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做官即不许发财”
(2006-12-07 21:40:26)
下一个
美国华裔市长林恩成颇具传奇经历.他三次出任市长,三次光荣退位,现在又准备干第四任。这位华裔市长“既无权,也无钱”,像名义工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市民服务;勤奋敬业,处事公道,在市民中口碑甚佳。他说:想挣钱就不要当市长(新华社12月7日报道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12/07/content_5449435.htm)
我想起民族英雄吉鸿昌的“碗铭”来——“做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鸿昌的父亲病重。病床前,父亲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吾儿正直勇敢,为父放心,不过有一句话我要向你说明: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父亲病逝,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做官即不许发财”,说起来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历朝历代对当官的都有这样的要求。春秋时期,大政治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称雄一时,自己也发了很大财。但他非常清廉,舍得把所有财物悉数散去。他不爱财吗?不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鄙视作官时发财。退出政治舞台后,他把自己的前后两次职业加以分割,多次改名换姓,孤身一人做生意,最终靠信用和高超的商业技巧成为“大款”,成为古今商人的偶像,被人尊称为“陶朱公”。
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更主张“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所以“做官即不许发财”,也自是题中应有之意。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洒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吴仁宝等等,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把权力当作责任,“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牢牢把握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思想上自觉筑起一道“不许发财”的反腐防变堤坝,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追求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
可惜时下,也有一些掌了权的共产党人,背叛了党的纲领和宗旨:有的主张“高薪养廉”,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自己先富起来;有的强调什么“党员干部也是人”,把党的标准随意降低在了一个普通人的位置,混淆了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的根本思想区别。正是在这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引导和鼓惑下,一些人分不清是非,迷失了方向:有的,一边作官,一边发财,与民争利,以权谋私;有的,干脆把作官也当成了一条特殊的挣钱门路。福建省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说:“升官不发财,请我 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在焦裕禄任过县委书记的兰考县竟然有继任的书记说“别跟我提焦裕禄,一听焦裕禄我就烦”。他们严重败坏了党风党纪,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和感情。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俄罗斯护法机构领导人协调会议的消息。会上,普京指出:“金钱必须与权力分家”,他强调:“这也是对每位官员,每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护法人员的要求。想要挣钱,那就下海经商;想要为国服务,那就靠工资生活。”现在,我们又听到了来自大洋彼岸另一个国家的声音:想赚钱就不要当市长,当了市长就不要想挣钱。
美国、俄罗斯、中国,或远隔重洋、或近在咫尺,国度不同,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民情风俗、文化传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人的感情、做官之道却都是相通的,可见,反腐倡廉具有跨国界的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挣钱和掌权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这完全应该是两条道上跑的车。但愿来自异国他乡的声音能给我们的反腐倡廉以新的启发;也但愿“做官即不许发财”这一民族传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