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放军列装新型扫雷舰 装备先进可排除智能水雷NB

(2007-02-07 09:39:41) 下一个
中国海军列装新型扫雷舰  扫雷舰艇吨位不大,但堪称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黄金舰艇”。因为从吨造价来讲,它是所有海军舰艇中的价格最高的。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造价,除了材料原因外,新装备多、技术含量高是主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海军最新型的猎扫雷舰艇全部由张建明率领部队进行试验定型。大队官兵们为新装备定型提出修改建议数千条,也为他们尽快熟悉新装备创造了条件。国内新型猎扫雷舰总设计师卢汉民这样评价大队官兵们:他们既是反水雷装备的使用者,更是反水雷装备的“监造专家”。
  雨雾笼罩下的东海浊浪排空。一艘艘新型猎扫雷舰编队破浪前行,摆开战斗队形……
  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20世纪50年代,刚刚成立的人民海军第一支扫雷部队靠几条由登陆艇改装成的扫雷艇,在长江口扫雷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20世纪70年代,援外扫雷作战中,12艘轻型扫雷艇扫除了26枚号称世界最先进的水雷……
  经主管部门批准,本报记者近日跟随人民海军新型扫雷舰,与藏匿在大海深处的水雷作一次“亲密接触”……
  体验之一:编队扫雷
  经过一夜的扫雷演练,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一场新的考验又在等待着830编队的官兵。记者在简短的电报上看到,演习的想定是:正在某海域训练的830编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某重要水域内的水雷清除任务。
  “编队间隔×××米,航向××度,实施编队扫雷!”指挥员张建明对自己的装备性能了然于心。
  3条扫雷舰组成方位队,形成了数百米宽的扫雷带,在海面上颇为壮观。声、磁、机械各型扫具之间密切配合,对水下目标实施致密的扫荡,大有秋风扫落叶之势。
  “我舰左舷270米处发现磁性水雷一枚,成功引爆!”“我舰正前方350米处发现音响水雷一枚,成功引爆!”……各种信息汇总到指挥舰。张建明和同事们相视一笑——
  在他们身后,一条宽阔平坦的航道已经铺就!
  背景故事:“反水雷、反潜、反导弹是未来海战的三大难题。”水雷是常规武器中唯一的战略武器,易布难扫。在重要的港口航道中,一枚小小的水雷就是一座暗堡,令各类舰艇望而却步。水雷难以识别的隐蔽性和巨大的破坏作用使扫雷部队的训练和作战时刻伴有巨大的危险。通常情况下,扫雷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战局的发展。因而,扫雷的效率成为各国扫雷部队追求的一个指标。   相对于单舰扫雷,编队扫雷的效能当然要高得多。然而,几条艇之间如何配合?声场、磁场叠加后,对于水雷引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型扫雷具之间会不会形成互相干扰?一连串的疑问对编队扫雷提出了挑战。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扫雷任务,这是萦绕在扫雷官兵心头的一个结。   单艇的潜能基本挖掘后,如何发挥编队的作战效能?在上级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张建明主动提出了进行两条艇同步磁场测试的课题。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海上进行扫雷艇编队联合扫雷,这在人民海军历史上史无前例,就是在国外也很少见报道。1999年9月,张建明将扫雷艇编队拉到了海上。经过连续35天上万次的反复试验后,他们终于获得了各种宝贵的数据。人民海军扫雷艇编队扫雷由此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这些年,为充分发挥装备潜能,大队官兵们写下了一连串奇迹:首次在海上进行扫除非接触导航扫雷训练,首次在海上实扫自航式水雷,打破外国专家对该水雷“谁也扫不动”的定论……大队官兵不仅对某型扫雷艇的所有武器性能都进行了海上实操检验,还对现有装备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革。
  体验之二:导航趟雷
  经过一上午的短暂休整,编队官兵的体力和精力都得到了补充。
  中午时分,刚要开饭的官兵们又听到战斗警报的声音。官兵们迅速奔向战位。从点滴做起磨砺部队的战斗作风是扫雷舰大队的一贯做法。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要尝试一种新的战法:导航扫雷。张建明解释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扫雷概念,利用的是水雷日益智能化后抗扫能力强的弱点:扫雷舰将伴随战斗舰艇,不断地实施“催眠术”,在不引爆水雷的情况下顺利通过雷区,达到让战斗舰艇快速出击的目的。
  然而,这无疑也是最危险的一种扫雷方式。处于休眠状态水下杀手随时都能让扫雷舰与战斗舰艇魂归大海。官兵们的神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他们作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这就要我们讲究战法!”比如某新型磁性水雷具备“三脉冲封闭”技术,当它遇到磁性扫雷具时,它就知道这不是舰艇,而是扫雷具,它就会短暂休眠几分钟。我们能不能让它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呢?这就要我们不断给它这种休眠信号……张建明娓娓道来,记者恍然大悟。
  在官兵们的密切协同下,各种扫雷具的配合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扫雷舰和战斗舰艇一点点地通过危险水域,水下的各种新型水雷都纹丝不动……半个小时后,上级传来通报:你舰已成功通过雷区!
