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7月17日电(记者 李仕奇编译报道)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14日在维也纳正式宣布,伊朗和六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而伊朗将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二,同时将现有库存的低浓缩铀从1万公斤减少到300公斤并维持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这是美国领导力的再次展现,但其中东盟友却对协议没有完全移除伊朗的核能力而感到担忧。美国彭博社刊登专栏文章指,伊朗的威胁仍然存在,协议与奥巴马希望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的理念背道而驰,这并不是对美国领导力的又一次肯定,而是美国力不从心的证明。全文编译如下:
伴随着伊朗核协议而来的各个场景中,最诡异的当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所做的总结。在促成了这个增加监察和透明度,并限制伊朗核浓缩的协议后,奥巴马着重提及了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力。
“历史表明,美国必须承担起领导作用,不仅要用我们的力量,更要用我们的信念。”奥巴马表示,“当我们把世界团结在一起时,会变得更加强大。今天的协议是我们在追求一个更安全、更有建设性并更有希望的世界时,翻开的新篇章”。
这是一些讨喜但平凡的语句,更带有一些欺骗性质。在维也纳敲定的协议并非像奥巴马说的那么伟大,反而背弃了美国在中东、核不扩散地区及恐怖主义据点的传统领导方向。
首先,该协议为伊朗——这个忽视国内经济,出资数十亿(美元,下同)并派国民去帮助叙利亚独裁政权进行内战的国家——解冻了高达1500亿的资产。而美国传统中东盟友对此的反应是震惊和恐惧。正当他们认为伊朗比以往更加肆无忌惮时,奥巴马却要和这个死敌建立一段新型关系。
协议的支持者则认为,尽管解封的巨额资金可能会破坏中东的稳定,但核不扩散在长时间所带来的利益将会弥补这个缺陷。确实,协议将大幅限制伊朗的铀产量和核燃料再加工;而原则上来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察员得以进入可疑的军事地址;协议还允许各国对伊朗的铀矿和浓缩设施进行监察。
但不能忽视的是,协议让大多数伊朗的核设施原封不动。10年后,伊朗可以随意地进行铀浓缩,并在15年后得以在隐藏于库姆山上的工厂开工。也就是说,伊朗被允许继续持有具工业规模的核项目,以换取它本来已经同意了的监视和搜查——何况伊朗在3年后(2006年)就已经违背了当时的诺言,上述这些都向世界传达着一个怎么样的信息?协议似乎与奥巴马希望建立无核武器世界的理念背道而驰。
同时,恐怖主义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特别在“911”以后,美国一直致力于孤立和惩罚那些赞助恐怖主义的国家。记载着这些国家的名单略显混乱,比如朝鲜的支持已经是过去时,并没有什么威胁,但伊朗就一直被美国国务院定性为资助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所以这个由奥巴马促成的协议不仅令伊朗受益,还为后者提供了政治合法性,没有要求德黑兰停止支持其代理人。
尽管协议存在着上述各种缺点,但也可能物有所值。如果伊朗坚守承诺且态度日渐温和,奥巴马就成功把核武器从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政权手中移除。他甚至可以趁此“战略机会”实现外交关系协会荣誉主席盖博(Leslie Gelb)口中的“将伊朗从敌人转变为朋友”。不过鉴于伊朗人在谈判当中的敌对态度,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也许这次协议真正的好处,至少从奥巴马的角度来说,可以为美军全面撤出中东地区铺路。经过了10年的战争和重建,该地区变得更为动荡,甚至比“911”时期更加危险。美国《大西洋杂志》评论员Peter Beinart支持该协议,认为现在的批评者只是“因为美国无法面面俱到而责备奥巴马”。可能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的领导力已经行使到了极限。如果是这样的话,奥巴马应该跟我们说实话。核协议其实并不是对美国领导力的又一次肯定,而是美国力不从心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