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评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 海涵)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上,有台湾学者对中美贸易战下两岸产业如何合作表达了看法。他们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两岸需要在经济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互利共生上,探讨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型塑两岸合作新模式。
自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摩擦与对立不断升高。对此,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高长评论说,自去年(2018年)7月6日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制裁以来,迄今已历一年,中美之间如今已陷入“科技冷战”。
“从贸易战蔓延到科技战扩大了冲击面,”高长认为,大陆台商身处在美中贸易博弈暴风圈内,首当其冲。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陆对美出口前10大企业都是外资企业,其中,有8家是台资企业,1家新加坡企业,1家美国企业;大陆对美国出口的百大企业中,台资占近四成(合计外资占七成,陆资仅占三成)。以通讯、信息计算机相关产品为例,美国主要进口商为美商苹果( Apple)、美商惠普(HPI)和戴尔计算机(Dell);供货商主要是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这些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台商,即便可以承受美国对中国大陆贸易制裁第一波或第一二波的冲击,当美国扩大对中国大陆贸易制裁的规模,毛利偏低的台商恐无法承受,最终可能被迫退场。受到冲击的厂商可能遍及各行各业,尤其对从事涉及贸易制裁列表产品贸易的企业影响更大,无论直接或间接的冲击;也不论是制造商或贸易商(例如是分销商、进口商或出口商)、服务供货商。
高长指出,中美贸易战对台湾或台资企业造成间接冲击,主要来自三角贸易型态,也就是台湾接单,中国大陆生产,制成品销往美国的交易模式。根据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统计处调查资料,去年全年台湾外销接单中,平均52.13%选择在海外生产;就不同产业别观察,外销接单选择在海外生产的占比,信息通讯业最高,达94%,其次是电机业,占74.3%;外销订单金额排名第二的电子类产品,也有44,6%选择在海外生产。另依据经济事务主管部门2018年6月所做的厂商问卷调查,发现约有74.6%在海外生产的产品,转销至第三国,其中,资通讯及机械类产品之比例更高达87%左右:只有20.7%供当地销售,回销台湾的比重还不及5%。
他表示,身处在美中贸易战暴风圈中,原本毛利愈低的业者,承受伤害的能耐相对较低,采取应变策略的必要性愈见迫切。近年来,全球产业链已出现明显变化,全球产业链重整趋势带给两岸企业的竞争威胁有增无减,两岸企业必须体认:(一)产业发展能否成功抵挡外在竞争,并脱颖而出,有政府政策支持固然重要,而更关键的是,企业本身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努力。(二)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整,过去大幅依靠降低成本的量产代工模式起家,并曾创造傲人成就的营运模式已逐渐丧失发展空间,必须严肃思考转换为以创新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只有朝产业上更高附加价值的一端迈进,才能创造更多发展的新新机会。
高长认为,一般预料,美中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已成为新常态,未来两国的贸易问题更难解决,即使两国达成贸易协议,两国科技主导权之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贸易战不断升温,在大陆投资设厂的台商与在地企业一样,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面对两强之争,台资相关业者已开始严肃思考转移生产地点,分散市场,研拟避险策略。必须指出的是,台资企业已深度融入大陆产业链,被迫退出大陆的企业不只本身受到二次伤害,也可能破坏大陆辛苦建立起来的产业链之完整性。因此,建议大陆政府大力协助台资企业升级与转进。
高长说,逆全球化潮流当道,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加上特朗普实施税改、贸易壁垒与制造业返美政策,已对国际制造业产业链局面造成影响,而美中贸易争端延宕不解,或将成为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整的催化因素,未来之发展不可轻忽。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高长指出,两岸需要在经济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互利共生上,探讨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型塑两岸合作新模式。具体而言,大陆早自2008年即开始推出“核高基”发展战略,即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三大领域的发展战略,该领域台湾仍具优势,建议两岸应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了改变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局面,开拓新市场已显迫切,两岸企业应携手走出去;特别是推动“一带一路”,共拓海外市场的空间。为因应美国对陆企并购投资采取更严格的审查标准,大陆高层已宣示将加强自主研发,未来对科技人才之需求必更加股切;两岸应加强研发合作,避免恶意挖角。
同样是对于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陈德升提出了两岸共同市场主张与规范。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倡议:“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对此,陈德升表示,两岸共同市场的基本理念与主张应有如下内涵:一是,产业分工、优势互补、共创双赢;二是,同等待遇、公平竞争与法治保障;三是,参与大陆经济建设,共同经略海外市场;四是,优先共享大陆商机,分享台湾产业治理经验;五是,排除投资障碍与阻力,建立经贸合作制度规范;六是,落实“应通尽通”(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建设两岸共同市场。
陈德升指出,两岸共同市场的概念与实践,仍须两岸相互沟通、建立共识与经验积累。此外,两岸产业竞合与秩序维护亦显重要,尤其是两岸产业如何促成良性竞争、共生与分工,并规避恶性竞争陷阱,仍须双方积极努力。在商机方面,两岸优势互补之文创、设计与管理专业,以及科技与知识价值链之关键结合点,台资仍有较大发挥空间。未来两岸共同市场运作,亦应强调“合作”、“共享”与分享”之理念,促成产业利益整合,并在制度保障与前瞻思维下,巩固两岸和平发展与社会融合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