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周恩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功绩,他的过失,甚至他的风度翩翩,他的性格,都是若历史学家众说纷纭的话题之一。
周恩来的形象一般在民间有三种,敬爱的好总理,文革的帮凶,无原则的政客三种。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都有其片面性。
评价周恩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周恩来这个人本身就很难对他做出一下子的评价,他太模糊,太难以一言蔽之。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要看他的历史功绩。但是要评价周恩来,历史功绩当然是辅佐了毛泽东那么几十年,但是周最难判断的一段,当然是文革时期,到底周恩来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也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因为就连周恩来自己最后也告诉妻子:我肚子里有好多话没有说。
周恩来的身世和性格
综观周的一生,如果世间真的有命运的话,那么周恩来恐怕不算是一个有福人。
周的一生,应当说是极其劳碌的一生,不但从小过继,寄人篱下。唯一的得子的机会也丧失了,就连最后去世,身边也没有一个亲人。而他毕生辅佐的主人,最后对他也不信任。试图打倒他。
全面评价周恩来,现在比较难,那么难在什么地方呢?主要难在他的作用上面。
周的性格
周是比较温和的,而且具有很文雅的气质,非常善于结交各种朋友,另外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个性不是很明显。中国式的儒家的风度和绍兴师爷味道的士大夫色彩比较多些,但是人很开明,是处理复杂矛盾协调关系的大师。
中共的历史
毛泽东的豪放与周恩来的谨慎
毛的个性和周不同,个性鲜明,一般人难以相处,具有诗人的浪漫和中国特色的各种计谋。
周恩来的父亲是个似乎比较胆小的人,周的母亲则比较善于持家,周本人性格中间有这样的特质:周全,温和,不轻易和人争论。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很曲折的,但是周恩来参与过许多重大事件,并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周的处世能力有密切关系,苏联人在解放后,甚至明确表示喜欢和周恩来打交道。美国人也是。周的历史作用,也必须要周那样的性格才可能办到。显然,周旋,安排,外交,不是毛泽东的长项。
毛泽东的个性很鲜明,他的贡献,资格,地位,常常使别人望尘莫及。文革的悲剧,与其说是毛的错误发动,但是,毛能一意孤行,则与长期形成的党内气氛有关。换言之,毛的一意孤行,也是大家惯出来的。因为周可能感觉到毛似乎总是高瞻远瞩,事实也是如此,他也总是乐于负责实施。
毛泽东是不大喜欢认错的人。但是周恩来则谦虚谨慎;毛泽东很自信,周恩来的心态则难以猜测。周自己说过,“我年纪轻轻当了大官,保官思想浓厚……”
我们不能一味地嘲笑他,文革前期和60年代,周是很忙碌的,但是日子还算好过。有一段时间,毛泽东想找别人代替周恩来当总理,甚至当众奚落过周。但是周的反冒进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毛的肯定,反而受到老战友的严厉批评。现在看来,周还是对的,但是周别无选择。只好违心做检讨。
文革后,周的日子就难过了。首先是在打倒刘少奇的问题上他很痛苦,后来是国家经济工作的问题,最后更难过了,他必须要签字。
伴君如伴虎
很难设想,没有经历过那场文革中运动,便可以理解周恩来的处境。
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周恩来不具备直接挑战毛泽东的条件。首先是周恩来似乎从来没打算作“二臣”。再说领导南昌起义的首领,一度军委中没有直接权力。另外,毛对于权力的抓的极其紧,除了林立果,没有人敢于心存侥幸掉脑袋。
同事40年是个什么概念?在我看来,首先是由于工作关系,彼此已经十分了解对方所思所想。毛泽东的心理暂且不表,周的做法,对毛则是全力以赴的,至少目前没有心存二心的资料。当然,不同意见是有的,但是,和造反两码事。据有关人员回忆,周很厌烦别人在他跟前说江青的坏话。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至少有“习惯成自然”的成分在里头。
另外,毛泽东有很强的帝王思想。他在长征时期,曾经说过自己家祖坟要出帝王的事情……另外,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30年代就认为“他有时候的思维会上升到一个很离奇的层次”,王明也认为“文革的根源是毛的帝王思想作祟”。我无意在这里评价这两位的话是否有科学性,但是,在毛身边工作过的人,他们的看法也许有些道理。毛很多次说自己是秦始皇,而且以此为荣,还说胜过秦始皇,甚至还很欣赏秦始皇。“劝君莫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开国主席的思想是常人如此难以把握。以至于后来中央办公厅为了把握毛泽东的思想动向,搞“窃听器事件”。
