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4)
2017 (1)
2024 (1)
(3)用「台湾」之名参与奥运或国际组织,行吗?
在讨论这件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台湾」之名的由来。
「台湾」之名早在明朝就已经有了,古代有人称之为「东番」,也有人称之为「鸡笼山」。有學者以為〈漢書.地理志〉提到的「東鯷」是指臺灣,也有學者說〈三國志.吳書〉和南北朝沈瑩的《臨海水士志》提到的「夷洲」是指臺灣,也有學者說《隋書》和《宋史》提到的「流求」包括臺灣。
《明史》记载∶「至万历末,红毛番泊舟於此,因事耕凿,设 ,称台湾焉。┅四十四年(1616年),日本有取鸡笼山之谋,其地名台湾,密迩福建,尚宁遣使以闻,诏海上警备。┅台湾在彭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而腴。┅自台湾港至彭湖屿,四更可达;自彭湖至金门,七更可达。┅然是时佛郎机横海上,红毛与争雄,复泛舟东来,攻破美洛居国,与佛郎机分地而守.後又侵夺台湾地。」
台湾位处中国东南外海,跟大陆之间的来往早已存在,然而早期由於交通不发达,其来往的密度还不是很高,而且大都经过澎湖,并以澎湖做为中距站。明朝万历32年(1604年),荷兰人入侵澎湖,要求海上交易,被福建巡抚拒绝。福建巡抚派沈有容带兵击退荷兰人,如今澎湖马公还存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碑」。天启二年(1622年)荷兰人再度入侵澎湖并在那里筑城,企图长期占领。福建巡抚南居益发兵攻打,於天启四年将荷兰人逐出,荷兰人退出澎湖後又乘机占领了台湾。
而当时的日本(被称为倭寇)除了屡屡攻击中国沿海一带外,对台湾也早已有并吞之意。
明朝覆亡,郑成功於1661年打败荷兰人,收复了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出兵,打败郑克 ,将台湾改置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13年(1887年),又将台湾改为台湾省。
这段历史在《清史》有记载∶「台湾,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清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人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为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光绪十三年,改建行省。」
这里所谓的「不通中国」是指台湾和中国大陆之间的交通不易,并非完全不相通。明代时,台湾原住民和大陆沿海居民已有海上交易的管道,其管道是经过澎湖,而且他们连从台湾到澎湖、澎湖到金门的距离都很清楚,犹如《明史》之记载∶「自台湾港至彭湖屿,四更可达;自彭湖至金门,七更可达。┅台湾在彭湖岛外,距漳、泉止两日夜程,地广而腴。」
由上可见,「台湾」之名早在1600年代就已经存在,隶属在明朝之下,真正成为官方的行政区则是在郑成功之後。康熙22年(1683年)清政府将台湾改置为「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13年(1887年),将台湾升格为「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