里偷学了点华语,但搀杂着方言,英语,马来话,讲出来的华语没有四声,像是刚学华语的洋人在讲,“ 墙壁” 变成了“ 枪毙 ”,好好的“ 私人公寓” 在他们嘴里就变成了“ 死人公寓 ”,不过还是蛮符合逻辑:先枪毙,然后就死人了。
看完吃“ 玻璃 ”, 大巴士载我们去一家“ 土特产 ” 商店购物,通过巴士的玻璃窗,我仔细打量起巴淡岛的市容:可以用八个字形容,街道破旧,人群肮脏。马路两旁有很多小摊贩在卖食品和水果,据导游介绍,东西便宜但不干净,一般做本地人的生意,游客很少问津。你还能看到才八九岁模样,衣着襤褛的儿童在卖当天的报纸,让我顿时想起小时候就会唱的 “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这首歌曲,时空变换,仿佛自己也身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庆。导游又深情地介绍到:这些儿童由于家庭贫困,从小辍学,靠卖报纸来补贴家用,因为东南亚地区多雨,一般他们都会带套雨衣,一旦下雨,这套雨衣不是用来给自己穿的,而是给报纸穿的,虽然他们浑身湿透,但送到人们手中的报纸却是干的,这导游也真会煽情,听得我们这帮游客个个热泪盈眶,心想第三世界的人民可真苦啊,到如今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更应该珍惜有无数先烈们 “ 抛头颅,洒热血,坐穿牢底,横尸法场 ” 好不容易才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啊! 可过后想想不对啊,他们为什么这么笨,不带两套雨衣呢?
大巴士还在公路上飞驰,映入眼帘的是不远处一根根电线杆乱七八糟地矗立在那儿,很不雅观,令人联想起中国的内陆小城市,两根电线杆之间有四五根高压电线悬挂在那里,由于重量的关系,带着下垂的弧线,容易让人产生触电身亡的不良感觉。四车道的马路上,车子开过后尘土飞扬,让游客在这里就可以领略到北京的沙尘暴,马路上机动车居多,摩托车司机更是互不相让,开足了马力,跑得飞快,真是气势磅礴,嘈音嘹亮,好像个个急着要去奔丧。
经过半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 “土特产” 商店,不禁令人怀疑是不是哪一个导游亲戚家的小作坊。
海,是不是管的太多了? 太平洋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