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午节后的随想

(2008-08-03 10:41:01) 下一个

                               端午节后的随想

有人说:人到老年,特别爱回忆往事,我也没有逃脱这一规律。

端午节过去已近一月了,我还不时回忆我小时,在老家潍坊,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要包粽子,这一传统习俗,在我家乡也不例外。记得,在节前五六天,掌管全家大权的奶奶,就开始计划,今年应该包小枣粽子多少个,江豆粽子多少个,还有豆沙的,白糖的,黄米的,,,,自家吃和送亲朋好友多少个。计划好后,就要差人到店铺去买江米,红豆,糖,和棕叶,,,。因我家乡不兴吃肉棕子,不用计划买肉。当这些原料买来后,放在堂屋厅的方桌上,似一座小山,粽叶,小枣,还散发着一股清香味。

到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就要将江米,豆,棕叶一一浸泡,每年这一道工序,都是由她来操作,这似乎是她的专利。

第二天,一清早奶奶,伯母和我母亲,梳洗完毕,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包棕子。我往往比她们起的晚,起来后就到堂屋,看她们包了多少,并毫不留情的进行评论,谁包的最好看,谁包的不好看,我母往往不服气,与我理论,我却不听她的自我表扬,坚持说:“包的最好看的是伯母,粽子不大也不小,三个角均等,捆的十分紧 ”。伯母也十分得意,为了奖励我对她的表扬,得了第一名,包完后,她还特地给我包一小棕子送我。天真的我,这时往往给她们带来了几分欢乐。

端午节这一天,天还不亮,母亲就开始用大锅煮粽子,还要煮一些鸡蛋。等全家人起床后,穿的干干净净,就聚在一起,各自挑选自己爱吃的棕子和鸡蛋。而我却是先从煮好的粽子堆中,找寻我那个小棕子,然后挑选我想吃的。对伯母奖励的小粽子,挑出后,总是不舍得吃,要摆在我的小桌上玩一两天。

端午节也是一年四季的夏节,它意味着夏天的到来。我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在小男孩的头顶上和耳后图雄黄。雄黄是一种中药,要到中药店买。据说雄黄可避夏季虫咬,瘟疫。有的胖小孩图上雄黄,十分好看,更显的白白净净,活像一个泥塑的胖娃娃。

另要在家门上插艾草,艾草是一种野生植物,灰白色,外形很像西芹,其味道很浓似野蒿,它也可防蚊蝇,传染疾病。节前,祖母就差人到集市上,买一大捆艾草,在每一个房间的门上,插一到两根。我和前院远房姐妹们,往往围在大人身旁,帮大人挑选好的,长的,递给他,一个个房间插完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将剩下的艾草抱在一起,晾起来,等稍干后,编成辫子,高高挂起。

到盛夏,蚊蝇多时,傍晚将屋门窗关好,点起艾草,用它熏蚊子。艾草的香味,不时的从门窗缝飘到院中。每当这时,大人们都围坐在院子里,东家长西家短聊天。我就到前院,找来远房姐妹们六人,聚在一起,缠着大我八九岁的大姐姐讲故事。她经常从《聊斋》上找一些鬼怪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每次她都绘形绘色的,给我们讲,什么进京赶考的翩翩少年,在住店夜读时,房门一声姿溜响,看到披着红发,脸色发青,张着血盆大口,悄悄的走到他的面前,搂住他,要他进京赶考时,为他伸冤,大姐说,这是一个屈死鬼,是如何如何屈死的。我们这些小孩,又想听又怕听,有的堵着耳朵,瞪着眼睛,有的把头埋在双腿下,这时大姐目的达到了,得意洋洋的宣布,今天故事就讲到这里,以后再讲了。我们总是不依不饶的,让她继续讲下去,她只好托词溜了。尽管如此,我们这些孩子们还不想散去,便开始抓谜藏,掉手绢,跑跑跳跳,作各种游戏。这也是孩子们十分开心地一刻。                                                

   要说过端午节,我最希望的是伯母,用各种五颜六色的丝绸和丝线,给我缠角棕子和作菏包。

我伯母是一位心灵手巧,特有心计的人,婚后她生两个小孩都夭折,就把我当作亲闺女,这是我远房姐妹经常羡慕的。平时每逢亲朋好友家里,有婚嫁喜事,都要请她去帮忙,作绫罗绸缎的新衣,她就将一些裁减下来颜色鲜艳的绸缎零头和丝线收集起来,留着做给我缠棕子,作荷包。

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在节日前一天,吃罢早饭,伯母就叫我到她的屋子,准备给我作荷包了,这也是我所盼望地。

伯母屋子十分宽敞,明亮,堂屋玻璃大窗,总是擦得干干净净。在窗外,还有一棵石榴树,绿油油的,石榴花正含苞待放。当我急匆匆跑进屋时,伯母已将作荷包用的绸缎零头和各色丝线,摆在堂屋的大红桌上了。她往往先问我今年,要作什么样荷包,缠什么色棕子,你想好了吗?我随口说一气,她似乎听进去,又似乎没有听进去。她很快先用一块较硬的厚纸片,折了一个小角棕子,还填上一点棉花和香料,然后她就让我来打配丝线颜色,她少作更改,就按她的意见和顺序,将不同颜色的丝线,一一缠到纸型上,立即出现一个色彩柔和漂亮的丝线小棕子,在粽子的下脚,再挂上一丝线穗子,十分逗人喜爱。

伯母很快又用一小紫色缎子,缝了一个小圆形茄子,里面填上棉花和香料,

缝好后,在茄子顶端,再作上一个浅色咖啡蒂,穿上一根红线,可以挂在衣服钮扣上。用一小块绿绸,作一条黄瓜,再用浅黄色的丝线,缝上一些个小点,填上少许棉花和香料,缝起后,婉如一条水灵灵的小黄瓜。在我的印象中,她曾经给我做过,南瓜,蟠桃,西瓜,,,等各式各样的荷包,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每当伯母作荷包时,我总是目不转睛,认真的看着,她一针一线的缝着,有时帮她递递拿拿。伯母都会说,我小时候,就是看我娘这样做,我慢慢就学会了。她还鼓励我,你大了一定也会做,会比我做的更好。

到端午节这一天,我穿上干净的月白色小褂,在大襟的纽扣上,挂上伯母作的这些特种工艺品,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赞扬,我心中也美滋滋的,这也是我过端午节最得意时刻。

我不到六岁的那一年,伯父去济南教书,伯母也就随伯父迁居济南了。从此,在端午节,我坐在伯母,大红方桌前,静静看她,为我作荷包,只是留在我脑海中,深刻的美好回忆。她的这一套手艺,没能传承下来,在我这一辈就失传了。

(写于0878 美加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那谁谁谁 回复 悄悄话 总的来说
比前几篇有趣味多了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
这篇文章的开始
讲述的是关于食物的故事
所以我才格外有兴趣
哈哈哈


比前几次的都要好
不过
我是觉得这三种关于端午节不同的回忆
他们之间联系的有点仓促
段与段中间的跳跃性有点大

继续努力啊
老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