周对这一切都很了解很了解,当然也很明白,他不但老老实实,而且在行动上尽量表明“只有主席才能掌舵”,经常检讨。但是,毛泽东还是不满意,他要的是狂热和激进,“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那么从容不迫”。
作为有多个游击战作品的大师,玩出其不意、声东击西以及长期党内斗争中不讲规则却总能获胜,老毛显然是尝到甜头的。
和死亡赛跑
在1974年以后,周恩来的威信达到很高的程度,而由于林彪事件的影响,毛泽东在党内的影响则大大降低,人们已经疲惫与无休止的折腾。对于毛而言,最关心的无非是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评价了。他自己也说过,搞文革,周这些人是不赞成的,但是,怎么能认错呢?在他以为,“自信人生二百年”,何况,人老了以后,容易固执。
周恩来在医院的时候,和人谈话,从现在的工作记录上可以看出,周恩来的确是做到了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按照自己一贯的工作方式,慢慢地作工作,试图将国家的局势搞到他所希望的轨道上来,“副总理已经负起了责任”。他中意邓小平,但是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张春桥,因为毕竟那是主席信赖的。但是,他很明确,四人帮是搞不好国家的。“……无论如何,权力不能落在他们手里……”无论是外交场合,还是内政,周恩来都有意让大家接受邓小平。
邓小平在1975年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他的能力和水平,然而,邓的大刀阔斧系统纠正文革错误以及对江青的不屑一顾等,终于让毛泽东考虑到自己的身后事情。在几乎是“哀求”式的写个检讨遭到邓的拒绝“我是桃源中人,……我不适合作这个结论”后,毛泽东只好决定再一次打到小平了。
在我看来,这一次,毛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历史地位评价问题。说的好听一点,就是确保正确地路线贯彻下去……否则自己被后人怎么评说呢?
据有关人员回忆,即使体重只有70多斤的浑身插满管子的周恩来在病床上对邓小平也作工作,“……你就不能忍一忍吗……转头面朝墙壁”,他坦然地对外宾谈“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我估计还有半年……这没有什么,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等。
现在看来,他可能过早地有些乐观了,他以为邓小平的那些冲突只是工作中的风波问题。但是,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没有想到毛可以下决心把邓第二次打倒。(邓小平一共被打倒过三次,第一次打倒不是毛干的)。显然,在和死神的赛跑中,周恩来去世的太早了一些。“文革让我少活了十年”。如果能延长些,他将看到邓的时代,那无论如何将是好的局面。
不倒的秘密
和同毛泽东共事的许多战友不同,周恩来在党内的核心地位基本没有被打倒过,有的人因此产生看法,认为周可能有极其高明的权术,或者“大奸似忠”等简单表面的猜测,或者自以为是的理由。但是,我有我的想法,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首先,在周之前,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例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26岁)、李德、张国焘、王明等结局都是被靠边了。其中,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资格相对毛更加老些。但是毛后来在中央红军以后,担任苏维埃主席,从此,在党内的地位就一直高于张。但是,坦白的说,就理性和能力而言,恐怕难以分高下。加上解放后的接班人刘少奇、林彪、邓小平、高岗等。但是,这些赫赫有名的人中,他们大多后来都斗不过毛,而且结局都是悲剧。在毛的领导下,政治生命乃至个人生命,都完蛋了,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那就是周恩来。
我认为,原因一,周于苏联的特殊关系。周恩来与共产国际,不像王明那么紧密,也不像林彪等那么不紧密,这是个很重要的条件。太紧密,毛不放心,但是不紧密,则和社会主义阵营离的太远,没有名份。只有周有优势。要知道,毛对留苏派是很讨厌的。因为他们不但象钦差大臣一样,老和他作对,并且嘲笑他“你懂什么马列,就读过几本三国和水浒”。毛对此是很有看法的,1950年,他第一次会见斯大林的时候,第一句话竟然就诉苦“……我经常有话没处说……云云”。周恩来温和的性格,充当了 毛和其他那些光知道生搬教条的“布尔什维克”们的调和人,另外,周本身也是中央的负责人。这是我要说周难以打倒的历史渊源。
