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回国发展,在美国哪怕是光纤之父也没保姆,只好进养老院,图

(2009-10-08 13:14:29) 下一个
不回国发展,在美国哪怕是“光纤之父”也没保姆,只好进养老院,心里有苦,去跟谁说啊?图

实拍高锟在美国硅谷生活现状,将捐赠部分奖金(组图) 中新社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美国当地时间10月7日,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黄美芸计划捐出部份奖金,资助香港圣雅各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



“光纤之父”高锟在美国硅谷的一间老人看护中心内锻炼身体。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图为高锟在当地的老年中心和护理人员跳舞,安享晚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图为在美国硅谷定居的高锟和夫人黄美芸鹣鲽情深,安享晚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黄美芸自2009年夏天起定居于美国硅谷的一所公寓,屋内布置简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在美国硅谷的寓所内,陈列着光纤样品和其英文著作。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在美国硅谷的寓所内的全家福照片。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图为患有阿兹海默症的高锟在夫人的陪伴下,坚持步行去健身房训练体能。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光纤之父”高锟的业余爱好是制作陶瓷工艺品。中新社发 陈钢 摄

上海交大教授眼中高锟:一位真正的谦谦君子

2009年10月07日 16:19 来源:新华网 

  11年前,陈益新应诺贝尔奖评选机构的咨询推荐过高锟;11年后,陈益新高兴地看到高锟荣获诺贝尔奖。谈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益新由衷地说:“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乐于助人、热心桑梓的谦谦君子。”

   陈益新是国内光纤通信领域的带头人,他和高锟在将近30年的交往中切磋科研、增进友谊。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在1980年。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陈益新当时作为访问学者正在美国从事光纤通信研究,1980年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走出国门,对于怎么作报告还比较陌生,有很多海外华人科学家和国外科学界的老朋友来给我做‘参谋’。”陈益新说,“其中就有高锟,因为他在1966年就发表了《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是公认的‘光纤之父’,所以他的意见很有分量”。

   虽然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但是高锟从来没有给人“权威”的样子。陈益新说:“他那时40多岁,总是笑嘻嘻的样子,非常和善,很谦虚,甚至让人感觉比较腼腆。加上我们年龄相仿,所以一见如故。”

   此后,陈益新和高锟经常在美国、日本等地的学术会议场合见面。陈益新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他那时是香港中大的校长,为了让尽量多的内地学者能够参加,他主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系好,给学者提供一些补贴。另外,中大还把许多接待学者的宿舍腾出来,让内地学者住。所以,那次国际会议内地有60多位学者参加,这对大家提升学术水平很有帮助。高锟对国家的感情很深,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陈益新说。

   这些年来,陈益新经常作为东道主,在上海迎接高锟。陈益新说:“他很喜欢上海,还会用上海话开玩笑。在上海期间,除了讲学,我们也安排他去吃吃地道的上海菜,游览上海风景。这些年来,他来上海不下10次。”

   1998年,陈益新作为国际光纤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收到诺贝尔奖组织机构寄来的推荐信,请他推荐一位本领域的诺贝尔奖人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锟,毫不迟疑就推荐了他。我认为他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因为光纤是信息革命的基础。”

   11年之后,随着信息革命的继续深入,光纤的重要性更加显现,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显得水到渠成。陈益新说:“他得奖不是任何一个人推荐的结果,而是科学界的共识。”(记者杨金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