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
2007 (170)
2008 (398)
2009 (296)
2010 (464)
2011 (198)
2015 (450)
2016 (265)
2017 (205)
2018 (190)
2019 (130)
2020 (129)
中评社华盛顿9月19日电(记者 余东晖)特朗普对华发动的关税战不断升级加码,到底意欲何为?美国学者认为,不仅是中方,连美方自己对此都感到困惑。专家指出,如果特朗普是想以关税大棒让中国感到痛,而迫使中国改变其不可能改变的产业政策和经济体制,就难免让中国人怀疑:这是美国想遏制中国的战略竞争。
华府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日前举办“美中关系十年:从接触到对手”研讨会。正值美中贸易战激战正酣,逐步升级,“美中经贸关系是否由双赢转向掠夺”也成为探讨的热门议题之一。
美前高官:特朗普政府基调反华
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高级顾问李凡(Henry Levine)指出,美中关系已发生巨大变化,现正迈向:第一,美国流行手法似乎是强调中国威胁;第二,美方认为要改变中方行为,美方必须采取胁迫手段。在经贸领域,整体策略就是使用关税对华施压,使其感到足够痛苦,以改变其经济体制。他说,这种手法并不新,以前也用过,但现在不同的是,直到奥巴马政府第一任,美国政府高官普遍认为,要通过与中国接触,帮助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全球秩序,这符合美国利益。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使用软性手法,而不是强硬猛击。
从事美中关系35年,曾在美国商务部、国务院和美国驻华使领馆任高官的李凡认为,近年来美国对华手法变化一个显着特点是,行动主义(activism)增加,美国国防和国安机构对经贸决定的参与和介入更多了,这些部门更有权力,更加强势。对此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但明显改变了美国政府对华决策的平衡。
李凡说,当我们谈中方感到困惑或意外时,美方专家其实一样感到困惑。因为特朗普几十年来一直在意贸易赤字;纳瓦罗称美国正处于与中国的经济战争中,提出与中国经济脱钩;莱泰泽据报不相信中国会改变经济体系;姆努钦更有全球观,想达成协议等。他指出,若设身处地想想,中方确实难免会感觉美国想遏制中国、伤害中国。看看签证、交流领域发生的事情,有拒绝中国认知的非常强烈的推动。他指出,特朗普政府整体的基调和高音在许多方面已经是反华的。
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指出,今天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原先关于中美关系的两个常识已经破裂:第一是“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上有顶,下有底),在特朗普政府下,中国人逐渐得出结论:中美关系确实好不到哪里去,但坏起来不会有底。美中之间绝大多数问题并不新,但现实之坏却超过预期。第二,“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结论也破裂。如果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美中两个经济体脱钩的话,美国对华政策将不再受经贸关系密不可分之制约,美国将放手追求其战略目标。
孙韵分析,美国存在的权衡利弊辩论的核心是,为了大国竞争,牺牲互利的经贸关系,是否好的研判和战略?面对中方也更强势的行动,美国的战略界几乎得出结论:中国视美国为唯一要超越的大国,经济合作固然有利于美国,但也有利于加强中国的竞争国力。既然接触不那么成功,唯一剩下的就是对抗性手法了。
美专家:中国不会改变产业政策
在美中战略竞争加剧的这种大背景下,特朗普执意祭出关税大棒,能达到什么目标?华裔学者孙韵表示,中方较早前对特朗普政府的预期是,特朗普就想要交易、要协议,并不想要打架,但现在中方觉得,也许特朗普并不想要协议,就是想打架。中方表明愿在贸易赤字上让步,多进口美国产品,在市场准入上也愿意马上处理40%的问题,另外40%的问题可以谈判,只有20%是不可谈判的。
至于产业政策和《中国制造2025》,孙韵指出,中国人觉得,美国的目标就是要制止中国追求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上升的国家战略。如果特朗普政府的目标确实如此,中国人自然会得出这是关于两国战略竞争的结论。她认为,中国不会从《中国制造2025》体现的实际战略上后撤,但在媒体的论调上会后撤,使得这种战略更低调。