原因二,周在军队的影响力。虽然朱德是总司令,但其实是个“跑龙套”(毛泽东党内发言)的,总司令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篮球场上,甚至是连个总司令部(张国焘:我的回忆)都没有。毛虽然是主席,但是,周是领导过南昌起义,其中有许多后来的元帅参加,是军队的创立者。而且不是毛那样没出过国的土包子,是很有些洋派实力的。加上周一贯的理性和自身的严格要求,周恩来的实力,是很难撼动的。这一点,毛是试验过,但是发现几乎行不通。内外一片阻力。(用乘风破浪的柯庆施替代周)。
原因三,周恩来已经走向国际。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有口皆碑的,包括所有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佩服,包括对手。朋友遍天下,他的形象和风采,以及能力,几乎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要打倒周恩来,巨大的外交代价必须考虑。
原因四,周恩来之前,许多人已经打倒,根据人的心理,一般有个积累效应。我们可以猜想,看到许多战友悲惨地倒下,“谁还相信我们曾经在一个锅里吃饭”(朱德语),无论如何,都会产生恐惧感。我想文革后期的时候,高层中领导人的安全感是很少的,“文革是绞肉机,先绞别人,再被人绞(林)。
能理解,这时候的周恩来只有加倍小心周旋,或者检讨再检讨,至少可以不象刘少奇那样被残忍地折磨而死,或者象彭德怀那样被打断三根肋骨。这是生物求生的本能反应,我们应当理解。“……违心的话说一些,违心的事情做了一些……”(邓小平谈文革中的周恩来)。但是,数数看,谁没说?谁没做?连邓小平也说“……我也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只不过有的人地位低,就不那么让人注意罢了。周恩来的位置就没那么幸运了,总理,就是国家的总经理,本来就是风口浪尖上。我们替他想想,历史供他可以回旋的余地实在是太小了。另外,打倒了那么多,就这个一年做了四个大手术的人……这是我认为毛在周在世时未打倒的第四个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毛对周是有意见的。且看现在依然在世的姚文元回忆:“……为什么要我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我还有不参加的权利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谁送给总理的?我和这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总理就斗争过不少于十次。不要勉强。建议其他政治局同志都参加。”(76-1-12) “……我还有不去的自由嘛……”(见姚文元回忆当政治局建议毛泽东参加周恩来追悼会时毛的表态 2003年12月《争鸣》杂志)。
在林彪事件中九一三之夜
在1971年的那个9·13事件里,周恩来的角色十分重要,纵观现在的资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成功地挫败了林彪的阴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云云;还有一种,是这几年的新论调,那就是林彪是在周恩来巧妙的操纵下,被逼迫走的,因此,周恩来是扮演了隐蔽而且不光彩的角色。好像没有周恩来,林彪也不会死亡。
在我看来,这都是立场不同的人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因为仔细看看当时的客观情况,可对周恩来面对的局面进行假设,就可以看出,上面两种论调都不全面,经不起推敲。
其实,在那个神秘的夜晚,周恩来最开始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他连毛泽东突然南巡返回的消息也事先不知道,而他本人在人民大会堂和人们讨论四届人大的报告稿,中途才收到林彪女儿的“告密”,要求采取措施阻止她弟弟(老虎)胁持父亲出走。因此,周恩来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进行核实有关情况,然后注意动态而已。实际上他也是这样作的。应该说他的做法很自然的。但是,从叶群方面判断,她们以为毛泽东突然返回,是“人家要动手了……”,周恩来的电话则一定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追查山海关飞机的情况,在心虚和巨大恐惧的情况下他们仓皇迅速出发。而那天晚上,有资料表明林彪好像已经服了安眠药,但居然被还是被弄上了车,副统帅具体是怎么想的,现在只有猜测,永远不可能知道了,我们只能推断或者猜测:或许是晕晕糊糊,稀里糊涂,或者是儿子老虎用去南方的借口进行欺骗父亲上飞机,都只能猜测,但是,当时的空军是林彪掌握的。因此林彪应当是相信空军方面的。
