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ches National Park巧遇仙班,本不想游Delicate Arch, 此拱门乃犹他象征,拍不出新意。但不能错过和班长一起外拍的机会。
仙班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我气喘吁吁,严重缺氧,脑子里琢磨的是如何找个不同的视角,却也想不明白。越过山顶,和雪山相应的著名拱门近在咫尺,声声喘息变成惊叹,有腾飞的快感。
闲话少说。来到拱门底下,抬头仰望,云彩飘扬,顿时便有眩晕之感。赶紧躺下,摄影包正好做枕,定眼一看,感觉良好。用17mm手持拍下了这张《鹊桥》,打定主意回家加月亮。
月亮做好,献宝似的给LD。“还是没有月亮的好”。“你再看看?”“还是原片好!”“再看看。。。”
我们分歧不小,各持所见。
诸位大师,你们以为如何?月亮是添足吗?月亮的位置在哪好呢?
最后我会谈谈对这张片的看法。先谢了。
(本文略有夸张,为搏大家一笑)。
1。
2。
3。
第一幅没有月亮也不错,第二幅的月亮有一点点假。:)
————————————————————————
回答: [讨论} To Be or Not To Be? 由 quinster 于 2008-01-08 16:13:35
谢谢各位的参与,受益匪浅。LD和我都深表谢意。
这次冬游收获不大,能用的片也就是那一两张。感觉这张《鹊桥》尚好。谈到此片,不免有点王婆卖瓜。我以为构图简洁,色彩明亮。薄云飘逸赋予动感,和那桥的稳定又形成对比,有种梦的感受。这个桥是否是拱门已不重要,因为所要表达的是《鹊桥》。
至于摄影是否瞬间的艺术,能否在里面加料,已争论了几十年。有些著名的摄影家就曾经通过暗房和PS技术在画面添加元素以表达想要的美感和意境。Art Wolf的那张著名的斑马图便是其中一例。本人感兴趣的不是纪实摄影,而是通过摄影表达心中的感想。这个坛子就有很多人热衷于改变画面的色调来表达心中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以为用相机画画也未尝不可。
话说到这诸位可能以为我常常在我的作品中加料,非也!至今为止,这是我的第二张片子通过PS往里面加东西。两个月前发过一张片,《等待》,加了一轮弯月,为的是着墨于“等待”。
大家都知道,摄影注重于“减法”。简洁的画面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但为什么多此一举加个月亮呢?我以为从技术上来说,月亮增加了一个趣味点,也更让眼睛有了一个聚焦点。薄云中朦胧的月亮增加了一层梦幻的感觉,也真也幻,有《鹊桥》之点睛之意。
月亮的位置至关重要。#2是我的尝试,总是感觉不对。麦师一语警醒梦中人。#2月亮过高,是仰视的角度,和日落时间不对。将月的位置下挪,给观者与站着看月亮的错觉,也是月升的高度,和落日不再有太大的矛盾。
大家说得对,月亮应该再朦胧些。
说了半天,还是为自己辩护。LD又要说了,“还是我对,支持我的人多”。
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