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乐会有感

(2008-11-12 13:51:06) 下一个

周末在音乐学院听了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可以说是在这边听到的最好的一次。

首先,以往都是听orchestra在大礼堂里的演出。大礼堂的声学条件并不适合音乐会,缺乏专门的反射和吸音设计。对声音的吸收太少,反射方向杂乱,加上orchestra人多声部多,导致声音衰减时间过长,音响效果浑浊不清,杂乱无章。而这次是独奏音乐会,只有一把小提琴和一架钢琴,且在一个小型厅里,装修经过了专门的声学设计,座椅均为海绵材质,顶部也有反射板用来反射声音。琴声听起来非常集中,不分散,但又没有过多的混响,音响效果好的出乎意料。

其次,还是说声音。听CD时总是被纯净清澈的声音打动。但感动之余总觉的少了些什么,声音里少了些什么,心里也少了些什么。这次听现场演奏,因为是小厅,离演奏者很近,一切声音变化都尽收耳中,甚至能听的到弓与琴弦摩擦的声音。闭上眼,仿佛自己就在这声音的包裹之中,它触手可及;同时声音也进入了我的身体,回旋流转,到达每一个角落。我与琴声融为一体。这是在听CD时从未有过的感觉。CD中的琴声太完美了,没有一丝瑕疵,可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音乐会上的琴声不能算完美,但却真实,不仅能打动我的耳朵,更进入到我的心里。

第三,关于小提琴的音色。最近正好读了毕业于朱莉叶音乐学院的文薇的blog。她在其中一篇讲到了音色的重要性。音色是表达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练琴时要一定注意揣摩。这次听大师的演奏,特别关注了这个问题。的确,在他的演奏中,声音不仅仅是强弱的变化,音色变化相当丰富。厚重,宽广,结实,粘,温柔,灵巧,干净,轻巧,虚无缥缈。。。能用来形容他的音色的词实在太多了。甚至在一弓之内,他都能做出多种不同的变化。为了变换不同的音色,如何用弓是大学问,力度,角度,速度,在琴弦上的位置,这些都值得下功夫钻研。

第四,说说左手。演奏者左手技巧非常娴熟,他的手指基本保持离琴弦很近的距离,手腕根据音型需要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都技巧都能帮助他更容易的演奏。不论是复杂的双音,跨度很大的换把,还是快速的连音,都能游刃有余。仿佛琴已经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拉琴就像呼吸一样,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最后,最近练琴比较多,谈谈感受。目前关注最多的左手音准问题。一来以前练琴不认真听,得过且过,二来很多年不练基本功差了很多,现在拉琴觉得音准问题太严重了。专业的朋友告诉我解决的根本方法只有练音阶,每一条都要仔细练。看来以后要加强音阶的练习。同时在曲子中拉不准的地方,多动脑,从手形或者其他方面找到办法。其实左手的技巧也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换把时如何利用其它手指的帮助保证音准,在哪个把位用什么样的手形最轻松,手腕的状态,拇指的位置,揉弦的力度,速度,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演奏的好坏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同时音色问题也要关注,声音是不是好听,什么地方改用怎样的音色表达,该如何用弓以表现出需要的声音。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这些东西说到底还是基本功的问题。当年真正学琴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思考,好好练基本功,更要用脑子练。可惜小孩子学琴有几个能真正热爱,真正钻进去的。尤其讨厌枯燥的基本功。把老师的要求记住做好,每天把曲子拉若干遍就算完成任务。全靠大人逼着催着。曾和朋友感叹,幸亏当年没因为这个恨上拉琴,否则今天就少了一大乐趣。但等到真正喜欢了,对音乐有感觉了,又后悔当初不刻苦,没打好基础。如果当年能像现在这样用心,恐怕就不只是这个水平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