林彪一登飞机,基本上大局就明朗了,因为副统帅等于来了个不辞而别,什么意思?周恩来不可能明白,毛泽东自己也不相信,一再打发人去核实,一直整个林彪的警卫部队找不到林彪,才确认我们的副统帅确实在那一架飞机(256三叉戟)上。而这个时候,飞机已经都快要出国境线了。
从周恩来在这一段时间的行为表现分析,周应当是很复杂很矛盾的,因为他不可能搞清楚,毛泽东的当晚(9·12 九时)突然返回和林彪的突然调飞机出走之间是什么关系他只能猜测,并且和他一贯作的那样,大局忠于毛主席。当然从1971年五一节之前,毛林关系就因为庐山会议的事情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个作为党内核心层,周恩来早知道,虽然他尝试过弥补裂痕,不要再次出现党的分裂,但是谁都不可能想到毛和林弄到这个程度。按照毛在南巡沿途的讲话,这一次对林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人人都知道,路线斗争意味着什么。据最近姚文元的回忆,9·13的晚上,当确认林彪确实不辞而别以后,毛泽东也尴尬地给在场的所有政治局委员解释:“他以为我容不了他,要走……我们都受他的骗了……”等等。
这个时候的周恩来,我们可以设想,他应该是很有些被动的,因为毕竟他打电话是林立衡的要求下才打的,但他的初衷也不过是按照工作程序核实情况而已,是正常工作范围。他的一系列措施,例如下达让256号飞机不让动,要动必须要四人联合下达命令才可以动,并且派李德生去空军作战室值班(监视李作鹏)等,都是为了保证不要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但是,叶群自作聪明的那个“林副主席要动一动”试探电话,其实等于告诉了周恩来,他们确实在搞某种蹊跷的行动。周恩来的过问的正常电话,客观上正好等于起到了打草惊蛇的效果,虽然不明真相的周恩来只是得体地告诫她最近天气不好,建议“等待天气好了再动……”但是这已经使得林家以为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以至于到烧文件,直至北飞。
对于周恩来而言,他的过问使得林彪起飞(当然周恩来当时不知道要飞上去去哪里),这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事实上,他已经亲自要求和林彪的飞机飞行员潘景寅通话了,正如大家现在都知道的那样,飞机开着通话器,却不答话,周恩来甚至说了“无论在哪个机场降落,他都到机场亲自去迎接”,这个态度十分符合周恩来的一贯作风。作为总理,他不可能也不愿意去背负逼林彪出逃这一罪名。但是,他的态度和他的禁空令是恰当的,因为他是政治家,是总理。我们可以换位思考,要知道,出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统帅,是上了党章的接班人,是一代名将,共和国元帅,一切情况十分不明,谁都说不准这不是一场政变。空军是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吴法宪掌握。万一空袭中南海和战斗机集体起飞,都是可能的,局势将不可收拾,国内外影响将不堪设想。
所以,现在有些人,写的东西,说什么周恩来故意设计等等,纯粹是小人见识,逻辑上根本经不起推敲,但是,这种说法,为什么流传很广泛呢?我认为,这和现代中国人的心态有关,那就是打翻一切偶像,撕掉一切信仰,追求刺激和趣味,传播各种幼稚的流言。想想看,让一贯可敬可亲的周恩来总理和道貌岸然阴谋家几个字联系起来,将是多么让人兴奋,多么让人刺激!没有更让人觉得比打倒周恩来让人更具有爆炸性效果的事情了!正好迎合了当代部分中国人的需求。
另外,对9·13事件,现在说法很多,我个人认为,也许,林立果才是真正把事情给弄糟了的人。这个以后我有时间再探讨。大家有什么高见,请谈就是,我们共同探讨。
林彪的出走和9·13事件,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不能回避的事,虽然是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很尴尬的,但是从长远看,其实在人们心目中(头脑清醒的)已经宣布了文化大革命实践上的破产。一个国家主席成了叛徒内奸工賳,现在亲密战友竟然要用“火焰喷射器”(571工程纪要)谋杀毛泽东,那这个热火朝天的文化大革命还剩下什么呢?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这是海外文革研究的两个主题之一。我认为一个原因是毛自己所说的“我就是要冲冲他们的官气……”,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要利用群众力量对付所谓的“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等“走资派”等等。否则,用常规办法,是不可能将威信直线上升并且65年开始对毛泽东不大理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拉下来的。
