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2007 (2)
2008 (2)
2009 (28)
2010 (34)
2012 (11)
2013 (5)
2014 (48)
2015 (24)
2016 (17)
又来看看,愿你在另一边安好,南无阿弥陀佛
想念你~~~
喃嘸阿彌陀佛,好啊,好啊,說得好啊.
好文!
有如此好文分享给大家就是爱和善。
谢谢渊渊、gagaga、yanlan、yunong2012、阳光96、红石...
你记性真好。
thanks for sharing!
good one!
回复 '花甲老翁' 的评论 : 很开心见到您 :)
有些时候,我发现自己好像还挺能安慰人的。 挺常见的是听到朋友破小财的事情:丢了钱包、手机,或者提前离场却被抽到了大奖!每当听到这种剧情,我总是淡淡地说:“啊,丢钱包的人怎么这么多,昨天我的两个朋友也跟我说钱包被偷了。”虽然实际上我听到的消息是朋友又涨了薪水。或者说“我这两天回老家跟人打牌,已经输掉几千了”,其实正为赢了几百块窃喜。当然我讲得更多的还是我那个悲惨的大学室友,他真实地经历了上周丢了钱包、这周手机被偷,然后昨天新手机又掉到马桶里的连环惨剧。巧的是似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悲剧得喜感的人物存在,“是哦,我的朋友某某也是这样??”对方接道。于是我们在谈论他人不幸的愉快氛围中大度地忘怀了自己不足道的损失。 破财的心疼源自我们总是把这当成“本来可以并且应当避免的‘意外’的损失”,可是实际上谁能巧妙地度过不破财的一生呢?从佛法因缘果报的角度来讲,没有破财这一说,该是你的别人抢不走,抢走了也准得还回来,不是今生还,来世可就连本带利还得更多了。但如果破财只是偿还过去生因亏欠别人而在今生所现起的果报,你又何必愤恨不平呢?不如甘受,并懂得从此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绝不觊觎,这样今生后世不都可以稳当度日,不会被这些莫名其妙的破财类的事烦心了吗?明乎此,心痛的感觉也可以减轻了。 破财的人如果只是想找人吐槽,还不准备接受这些因缘果报的智慧熏习时,那么你只需要当一个耐心的听众,适当的时候用轻松的语调应和几句节哀顺变、破财消灾的话,就皆大欢喜了。失恋的人就没有这么好处理了。你需要耐心的听她讲述自己的遭遇,对方的自私和背叛,自己的付出和委屈,还得凭经验客观的分析出她此次遭遇的前因后果,当她问起你的时候能够有理有据的告诉她应该如何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这种遭遇等等。当然,如果她并没有准备好接受分析说理,因为心太痛太烦乱,只是想找个贴心的人来陪伴和倾诉,你最好不要表现得像一个心理分析师解剖来访者的心理一样的来解剖她,陪着她就好。最多,当你发现她已经因为被抛弃的痛苦而自轻自贱的时候,你可以轻描淡写的告诉她,看过情感专栏里形形色色又大同小异的男女故事,其实“你的痛苦并不特殊”,不过这世间每天都上演无数次的男女故事中的一例,这多少能让她看轻自己的痛楚。 如果你有二十五岁以上、未满三十的女性朋友,那你就知道害怕变老这件事情是怎样令一个本该青春快乐的女人烦恼了。与未到二十五岁的时候相比,她们敏锐地发觉时间在身上经过时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增加她们的美貌了;而她们又不像三十岁以后的女人,习惯或放弃抵制这种衰老迹象的发生。何况在我们的社会,还有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奇怪规则:人生所有大事都要在二十几岁这几年里确定下来,从事什么职业在哪里定居跟什么人结婚,定不下来的就要被归到失败者一类里去了。这更增加了初熟的女性们的烦恼。 我只有再次化用一段论建筑的话安慰她道:“曾有一段论建筑的话特别妙。说古典建筑与天地山水相协调,簇新的时候有簇新的美,日晒雨淋风蚀尘染之后,常常效果更佳,直至变为废墟,仍然有供人凭吊的魅力。但是你看中关村那些纯求新感觉的现代写字楼,有点脏有点旧后就显出衰败气象,不堪入目。所以女人不要只求一时的青春光鲜,像你这样内外兼修的姑娘,肯定是像古典建筑一样,是有层次有演进的丰富的美感,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妙处。唔,现在想到十年后你大概会是的那种风姿卓绝的样子,感觉到时候更有味道呢。”虽然人们尤其是女人对衰老的恐惧是生活一大主题,但这个说法总还能暂时博人一笑。