曾长期从事对华经贸关系的李凡认为,中国不会改变其经济的根本性手法,即产业政策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质内容。美国也没有足够的杠杆或者关税手法能迫使中国改变。他相信许多“中国通”会同意这点。他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进入一场贸易战,说是想改变中国的根本性质,我会用关税来做,但却不会发生。那人们就会提出问题: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战略的整体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我们是有其它手法可以做的。”
美业者:特朗普不为商界关切所动
以往当美中关系出现波折和困难时,美国商界往往会站出来说话,呼吁美中保持接触,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现在美国外交学界感受到,美国商界对推动美中关系似乎不那么热衷,也不那么坚定了。对此,长期与美中商界打交道的李凡认为,实际上美国商界并非铁板一块,有很多公司和不同领域,仍有很大一部分商界并未改变对中国及其机会的正面看法,尤其是农业、旅行业、零售业等。当然受到中国产业政策影响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等看来,确有棘手问题,但笼统说商界对华看法已经改变是有缺陷的说法。
李凡表示,调查显示,美国公司确实感觉在中国不那么受欢迎、不那么有信心了,但要记住其中有多个因素。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显示,美国在华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第一大关切是成本提高,有些美资企业面临的是正常的商业挑战,比如中国经济放缓,中国公司变得更有竞争力等,这未必是不公平竞争,美国公司不得不改变营销策略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李凡承认,经贸关系作为美中关系压舱石的份量确实在变轻,他希望中方能尽可能安抚美国商界,有力实施六年前做出的改革开放承诺。
不过李凡也从美方来看待美国商界影响力的削弱。他说,现在美国商界对于美国政府的影响力也不如从前。特朗普是“伟大的决定者”,莱泰泽、纳瓦罗等人加强和塑造总统的想法,他们并不特别为商界的关切所动,比如160多个美国商业团体联名致信总统反对对华加税,特朗普也不为所动。
与商界影响力削弱的状况相似,李凡指出,现在像鲍尔森、苏世民、约翰·桑顿等受到中方礼遇的美国金融界领袖,至今对改变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路线并不有效。特朗普、纳瓦罗、莱泰泽都不在乎商界和金融界的意见,姆努钦更加开放,支持金融界头面人物的观点,向中方发出邀请想促成某种协议。但很不明朗的是,姆努钦到底有没有总统清楚的授权?同样很不清楚的是,这种磋商会否实质性地导致任何认真的结果。
李凡认为,中方已经惊讶或至少意识到,许多美国很出色、很富有、很有名的对话者,没能带来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变化。不过他相信,从长远看,商界的反对声音会加大到有影响力的程度,但只有到美国股市遭遇重大挫折的时候,因为特朗普非常在意股市。经济面上从长远看也许会制衡特朗普政府使用惩罚性关税。
美前高官:让中国加入WTO不是错误
对于美国现在流行的观点:当年就不应该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曾经直接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李凡有点气愤。他说,那些认为美国在让中国加入WTO是犯错误的人,应当拿出证据来表明,不让中国加入,世界会更好。他们当然可以那么坚称,但他们证明不了,多数批评者都不曾接近谈判。那是经过14年艰苦谈判,谈判者尽最大努力去推动,得到尽可能多的结果,中国加入WTO为美国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他指出,有人对现在的形势不高兴,说起来很轻松,还说别用历史和一切由此而来的正面东西来烦我,看着问题来证明这是坏决定,这种逻辑很难让人信服。
李凡说,尤其令人震惊的是,美国贸易代表办的官方文件称,美国不应让中国以当年达成的条件加入WTO。“如果你真想创造一种氛围,通过谈判来推进和解决问题,平白无故地拿棍子戳中国的眼睛是什么意思呢?当面说我们不应让你们加入,这么做有什么价值?”李凡如是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