林彪的机遇就在这里凸现了。从林的前半生看,林彪是个不爱社交的人。在我有限的见识看来,林彪这个人简直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他沉默寡言,不爱出风头,个性虽然有时候有些偏狭,但是极其具有军事才能。据各种评价汇总,林彪这个人并不是个小肚量的人。另外,他也没有什么享受爱好,吃喝简单的让人不敢相信。也许是他的习惯,也许还与他战争年代那次身体的负伤有关系。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以对林彪的吹捧功夫很侧目,不过,林彪这个人的性格从前期看,恰好不是一个爱拍马屁的人。在长征中间,有一段时间,老毛又靠边站了,前途很渺茫,“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连鬼都不上门了”(毛泽东语)的时候,只有林彪去看望过,因为他赞同毛的正确观点(当时党内是毛的意见不被采纳反而受排挤奚落,毛无人理睬)。在井冈山上,虽然林彪也置疑过毛,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当然后来都是林彪的罪恶了。但是,我认为,客观地说,这显示了一个指挥员的思想,至少他能说出来,这也是符合党内纪律的。总比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好吧。林彪在59年当上国防部长,其实与他的资格有关(元帅排名第三),而与彭德怀临下台时对中央的大力推荐也可能有关,而不是后来别人想当然乱说的什么林彪为了自己爬拍马屁把彭德怀搞下去,自己当上国防部长。
常言道,环境造就人。林彪后来很会拍了,他的那些肉麻的吹捧的词语和方式让人现在看来很恶心很蹩脚,但是,就这样的以“最高最活最伟大”等若干极限形容词开头的方式,居然就在倡导“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能吃的开,而且在全国有那么大的市场,值得我们思考。
最先在文革中林彪默默无闻,后来,新成立的中央文革的那些人根本搞不成事,因为都是些耍笔杆子为主的,没有什么威信,他们在开始四处碰壁。后来,好像(我记不清了)是江青等人说“要从解放军里请一尊神……”,这样林彪的一生的辉煌机遇就来到了。
在许多文革的电影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呆板的林彪亦步亦趋地跟在毛后面,摇着红宝书,表情呆板。那是这个战将在人民心目中当时很深刻的印象。和体形伟岸的毛主席相比,脸色苍白而且瘦弱的他显得很不协调。
毛和林的分裂我不想谈,因为,我谈的是周恩来行为分析。毛和林分裂局面形成之初,林彪对毛要求作检讨什么的置若罔闻。毛则是一再追究。并且作为一个党的主席,在南巡沿途给地方大员,说自己的意见(他叫做先“吹吹风”)。但是,正如电影《周恩来》中也展示的那样,毛的讲话,被林彪的忠于者都原原本本地透露给了林彪。因此,林彪所面对的严峻形势,作为一个长期和毛共事的人,他自然很清楚,从他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一是坐牢,或者从容就义(林彪)”。山雨欲来风满楼,当然,他的夫人和儿子更清楚。但是,他们的想法和林彪有些不同。那就是,“与其束手就擒,不如鱼死网破”(林立果)。
这个时候的周恩来呢,为全国的日常工作忙的焦头烂额,被江青称作“救火队长”,还没有资料表明参与到这些事情中。
林彪的心灰意冷和一丝悲情,很符合他年轻时代就有的性格特征。
他为什么要走呢,这个我只好进行主观猜测了。也许,他不想和刘少奇一样。正如他儿子所说。他父亲的身体条件,经不起轮番审讯和批斗,他是人,有求生的本能。也许,儿子用什么理由欺骗了他同意离开。总之,在梯子上,儿子在前面,夫人在他后面,他们三人同其他六人登上梯子上了那架死亡飞机了。这是周恩来没有料到的,全世界人民都想不到的。
各个广播报纸上在也不见了那个被祝福为“永远健康”的,病怏怏的常胜将军再也不会回来了。一夜之间,前一天亿万张报纸宣传的接班人彷佛人间蒸发了。无法自己解释的情况下,高层在尴尬之余,把林彪事件的传达,是在隔了事发好久以后在党内逐步逐级传达,然后才被全国人民知道的,按照传播原理,这样才可以让人们心理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至于使得中央的威信扫地。“当面喊万岁,背后下毒手,……自我爆炸”是他征战一生最后的结论。顺便说一个笑话,9·13后,西哈努克有一次和周恩来见面时,迷惑不解地问:“你们的副统帅到哪里去了?”以至于翻译张口结舌。
以上等于交代周恩来当时面临的大小环境,以给下文有个前提。
9·13事件的发生使得周恩来作为当时的主要负责处理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解释了事件的过程。
作为政治家中的政治家,他的行为显然是以大局为重的,什么是大局呢,那就是国家的稳定和领袖的权威。事实上,后来的宣传和林彪事件的官方公布,都是按照这个大局来进行的。现在有的人觉得应该怎么怎么,掺假了许多的材料等等。那都是当时的需要。历史从来如此。否则,中国将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事实上已经如此了。也就是和美国苏联等阵营都有对立,所谓的朋友,都是穷困的小国,基本上左右不了局面。这才使得后来有了主动和美国接洽的动向。因为中国自古的政治家,都知道一个规律,那就是利用外部可以转移注意力,可以消弭内部矛盾。