  对付智能水雷的新战法又一次得到成功检验!



建造中的中国804号新型扫雷舰  背景故事:集声、磁、电脑芯片、可控器件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水雷具有很强的抗扫能力,抗扫概率大于0.9,也就是说,扫10次最多引爆1次!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让这些水下杀手蒙混过关。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太聪明的有时候往往就成了笨蛋。张建明提出的利用智能水雷弱点进行催眠的办法实际上是在全面掌握水雷性能基础上实现的一种战法创新。
  智能化水雷已经成为世界反水雷作战的重点——抗扫概率0.9。这个“10扫9不动”的设计标准就是反水雷战中难以攻克的世界级瓶颈。扫雷舰大队官兵向这个世界之最发起了挑战。
  扫雷,说到底,就是扫雷具扫雷物理场和水雷引信的对抗。张建明把全部精力放在对水雷引信的精心研究上。为了对磁场、声场、次声场等扫雷物理场在水中的具体分布规律,张建明带头钻进了《电磁学》、《声学》、《自控原理》等理论书籍中精耕细作,写下了近32万字的学习笔记。
  春来暑往,冬去秋来。大队官兵们同水下对手展开了无数次较量。从知道雷的位置扫不动雷,到知道雷的位置扫得动雷,再到盲扫也能扫得清雷,官兵们一步步找到了对手的软肋和死穴,对水下敌人做到一指点穴、一剑封喉。
  那年10月,东海某海区风卷浪飞。张建明率领扫雷舰编队同某新型自航式战雷进行对抗演练。这是一型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尖端水雷。它不但具有多种抗扫装置,还具有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有专家预言:在当天进行的13次对抗演练中,扫雷部队最多只能成功1次。
  绝不能认输!晚上,张建明和几名官兵又翻遍了几十种资料,潜心研究到凌晨3点,准备了9种新对策。第二天上午,他们用新方法在海上扫了13次,结果次次成功,打破了专家对该型水雷的定论,被世界海军同行称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体验之三:遥控灭雷
  3天过去了,各种扫雷训练科目陆续结束,新型扫雷舰的各项战技指标也得到了实际的检验。本次演练中最精彩的一幕——遥控灭雷操演在第3天傍晚悄然开始了。
  海上的雾气把夕阳遮蔽起来,海面上红光一片。在804舰的作战指控中心,记者看到,官兵们通过操纵各种探测声呐,可以把数百米半径范围内的海底地貌看得一清二楚。
  “右舷×××发现目标!”声呐班长赵云飞报告。这名声呐专业毕业的小伙不仅精通声呐,连雷达也在行。两次参加舰队组织的雷达专业比武,均取得了前3名的好成绩。
  “准备投放灭雷具!”舰长蒋传海下令。灭雷具实际上是一个水下 机器人,通过导线控制,可以完成探测、定位、灭雷等多项任务。
  猎雷班长谭爱峰熟练地操纵着手中的几个手柄。机器人顺利通过吊臂放入水中。脱离束缚的机器人变得轻盈异常,很快驶离母舰,潜入大海深处……
  强探测光刺透浑浊的海水。摄像头把海底的一切传回指控中心。在指控中心的指挥下,水下机器人很快就找到了可疑物。在确认无误后,它熟练地将一枚爆炸物轻轻地固定在可疑物上……
  几分钟后,海底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水中威胁被彻底清除……
  背景故事:扫雷舰艇吨位不大,但堪称是世界上最昂贵的“黄金舰艇”。因为从吨造价来讲,它是所有海军舰艇中的价格最高的。它之所以有这么高的造价,除了材料原因外,新装备多、技术含量高是主要因素。
  以新型灭雷具为例,它的体积与一个成年人相仿,不过在水中比游泳健将还灵活。几个手柄就可以控制它上面的5个推进器,使它在水下可以灵活自如地运动,完成一些危险而复杂的动作!
  近年来,海军最新型的猎扫雷舰艇全部由张建明率领部队进行试验定型。大队官兵们为新装备定型提出修改建议数千条,也为他们尽快熟悉新装备创造了条件。国内新型猎扫雷舰总设计师卢汉民这样评价大队官兵们:他们既是反水雷装备的使用者,更是反水雷装备的“监造专家”。
  2004年,某新型猎扫雷舰列编。张建明带领大队官兵们不懈探索,探索出合理利用扫雷装备的声场、次声场、电磁场扫除浅水区水雷障碍等一系列新战法。
  东海之滨,一支保卫共和国海防安全的新型反水雷力量已经悄然崛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