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道德的边缘
(2008-05-30 18:28:11)
下一个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书。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咝信c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美德、品行、王道。
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知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在不同的文化、哲學、宗教等等之中,有不同的標準。但普遍相信人類世界有很大部分的道德觀點是相同的。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而良心就是推動作出良好行為的道德意识。
在現代的用法中,道德則与禮教的意義相近,是指一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可以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个体意识、社会意识、人格品质规范,和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与这类意识和规范相联系的行为活动;以及通过这些活动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
就个体来说,道德不是天生的,需要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良心指导和约束,来培养而成。
当我读到上面这一段文字时,想起这些天关于道德的纷纷扰扰的争执。
范老师在地震来临时跑了,因为他在求生的刹那间选择了自己。
如果在物资之间做选择,他也许还有机会去表现自己的道德。
但在生死之间做选择时,他已经来不及去想究竟该如何道德。
拿自己来说,我自己也就是站在道德的边缘。
比如,我会流泪,我会哀痛,我会在自己能拿得出的范围内去救助灾民。
又比如,我不会在第一时间丢下我的家庭冲去灾区援助他们。我不会在自己没吃没喝的情况下去做善事。
如果我快饿死了,除非是我的亲人。否则我不会把我口边的最后一口吃的给别人。 用自己饿死的代价去救活另一个快饿死的人。
生命是平等的,谁都重要,谁都不重要。
也许我的生命对别人一文不值,但对我极为重要。
只有活着,我才是我。
死了,别人讨论着的那个我,已经与我无关。
是的,我只是站在道德的边缘。自私着,卑微着,渺小着,可耻着。
沙朗史通在大庭广众面前说了,她说那些话,损人并不利己。
她没有面临生死的选择。她不需要用别人的死来换取她的生。
其实,就算她漠不关心,也没有人会对她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没有人要求她道德高尚。但她却想表达出她对别人生命的憎恶。想证明自己不需要道德。
对这位女士来说,没有人比她更痛苦了,因为她的良心已经泯灭。
一个没有良心的人,相信她虽然活着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指望了。
没有指望的人生,也只有这样说说来刺激一下自己麻木而空虚的灵魂。
德谟克利特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虽然我站在道德的边缘。但我知道,良心一定要留着,别让狗吃了。
无论人前人后,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我站在道德的边缘,我时刻提醒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