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军事力量超出想象,美国自信心受极大打击

(2007-03-06 12:06:15) 下一个
2006年12月15日日本参议院通过了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的法案。就在防卫厅升级引发周边国家的忧虑和不安时,2006年12月29日中共官方的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披露歼十成军部署的进一步消息,官方网站上刊出包括航空兵列队集结、歼十双座战斗机起飞、爬升等共约廿张照片。这是中共官方媒体首度对歼十战机解密,尽管官方媒体没有同时公布其性能资料,但海内外军事爱好者和军事观察家已有进一步解读。这里我们不必评论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但是这2件事件的背后引发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台湾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日本防卫厅升格背后的美国因素:

  说到美国这里我们就必须谈到“美日安保条约”。

  1951年9月8日,日美签订了安全保障条约,标志日美战略同盟的产生。

  1960年1月19日,日美出台修改后的新《日美安全条约》,增强了条约的对等性。

  1978年,日美曾制定过一个针对苏联的“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

  1991年,日本强行突破宪法限制,将自卫队首次派向海外。

  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PKO法案(《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随即日本向柬埔寨派出了首批维和部队。

  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期间,日美两国首脑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提出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为冷战后的美日关系确立了新的框架。

  1997年9月23日,美日在纽约正式公布了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明确将台湾海峡未来战事包括在其范围内,从而对中国本土构成严重威胁。

  1999年5月24日,日本参议院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三法案,即《自卫队法修正案》、《周边事态法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其核心是《周边事态法案》,允许日本政府在美军介入日本“周边”军事冲突时,派兵为美军提供海上搜救、后勤支援等后方支持。

  2002年4月16日,日本政府召开安全保障会议和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与“有事法制”相关的三个法案,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和“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其核心内容是,在认定发生“武力攻击事态”的情况下,日本首相可以不经过国会直接调派部队采取军事行动。

  2003年12月9日,日本内阁批准了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计划,这是战后日本首次向正在发生战斗的海外地区派遣陆上自卫队。

  2005年2月19日,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2+2”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发表共同声明,首次将台海问题列入共同战略目标。

  2005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宣布日美达成协议,美将首次在日本港口部署核动力航空母舰。

  2005年10月28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

  每次日美军事合作,无一例外都是围绕美国人全球战略计划变更而改变。这里我们将从第一次海湾战争说起。1990年1月16日海湾战争全面爆发。日本政府虽然在海湾战争期间光出钱没出兵,但在战争结束后强行突破宪法限制,将海上自卫队的扫雷艇派往海湾地区。自1991年日本自卫队首次走向海外以来,日本国内便借机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使得自卫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活跃起来,紧接着就是1992年,日本国会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向柬埔寨派出首批维和部队。

  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普理赫说,台湾海峡与中东、朝鲜半岛并称当今世界三大危机多发地带。50多年来,台海地区爆发过4次危机:前两次分别发生在1955年和1958年,均导致低强度的军事冲突;第三次从1995年李登辉访美至1996年台湾“大选”结束;第四次是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举行了军事演习。

  1996年3月,解放军在台湾海域附近进行导弹演习。害怕局势失控的美国急忙派遣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台湾以东游弋,这就是著名的“1996年台海危机”。美国派出“独立”号和“尼米兹”号两个航母战斗群到台湾海域附近,后美国间谍卫星发现两艘中国核潜艇消失且去向不明。于是美军急令“尼米兹”号停到距台湾海峡350海里之外,显示中国无声潜艇技术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1999年3月,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由此又引发了20世纪末台海危机,在台海局势不稳,美军利用正常军舰调动的机会,安排第七舰队,连同正在波斯湾调返日本的“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以及属于第五舰队的航母“星座”号,于亚洲区内集结,准备随时插手地区危机。此次大规模的渡海登陆联合演习,大大助长了我军的威风。

  谈到90年代中后期解放军台海军演,我的目的就是想说明日美军事互动在此期间的2次巧合:96年台海危机仅仅过去一个月,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日本期间,日美两国首脑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提出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为冷战后的美日关系确立了新的框架。于是就有了1997年,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台,明确将台湾海峡未来战事包括在范围之内。同样的99年台海危机过去一个多月,1999年5月24日,日本参议院通过《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三法案,即《自卫队法修正案》、《周边事态法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其核心是《周边事态法案》,允许日本政府在美军介入日本“周边”军事冲突时,派兵为美军提供海上搜救、后勤支援等后方支持。是巧合么?是有意安排的么?

