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华人系列(11):餐馆业主
刘老板夫妇几乎是法兰克福硕果仅存的来自台湾的中餐馆老板了
横过来再看一看刘太太也倾向回台养老,
餐馆正门
刘老板刘得增所经营的中餐馆在法兰克福地区是属于比较高级的,店内摆设典雅,菜色多而且色香味俱全。刘老板自己是厨师出生,原先在一家台湾的北方餐馆内当厨师。
来德国后,他什么菜都做,不管是江浙菜、川菜、北方菜、广东菜,只要客人想吃,而且有足够材料可以做,他都煮得出来。1972年他应聘到德国来担任厨师的工作。当初想到德国的动机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想出国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台湾的社会一来还不是很富裕,二来那一年又遇到美国和台湾断交,许多人担心台湾的局势会动荡不安,而急着移民出国。既然刘老板有这个机会等着,便欣然应邀来德国发展。只是没料到这条路走得并不是特别轻松。
餐馆正门他30岁出国,工作了3、4年后,回到台湾结婚,并把太太带到德国,夫妻俩胼手胝足,努力工作,1982年才出来创业自己开餐馆。开业当初并不很顺利,因为语言不通,而且因为是合伙生意,经营上有些问题。后来对方退出饭店,刘老板夫妻虽然资金不足,却硬着头皮将店面顶下来。
刚开始时,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得自己做,两个小孩子又先后报到,家庭事业两头忙碌,夫妻俩真的辛苦了好多年。有好多年的时间他们每天只睡3、4小时。工作虽然辛苦,生意却非常兴旺。主要是二十年前,德国景气好,常常有人上中国餐馆吃饭,所以,经常天一亮就开始工作,一直要忙到下班,下班时大约已经是半夜11点或11点半。
按刘老板的说法,他目前的营业额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多年来德国景气下滑,餐馆的荣景不再。再加上,中国大陆来的移民中,许多都开起餐馆来,中餐馆越开越多,同行竞争越来越大。而且自从计算机和各式的自动化机器被广泛的使用后,许多的办公室因此搬到近郊房租更便宜的地方去,在饭馆附近上班的人数锐减,连带着也使得刘老板的生意一落千丈。
眼见台湾人开的餐馆一间接着一间的关门大吉,刘老板的店几乎成了硕果仅存的台湾餐馆。但是这局面也不会维持太久了,等刘先生2、3年后退休了,他们将回台湾养老,只偶尔会回到德国看小孩。刘老板说:“我们是台湾来的,我们的根在台湾,在德国的生活毕竟和台湾不一样,特别因为我们在台湾住了那么多年才出国,心里还是想念台湾。”
她说:“我们喜欢德国的气候,但是德国的人情味确实比较淡。在台湾人情味比较浓,而且吃东西也比较方便。在德国想吃什么东西都要自己做,自己不动手就没得吃。”
另外,回台湾后可以说母语,还是让刘老板夫妇感觉自在些。夫妻俩都没有正式学过德文,德语日常会话虽然说得通,但是要和德国人深入一点谈论问题,却是心有未迨,自然也就打不进德国的主流社会。
回顾这30多年的辛苦奋斗,夫妻倒是不觉得后悔,因为一家人健康平安,家庭和乐,一双儿女又很争气,都进了大学,而且读得不错。现在就等退休后返回台湾,轻松自在的过日子。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