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毅:我很多情况只发挥一个政委的作用,军事指挥就是粟裕 (ZT)

(2009-09-13 15:09:58) 下一个
陈毅:我很多情况只发挥一个政委的作用,军事指挥就是粟裕
--陈毅之子陈昊苏、陈小鲁对父亲的最新回忆
张雄文
《粟裕传》主编朱楹将军,曾在《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一书的序言里说:“史实终究像一座大山不可动摇!想推倒它的人必然自折手臂,到头来还是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随着历史真相的逐渐披露,粟裕终于走出了陈毅的阴影,还原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卓越军事家、战略家。而长期领衔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赫赫首功的陈毅,也终于走出了“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的“文武全才”五彩光环,还原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这一结论,目前在官方与军史主流观点中得到基本的肯定,张震、刘华清1994年12月代表军委给粟裕平反,即明确指出:“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光辉战绩,在战役指挥上,粟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这也得到了陈毅后人的诚挚认可。早在2001年8月26日,陈毅之子陈昊苏回忆他父亲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


不仅如此,今年5月,陈昊苏与其小弟陈小鲁一起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再次回忆他们父亲的话,而且谈得更为具体。


陈小鲁说:“父亲更多扮演政治家的角色,他建立根据地,有统战才能、外交才能,他能整合军队。军事方面,华东野战军最强的是粟裕,战斗都是他负责,但把整个华东野战军整合起来,应该说是靠我父亲。”


陈昊苏也回忆说:“他对粟裕同志很欣赏,他觉得这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父亲曾经有份给毛泽东的电报,大意是说,我军打了二十几年仗,培养的军事人才不多,近来有粟裕、陈赓,他们与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并驾齐驱,前途远大。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很好,父亲自己说过很多次:我很多情况只发挥一个政委的作用,军事指挥就是粟裕。”(《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18期)


其实,虽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误传(仅仅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时期而已),陈毅、粟裕真正呆在一起的时间却并不多。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实际负责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指挥的统帅是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就华野(三野)而言,陈毅起到的政委作用也有限。



但陈家兄弟能如此坦诚回忆,与时下诸多将帅后人撰写文过饰非的回忆录,为父辈揽功诿过相比,自然是对历史的尊重,足以能赢得世人的无比敬重。他们给其父亲带来的不是“耻辱”,而是光明磊落的荣耀。


同时,陈毅能多次对后代如此坦言,也说明其的确有直率的一面。与明明长期是政治主官,却偏偏声称“真正的专业是打仗”,置真正的“专业”是打仗的军事主官刘伯承无用武之地的人不可同日而语。


陈毅的话,他本人可以说,子女也可以回忆,唯独粟裕不便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1958年“极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大帽子终其一生不能摘掉之下,粟裕“夹着尾巴”做人,也就是他常说的“战战兢兢做人”。他的回忆录尽管不谈人事,只讲战役,尽可能追求实事求是,却不得不总提到“协助陈毅同志”之类的话,将更多军事上的光环给予陈毅。


陈毅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与外交家,虽有军人的元帅军衔,才干却更多体现在“文”一面,这一点目前世人否认的不多。如果说了解粟裕历史的人过去曾有“矫枉过正”之嫌的话,那么,在今日陈毅、粟裕各得其所的情形下,以后的论述自然应当谨慎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