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ZT
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它起源於中國南部湖南省的江永县。所以又名江永女書。以前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的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妇女之间流行 传承的神秘文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女书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地。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的秘密通訊方式。女書嚴禁男子學習,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关于女书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也有人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这是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来判断的。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至今最早能见到的是太平天国(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
2005年9月,在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镇斩龙桥上首次发现一块刻有女书文字的石碑,打破了对女书材质、流传地域、男女界限、时间年代等的传统认识。
湖南东安县9月25日电(记者龙军)一块刻有女书文字的石碑日前在湖南省东安县芦洪市镇斩龙桥上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女书石器实物。专家表示,女书石碑的发现打破了考古界对女书材质、流传地域、性别界限和神秘性的传统认识。
记者在现场看到,女书石碑位于斩龙桥左侧第七级台阶上 ,为乳白色花岗石材质,已残缺。经测量长0.43米,宽0.34米,厚0.27米,重23公斤,碑的表面和断面磨损严重。从断面可以认定,此残碑系石碑的中间部分,还应当有上下两截。残碑上现存文字符号,有五直行和四横行,行距和字距规则,共有20余字及字痕。
石碑发现者之一、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吕芳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清编《东安县志·山水篇》记载,发现碑刻女书的斩龙桥“创自宋代”,距今已有800年左右的历史,该石桥是湖南省现存最早最好的三座石拱桥之一。宋元以来,该桥一直是京城经长沙通往广西的必经驿道和兵备道。据村民介绍,台阶上的这块石头是1978年从河底搬上来的。
专家认为,东安碑刻女书的发现,使人们对女书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书写女书的材质有突破。东安碑刻女书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在石头上刻画的女书文字;二是女书流传的地域有突破。此次发现表明,女书的流传早已由江永上江圩镇一带延伸到150公里以
外的东安芦洪市镇;三是在男女界限上有突破。在石头上刻制女书的有关情况表明,刻制和使用女书有可能已不仅仅限于女性;四是在时间年代上有突破。在此以前,未曾找到流传三代以上或更早的女书作品,但是从磨损程度判断,东安碑刻女书已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五是从神秘性向公示性的突破。竖立于阳光之中和世人面前的东安碑刻女书说明,在数百年之前,女书已失去了不可示人的神秘性。
文化大革命之前,主人去世后,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大量女書作品被銷毁:一方面,作者擔心自己用女書書寫的秘密會被識破;不少紅衛兵基於“破四旧”的緣故,把這些神秘的文字當作“四舊”來破壞。文化大革命之後,只有少量女書作品得以保留下來。另一方面,文化大革命之後,由於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女性之間不需要使用女書亦可交流,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女书开始濒临灭亡。
就在“女书”在最后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从20世纪末开始,通过一批学者努力,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集研究基地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女书”村已于2003年底落户宜昌。
2004年9月20日,阳焕宜——女书的最后一位自然传人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