现在有一种调,就是为林彪的平反什么的。但是本人认为,那是一种目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涉及到许多人。甚至他们还健在。林彪这个人,不喜欢讨厌他是可以的,但是把他当成简单的马屁精,那就大错特错了。过100年,让后人去评说吧。至于周恩来,在这次事件后,他的工作,和高调的林彪相比,使人联想到古代的忠臣,从而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其实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毛,毛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中美建交刚结束,于是批儒开始了,矛头直指的就是周公。在年迈的夕阳岁月里,毛要捍卫自己一生的功绩。他很清楚,正如他自己在后来所说的那样,周和其他许多老同志都是不赞成文革的,“在这一点上,我和恩来他们是无法取得一致的”。毛恐惧,尤其害怕在自己去世以后出现苏联那样清算的情况。我认为,毛类似这样的思想动机决定了他老人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包括亲自把天安门事件定为反革命事件和邓小平的第三次被打倒。从而为自己路线的一贯执行清除各种障碍。
毛已经不再相信他的那些战友,甚至不相信对他最忠实的人。他需要一个简单的人,于是,38岁的王洪文迎来了他的人生颠峰,象坐火箭一样被推向全球瞩目的中国政治舞台。从现在的资料看,毛嘱咐周对王“传帮带”,但是从一个科级干部直接到党中央副主席,这事情实在是太玄乎了。要让这么一个造反起家的年轻人,担负起领导中国的重任。
和周恩来,邓小平这些经历了清朝末年,大革命,国共合作,国内战争,外敌入侵,长征,解放战争,党内斗争等洗礼的的这些老同志相比,毫无疑问,这的确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格局。他的能力,他的时代,和他的水平,决定了他的结局。
周恩来的表现,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仍然不失风度。即使1974年王跑到长沙向毛告总理的状,但是周毅然在有机会见到毛的时候,特意等待王到达后,一同进去见毛。周的虚怀若谷的政治家风度,在王面前,周就象一个慈祥的长者对一个没经验的孩子一样,关怀而且负责,并且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
林彪事件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架构已经开始向破旧立新了,只不过这种新,不在以前那么狂热罢了。一批被林彪打倒的干部开始复出。中国政局在发生悄悄的变化。毛泽东对自己也有反思,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就是一例。这些变化,应该是换汤不换药。少数老百姓已经开始在置疑文革了,这或许即使9·13事件的带来的一个正面作用吧。
牛犊不畏虎。”可惜林立果生不逢时,他的对手是千年的人
杰-毛泽东,以及毛的那些杰出的“忠贞不二”信徒!
本人很佩服林立果的胆量和见识。毕竟在毛时代,敢于反对毛
的人,即使在他的父辈的那些功勋卓著的人中,也是凤毛麟角。
而敢于将思想付诸于严密计划的行动的人,更是绝无仅有。毕竟
小林“敢为天下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率先向“暴君”发起
挑战,吹起“文化大革命”运动灭亡的号角。他本可以利用他的
高干子弟的身份和优厚待遇,饱食终日,享尽荣华富贵。
设想如果小林今天还在世,也一定是第三代中国国家领导人
中的佼佼者。比起“太子党”和“烈士遗孤”之流,不知道
要强多少倍。可惜造化弄人。
小林最大的败笔是叛逃苏联,这是不能原谅的。也许因为他
太年轻,不甘于“杀身成仁”。这也是其政治上不成熟的表
现,毕竟小林当时只有20多岁,这样的一个“惊天动地”的
计划,对他的压力可想而知。以至于没能制订好严谨周密的
计划,并做好一旦行事败露的最坏打算,以至于行动失败
之后,进退失据,仓皇出逃,并拖累到他的父亲。
在当时的时代,亡命海外是最最愚蠢,最最弱智的选择。可怜
他的老父林彪一生的功名和伟业,毁于一旦,令人叹息!
几代中国人。周恩来也好,林彪也好,都是人而不是神。这个
世界从来没有完美的人。虽然我个人很佩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但也深恨毛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成了他老人家自己的“事业”,
以一己之私凌驾于国家民族利益之上。
我个人倒是很佩服林彪。道不同不相与谋,既然是大将军,
就要有勇气决断。人固有一死,但士可杀而不可辱!如果
我处于林彪的位子,我一定亲自拿上手枪,把毛给干了。
另外,本人从不相信林彪会叛国。历史终会还给他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