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震撼泄密:中国新雷达让F22面临淘汰危机
(2007-02-06 15:35:35)
下一个
哈工大震撼泄密:中国新雷达让F22面临淘汰危机
根据哈工大最新一期的学报透露,两院院士、中国新体制雷达奠基人刘永坦领导的引力波无源雷达进入测试阶段。中国的新体制雷达在刘院士的带领下从80年代初就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可谓20年磨一剑,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士气。引力波无源雷达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雷达,传统雷达依靠发射雷达波,然后接受探测物体的反馈信号实现对物体的探测。但在隐形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大国采用吸波纳米材料、特殊外形设计、波形相干干涉等技术实现了对飞机、舰艇等武器的隐形,让传统的旧体制雷达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严峻的现实促使中国的新体制雷达的研制进程大大加快,经过短短20余年的呕心沥血,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从无到有,从理论、雷达数据处理软件、样机小型化方面均取得成熟的科学成果,目前仅有美国在这方面有类似的研究,但距离实用应该还有不少的距离。
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向外发出引力波,但对引力波的探测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科学难题。只要实现了对引力波的有效探测,世界上就不会存在可以隐形的东西。目前美国最先进的F22只能实现对传统雷达的隐形,但在“引力波无源雷达”这一旁门左道的高科技雷达面前却毫无应对的办法。而且,新体制雷达采用无源设计,本身对外并不发出任何信号,使敌人的反辐射导弹也变成了废铁烂铜。
前不久咱们的一位空军将领在回答美方记者的提问的时候,就底气十足地表示,只要F22敢进入中国领空,就一定会让它有去无回。而美国原计划在韩国部署一个F22中队,但后来又悄悄地撤回命令,原因是什么,大家自己琢磨吧。
刘永坦教授,电子工程专家。湖北武汉人,汉族。1936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3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1956年选送进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深造。195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委员、中国雷达学会会员,航空航天部二院研究员等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教授在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的研制工作中,突破了11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在强海杂波、电台干扰及大气噪声背景下的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并组织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对海探测雷达站。首次将连续波、线性调频、伪码调幅信号及与之相配合的去斜率匹配滤波器和高分辨率多普勒检测器用于新体制雷达。该成果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大动态、高精度、实时两维 FFT信号处理机和高线性接收通道的实现;提出信道一致性数字补偿技术和多目标自适应快速最优跟踪方案。在逆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发展了运动补偿理论,并针对大带宽信号与系统提出了新的补偿理论。在数字式宽带FM/CW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研制中,提出了微程序控制模拟滑窗分段FFT谱分析及数字式多门限自动检测的独特的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处理模式,解决了大动态宽频信号高分辨谱分析问题。发表学术论文、著作70多篇。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工程专家。湖北武汉人。1956-1958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学习,195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在地波超视距对海探测雷达的研制中,他解决了11项关键技术,并组织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地波超视距雷达站。他首次将连续波、线性调濒、伪码调幅信号应用于地波超视距雷达;主持两维FFT信号处理机和高线性接收通道的实现;他提出信道一致性数字补偿技术和多目标自适应快速最优跟踪方案。在逆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他提出了新的补偿理论,解决了大宽带系统补偿等关键技术问题。他在数字式宽带FM/CW雷达信号处理机的研制中,提出了微程序控制模拟滑窗分段FFT谱分析及数字式多门限自动检测的独特的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处理模式,解决了大动态宽频信号高分辨谱分析问题。撰有《高频海态遥感雷达用两维数字信号处理机》、《高频地波雷达的微处理机数字滤波器》等论文,译有《晶体管电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