至于人生无常,色身非我,不必执着等等这样的道理,目前也许对她来说还太过厚重,她即便认可,也不太容易一下子消化而从这种角度来看待衰老的问题。只有等以后的机缘再慢慢薰陶了。 我自己呢,自从学习佛法以后,世间的许多事都不再会让我的心潮起伏了,因为知道真与假的界限,知道永恒与虚妄的分别,不会再为那些生灭无常的世事而过分忧患或者过分欢喜了,心境大多数时候都安隐自在。学佛学得越深入,越能知道佛法的可贵。可是,我的这份喜悦和收获并不一定很快就能感染身边的朋友像我一样回归佛法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说,世间还是一个虽称不上极乐,但也绝不甘心就此放舍的地方,他们依旧试图以各种方式证明着自己存在的意义。比如我有很多心怀文艺理想的朋友,至今骄傲又敏感而脆弱着。比如其中的一个,他前天读了一部经典后相见恨晚,著文称赞。朋友纷纷在他文章后留言赞同,表示自己也曾经在这本书里经历了美妙的旅行。他就不高兴了,仿佛受到了冒犯:伟大著作的精妙深邃之处,需要同等高妙的心灵才能领悟,怎么他们都说得好像完全懂得一样呢? 我只好开导他说:“我们能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我们能感受到的一小部分。如果生活是一片海,人的感受力是一座冰山,表达力就只是冰山的尖角。艺术家当然还有像您这样心灵高贵深邃的人,虽然表达力远远超过我们凡夫俗子,但也往往只是表达了我们凡人能感受到却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呀。”他听到此处若有所思,我进一步道:“这也好比小学时候的您看《红楼梦》也觉得是了不起的著作,现在您看它也仍然是伟大作品,伟大作品所以伟大就是可以引起普遍的共鸣,难道小学时候您的水平能跟您现在的理解相提并论吗?”在听到我这样一番话,可以把那些留言赞同的人跟小学时期的他等同起来后,他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因为安慰了需要你安慰的人,我也得到了安慰。当然,我还不至于得意忘形到以为自己真的能安慰到人。不过是愿意被你安慰的人因为你的安慰的善意,暂时忘怀烦恼。而烦恼——破财的心疼、失恋的痛苦、变老的恐惧、平庸的挣扎——过一会还是要漫上来的。因为这些安慰的善巧只是方便法,并没有触及烦恼的根源,也自然无法说到彻底破除烦恼的方法上,这些还需要观看因缘一步步带他们进入真实佛法中来修学了,但我知道这是最终的方向,是究竟利益他们的方式。 烦恼种类繁多,当然远远超过我粗略举例的这几样。“人生是时时刻刻地不知如何是好”,虽然矫情,但近真相。《金刚经》里说贤圣的智慧境界是“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及寿者相”的,我还没有福德因缘证得这种智慧境界,也无法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但是想想我们目前的痛苦,的确大都是因于人我之间的分别与比较,我们在用他人的眼光证明我们自己的存在,在人我的分别比对中获得相对的幸福和更大的痛苦。处于人道的人类有情,“我”是“我”,别人是别人,于是我们处处可见的便是因为想要占有更多自我生存的资源和权利而生的贪嗔痴嫉等等的不善心行,表现在这个人类社会的大漩涡中便是冲突、征服、占有与不满足。生而为人,天性中便有因“我”而生的孤独和不安的种子扎根了,这些种子时时现起一股庞大的力量,驱动着我们在这世间忙忙碌碌,不亦乐乎。所以见过一位作家说“我未见一个幸福的人”,有趣的是另外一个女作家也说了一模一样的话,她说:“我见过很多聪明,优秀,敏锐,有力,深具魅力的人,但从未见过一个幸福的人。” 从前,我以为只是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才会有那种陷于不安的时刻。后来,我见到了更多得天独厚的人,他们或者漂亮,或者富足,或者聪明,他们甚至又漂亮又富足又聪明,我发现他们的不满足不安全一样的那么明显。在这红尘世间,我未见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没有谁不需要被安慰。直至学佛以后,我才知道,人生不是只有相对的幸福可言的,究竟的安隐是存在而且可以被我们每一个人所实证的。只是看你是否走对了方向,遇对了真善知识指点,是否足够有勇气选择这条通往真相与幸福的路一路前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