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伊大使张维秋:撤离巴格达的日子
中国驻伊拉克大使张维秋在他的外交生涯中,可说是与伊拉克有不解之缘:他在外交部几次任职,伊拉克始终是他所分管的国家之一;他到过不少阿拉伯国家工作,但惟独伊拉克是他两次工作的地方——一次是在两伊战争期间,工作了将近5年,另一次是从1998年9月赴伊拉克任大使,直至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发动大规模战争前夕,他才从伊拉克撤出。在《我在伊拉克当大使》(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书中,张维秋采用了以时间为序结合事件的写作方法,以便让读者以历史和动态的视角,从他的见闻中进一步去探索伊拉克问题。
特殊的春节
2003年2月1日,适逢中国春节。生活在伊拉克的中国人,在特殊形势下度过了一个特殊节日。
1月底,随着美国明确表示要很快对伊开战,战争危险遽然升级。尽管美国在伊拉克没有侨民,但是美还是发出指令,让其在伊周边国家的侨民立即撤离,并开始撤离使馆部分非主要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在巴格达的外国人也随之紧张起来。有的国家要求其在伊拉克的侨民迅速撤离,有的驻伊使馆担心伊像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那样把外国人扣做人质,开始悄悄撤离家属。伴随着外国侨民从伊拉克撤离,另一些外国人却急忙奔赴巴格达。其中一部分是来自美、英、法和世界各地的反战人士,他们志愿到巴格达,要在重要目标前组成“人体盾牌”,以便“阻止”美轰炸。伊方像对待贵宾一样接待他们,并公开表示“愿接待10万志愿者”。另一部分则是哪里有危险往哪里跑的记者。几天之内,数百名记者云集巴格达,最好的两家饭店拉希德和曼苏尔都爆满了。
在这种特殊形势下,仍然在巴格达工作的中国人面临着危险、紧张和考验,过春节自然不得安宁。但是,我决定还是要好好过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而且要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让人难以忘怀的节日,要借过春节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展现在伊拉克中国人员的风采。新来馆的赵广龄参赞对我的想法完全支持,进行了细致的安排。使馆到处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张灯结彩,宴会大厅里用红花和彩色气球装饰得喜气洋洋。在大厅的入口处,还贴上了我作的两副对联。其一是:“碧血丹心笑傲刀山火海无怨无悔,高山景行冷对荣辱得失有始有终”,横批是“舍我其谁”。这是我2002年9月休假后从北京返回巴格达时,在飞机上有点儿像奔赴前线的感觉,于是写下来壮行,以激励自己和使馆人员。其二是:“且把战鼓当爆竹,更祝游子保平安”,横批是“羊年大吉”。这是我专门为这个特殊的春节所作,它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和祝愿。
使馆春节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由于形势瞬息万变,使馆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不敢让使馆人员外出游玩,但是在使馆内部还是组织了不少活动。最突出的一场是,与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使馆共同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并邀请了联合国派到伊拉克工作的中国武器核查员、人道主义事务观察员和军事观察员等出席。在晚会上,几位大使分别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我馆人员表演的歌舞、太极拳等节目博得了阵阵掌声和笑声。最后,大家一起有滋有味地品尝了中国和越南的饭菜。另一场是,使馆人员与中国记者一起包饺子过除夕。在国外,使馆就是中国人的家。不论来自大陆,还是来自香港地区,都是中华儿女。在这样特殊的形势下,理应让所有中国人感到中国大家庭的温暖。我在这个特殊的年夜饭上再次举杯,代表所有在伊中国人员说出了此刻的心声:“虽然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却备受祖国亲人的关怀。虽然我们工作在热点和危险地区,但我们的心与祖国紧密相连。有祖国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无所畏惧,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几位来自香港的电视台记者感慨地说,在香港的亲人和朋友,时刻担心着我们的安全,怎么也想象不到我们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过年吃饺子,又唱歌又跳舞。
大年除夕,为了使祖国的亲人们看到我们在这里生活平安,并带去我们的祝福,新华社记者在30日下午为我馆人员拍了一张“全家福”。《人民日报》和新浪网等众多媒体迅速转发了这张特殊的照片。新浪网把它放在了首页,很多国内的网友就此发表了不少评论。大家在品尝年夜饭的时候,热烈地讨论起网友们的评论,兴奋不已,并深切地感受到祖国亲人们同我们在一起及对我们安全的关注。
大年初一上午,我召集全馆人员做应对战争的最后动员。这也算是特殊的团拜会吧!