  自2003年底陈水扁推出“台独时间表”后,台海进入第五次危机期。一些专家认为,随着陈水扁“台独”步伐的加快,危机随时可能激化。台湾当局认为,在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实现“台独”最后的“机会”。因此,陈水扁不断铤而走险,不仅坚持“2006年修宪、制宪”,还鼓噪就“一中”问题进行“全民公投”,严重危害台海安全。为避免因台海形势的恶化导致中美军事冲突,同时,受到来自国际和各自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中美两军交往呈上升势头,于是就有了2005年10月20日拉姆斯菲尔德参观笼罩着神秘面纱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指挥中心的二炮总部。就这次允许拉氏访问“二炮”,军事爱好者们普遍认为其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美日的威胁,是对美国发出的一次充满笑容的警告!!

  拉氏似乎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在致辞时表示,中国有必要就扩展导弹力量向邻国清楚解释意图,以消除他们的疑虑。拉姆斯菲尔德说,美国国防部相信中国正在扩展弹道导弹力量,射程超越太平洋,远至几乎全球所有地方。虽然拉氏的话语近乎无理取闹,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洲际导弹已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战术攻击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

  在此之后的2005年10月27日,美国海军宣布日美达成协议,美将首次在日本港口部署核动力航空母舰。2005年10月28日,日本执政党自民党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这也是巧合么?是有意安排的吧?!

  接下来再来看看防卫厅升格的日本自身因素。

  日本的和平宪法于1947年由美国起草,宪法禁止日本利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仅仅保留一部分军事力量用于自卫。根据日美两国的协定,美国目前有5万名士兵驻扎在日本保障日本的安全。

  其实,日本政界关于防卫厅升格的动议并非始自今日。从防卫厅创设的1954年开始,类似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1964年,池田(勇人)内阁曾在内阁会议通过升“省”法案。但由于冷战时代,日本政坛呈“保(守)革(命)对决”的两分态势,旧社会党等左派势力力主“非武装中立”、“自卫队违宪”,影响力不容小觑。所以,法案遭遇左翼猛烈阻击,未能提交议会而流产。1994年,羽田(孜)内阁再度出台升“省”法案。但到了1997年,在桥本(龙太郎)首相主导的“省厅再编”计划中,却做出了“继续现行的防卫厅”的决定;2001年,自民党成功地把升“省”法案提交众院,但尚未等到表决,众院便被解散,法案也成为废案。就这样,防卫厅升格问题成了长期未决的悬案。

  日本急切的想恢复正常国家的功能,而上面又有美国压制着。因此寻找借口和一切的机会发展军事力量是日本的主要目的。日本人抓住了美国人希望看到中国和日本争夺想从中渔利的心理,顺势而上做出不怕得罪中国,准备与中国对抗的姿态来迎合美国,而美国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遏制中国,也装傻充楞的让日本人发展军事实力。真可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2001年,借美国全球反恐战略,小泉政府大力推进日美同盟;直至2003年出台了《伊拉克特别措置法》,自卫队的“活跃在海外的部队”的印象开始在国民心中扎根、定型。可以说,正是15年来自卫队的足迹渐行渐远,才使日本国民逐渐“脱敏”,也构成了此番动议防卫厅升格的社会基础。用安倍内阁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的话来说,“自卫队呈走向世界的状况,防卫省的定位恰如其分”。

  再来看美国:美国在新条约里允诺日本发展是迫不得已。第一美国的军费开支太大,财政赤字累累,减少开支是美国以后的国策。第二美国面对在伊拉克的两难处境以及在伊核、朝核问题毫无进展,于是美国希望日本能成为它遏制中国崛起的有力助手。而整个新条约实际上是对日本的一种退让,虽然表面上看好象日美两国的军事指挥和联系更加紧密了,而实际上是美国把兵力减少和撤除,让日本站在遏制中国的前沿。
  
  这里我就是想说明一个事实:面对中国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美国人越来越没有信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