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經(巴利文)
《 慈經 METTA SUTTA 》
一個善於行善的人應該如此作,以便獲得內心的寂靜與安祥;他應該培養以下的特質,那就是∶
能幹、坦誠 (誠實)、正直 (公正)、說話柔和、謙卑不傲慢、知足、生活簡單、俗務少 (外務責任少)、節儉、節製感官欲望、處事謹慎、謙虛、獨立不依靠(不依戀俗家)。即使是最小的過錯,他也不應犯,以免將來受到賢者的譴責。
他應當常常觀想 (禪思) 並散發 (輻射) 慈心∶
『願一切眾生獲得幸福與安樂,願一切眾生,常生喜樂。』 (願眾生快樂安祥)
『凡所有生命者,不論是弱的或是強的、高的或壯的、中等或矮小、粗的或細的、看的見或看不見的,遠的或近的、已經出生或還未出生的,願一切眾生,常生喜樂。』
『願他們不互相欺淩,不互相輕視,不用行動、言語、敵意互相激怒,不盼望對方受苦。』
『就像母親用生命來保護她唯一的兒子一般,同樣的,對於一切眾生,散發無量 (無可限量) 的慈心,對整個世界,也散發無量的慈心,無論是上下四方 (上下東西南北),沒有阻礙,沒有仇恨或敵意。』
不論是走路、站著、坐下或是躺著(行住坐臥)都不昏沉,他努力地培 養這安住(將心念放在某種狀態) 於慈心的覺知 (清醒了知、念念分明),這就是所謂的「梵住」(高貴神聖的生活)。遠離錯誤的觀念,具備正確的見解,從感官欲樂中解脫出來,他必定不再受生於任何胎中(解脫不再輪回,因此不會再出生)。
有一次,當世尊在舍衛城時,一群比丘得到世尊的允許在遠處的一座森林中修習禪定。每個比丘都選擇一棵大樹作為暫時的居所並在樹下精進地修習。由於他們禪定時所產生的精神力量,那些樹神(較低等的天人)不再能居住在比丘上方的樹林,所以他們隻好下來到地麵上。
在得知比丘們在整個雨季安居(約三個月)都將待在這裏後,這些樹神非常惱怒,因此他們嚐試藉由各種方法 來攻擊侵擾比丘看看能不能把他們嚇走。在這種很不利的環境之下待了一段時間後,比丘們不再能忍受這種侵擾,就回到世尊那兒並報告所遇到的困境。因此,世尊宣說了這一部『慈經 Metta Sutta』,並要比丘們經常頌念這部經以及對所有眾生散發慈心。受到了世尊的鼓舞,比丘們回到了他們個別的處所,並根據世尊的教誨,使整個森林都籠罩在慈心的輻射當中。
那些樹神深深地被這份慈愛感動,因此讓比丘們留下而不再侵擾他們。
這部經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一個人若要能獲得幸福及內心安祥寧靜的話,所必須具備的特質(能幹、坦誠┅┅到賢者的譴責)。第二部分則詳細地說明了如何散發慈心。
由於慈愛帶來的力量,惡鬼將不敢揭露駭人的景像。一個人若能日夜勤奮地努力於慈心的修習,他將能睡得安穩並且不再做惡夢 (長夜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