中国核查员之死
3月13日下午5点,监核会巴格达办事处主任米洛斯拉夫(MIROSLAV)给我打电话说,很遗憾,中国核查员郁建兴今天下午结束核查任务后,在从库特返回巴格达途中,因车祸遇难。
当我问车祸详细情况时,他说,当时,郁建兴乘坐的越野车由斯洛伐克核查员所开,撞在了一大型卡车尾部,两位核查员都受了伤。监核会立即用直升机将伤员送往伊拉希德军事医院抢救,伊方马上进行紧急救治。可以说,双方都尽了最大力量,但是郁建兴终于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他还说,他已经把此事报告了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随后,他派司机把报告的复印件送给了我。
虽然郁建兴是联合国雇员,一切有关事务均由联合国负责处理。但是,他作为在伊拉克工作的中国人,我觉得有责任把有关情况了解清楚。再说,伊拉克问题正处在战与和的关键时期,任何核查事故都很敏感,更不用说核查员死亡了。为此,我立即派赵广龄参赞和马忠平武官去监核会所在地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有关情况。米洛斯拉夫予以接待,并进一步解释说,由四辆越野车组成的核查员车队超越一辆大卡车时,郁建兴乘坐的第三辆车撞在卡车的尾部,然后翻倒在路旁边约一米深的水沟内。他还出示了完全被毁坏的越野车照片。两天后,陪同核查的伊拉克官员对我说,他对这次事故也有些不解,因为当时伊拉克卡车是在慢行道上朝同一方向行驶,核查员的车队是在快行道上行驶,按理,不应该发生撞车事故,除非是郁建兴所乘坐的汽车司机因疲劳过度打瞌睡了。显然,这是一起普通交通事故,责任完全在开车的核查员,可以排除政治背景。
事故发生后,布利克斯立即向安理会做了通报,并致电郁建兴的夫人表示深切的哀悼。他在唁电中,称赞郁建兴在化武方面是“很有才能和很受人尊敬的专家”,还说,在伊的核查任务复杂,需要核查员的胆量与信念。伊拉克官员亦向其家属转达慰问。我国政府对其后事的安排,也非同一般。
16日,监核会把郁的遗体空运到塞浦路斯。在入殓前,我和马忠平武官赶到拉希德军事医院向遗体告别。随后,我们送灵柩到机场,并出席了在那里举行的送别仪式。在监核会代表讲话后,我亦用英语简短致辞。我说,郁建兴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他为联合国武器核查事业而献身。他数次来伊拉克,工作认真、刻苦、客观、专业化。他的去世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监核会的损失。我们会永远缅怀他。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联合国武器核查工作,支持伊拉克问题的和平解决。
从伊拉克撤离
1月底2月初,随着战争气氛的升级,生活在伊拉克的外国人也紧张起来,一些国家公开要求其侨民迅速撤离伊拉克。其实,早在2002年9月,驻巴格达使团看到美磨刀霍霍,就纷纷制定了在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计划。如果没有安理会1441号决议出笼,也许,美早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然而,也有极少数国家的使馆,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战争打不起来,没有做撤离人员的准备。就是在萨达姆当局内部,据说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美不敢真的动武,不过是对伊拉克进行吓唬讹诈而已。
中国政府对我在伊人员的安危十分关心,早就指示我馆要确保人员安全,不做无谓牺牲。在新年之际,当时任外长的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专门发给我馆的贺辞中再次做了指示。我作为大使,深感责任重大。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举一动都影响非凡。掌握好撤离时机很重要,既要尽力避免不良影响,又要确保人员安全。因此,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形势。
这次战争不同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是把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也不同于1998年的“沙漠之狐”,那是有限的军事打击;这次,美是要改变伊政权,巴格达无疑是主战场。作为外国人留在巴格达,安全是没有保证的。阿拉伯国家驻巴格达使节曾悄悄对我说,他们在以前的战争中没有闭馆,但这次要闭馆了。一是怕战火伤害。谁都知道,美会用导弹、飞机和大炮进行密集轰炸。但是,所不清楚的是,双方究竟还会使用什么其他武器。假如伊手中确实有生化武器,在生死存亡之际可能会无所顾忌,拼个鱼死网破,玉石惧焚。
美对此也很担心,故再三警告,如伊方使用生化武器,其指挥官在战后将按战犯论处,同时表示美在必要时会使用核武器报复。二是怕发生内乱,政府失控,安全没有保证。果真如此,我们有什么必要留在这里冒险呢!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都是阿拉伯人,都是兄弟,怕什么!”他们也笑着说:“在兵荒马乱时,他们是否还认我们这些兄弟,只有天晓得。”其实,战争危险还远不止于此,就拿环境污染来说,也够令人难以忍受的。比如,伊方在巴格达挖掘了星罗棋布的土坑和壕沟,在离我馆约三十多米的地方就有一处。他们往里面倾倒了大量原油,在美空袭时点燃,以便用烟雾笼罩巴格达,使美导弹的制导系统失灵,使美飞行员看不清目标。但是,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无疑会对居民的生命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们出于职业需要,从来就把自己的安危置于脑后。在伊拉克采访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和冀惠彦反复跟我磨,要求让他们留下。他们说,作为记者,当然希望能在巴格达坚守到最后一刻,成为整个事件发展的见证人和报道者,能为观众带来足够多的第一现场报道。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得CNN名声大震;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使得半岛电视台名声鹊起。这次战争,对我们CCTV记者来说,是决不能再错过的历史性机会。再说,CNN记者也可能不撤离,我们要与他们一起行动。他们的这种敬业、献身精神,确实让我感动。但是,从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出发,我还是按照国内指示劝他们撤离。
2月中下旬,形势日趋严峻。美再三强调,无论安理会是否通过新决议,都会对伊采取行动。有些使馆采取了精简人员的措施,有些使馆不动声色地关闭了。我馆按照国内指示,也有计划地安排中国人员分批从伊拉克撤出。巴格达富人区的不少别墅已人去楼空,据说他们纷纷逃往叙利亚,因为伊拉克人去叙利亚不需要办签证。
随着美、英对伊开战的危险日增,驻巴格达外交使团纷纷撤离,所剩无几。3月16日,美发出警告,要求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记者和外国人立即撤离伊拉克,否则将面临危险。显然,战争已迫在眉睫。我于是通知仍在巴格达采访的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香港的记者,准备好次日同我馆留守组人员一起离开巴格达前往约旦。17日,到了约定的集合时间后,中央电视台的三名记者却因为没有找到拿着他们护照的伊拉克雇员,不能一起同行。水均益与我商定,我带领其他人先走,他们三人随后赶来,在边界上集合。
我从车窗望去,一路上都是逃难的人群。其中,还有些充当“人体盾牌”的志愿者,他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巴格达,总数不过千余人,与伊所期望的10万志愿者相差甚远。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巴格达做做样子就走了。真正留下来的为数不多,其中还夹杂着CIA派遣的特务。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