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们能一天天长大和懂事,经常用正面和积极的因素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对未来的希望,因为生活不都是正面和积极,还有反面和消极的因素存在。
当我问已上了大学并进入青年期的老大儿子,是否还记得中学七年级时,曾发生过的那件事。儿子说,也许是这些年忙于学习做事,对过去得一些事已经淡忘了。但我却对当时的情节记得一清二楚。有一天,在交谈中,儿子告诉我他不喜欢当时的音乐老师,我也没有追根问底。过了几天,音乐小考拿了个“C”回来,我问他为什么?当然,音乐也不是什么主课,一次考不好也不能代表全部;但他以往学得考得都很好,怎么会突然下降?他说,他不喜欢音乐老师那种对同学苛刻的态度和行为,比如他把整班同学关在教室里,不完成作业就是到了下课时间也不让回家。看来儿子对老师言行的反感,影响了他做事的兴趣。
类似的事情又重新出现在已是八年级和进入青少年阶段的二儿子的身上。前些日子,他对我说,他不喜欢教西班牙语的老师,我紧追地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她不懂得如何教学,课堂上没有教任何新知识,经常对同学们耍态度,在课堂上作出滑稽可笑的事情来。处于老大儿子过去的经验教训,我已有了戒备之心,马上告诉他,不管老师怎样,都要尊重她,不要影响自己的学习;老师的好坏,由学校公断,但若老师行为过分,有必要时,我们可向校方反映。过了一、两天,儿子又说,课堂上由于他课本掉下去捡,被西班牙语老师惩罚,限制他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可离开坐位,并对他当天作业减分。他来家和父母讨论老师的做法,我们建议,也许当时举手取得老师的同意或许会避免麻烦,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一试。第二天,儿子回来又说,老师说由于当时其他同学顽皮,使她课堂上的情绪反常,对儿子的处理失误,并表示歉意。我们对儿子叮嘱说,要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这类反复无常的老师还是察言观色,躲着点好,让学校做结论,以免影响自己的学习情趣。说是不影响,其实那几天他少说话,心中并不快乐。他的自尊心还是受到了冲击。近一、两年,儿子的西班牙语老师已经换了第三个了,看来教外语这碗饭,也不那么好吃。一个素质低劣的老师,竟然影响到孩子们对一门功课的兴趣、爱好和成绩;也给家庭的平静,带来了一些波浪。难怪我们中国人有“误人子弟”的说法。我既关注学校老师的素质水平,也更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也注意到孩子们到了十三岁,进入青少年时期,开始有自己判断和鉴别事物的强烈意识,特别是当他们对周围所发生事情不满的时候,很容易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正确理解和耐心开导,帮他们分析事情的原因,从中学到智慧,使他们不至于消沉,而失去了自尊心。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实际上是一种信号,也就是他们生活可能出现矛盾萌芽的信号。父母要给与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解释,使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至于让一点小事使他们跌到沉沦。父母的目的是,让他们放弃不快,轻松上阵。
我也观察到孩子从小到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童年的时候,孩子和父母的依赖关系比较密切,好像父母较为容易影响孩子,孩子也比较容易投入父母所期望的事情里,也较乐意讨父母的欢欣;到了青少年阶段,孩子开始比较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受同年令人和个人兴趣爱好的支配,他们常带有反逆的心理,往往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开始产生磨擦,孩子也难以接受父母管教了。尽管难以管教,父母还是得不放弃,由于父母所处的身份和位置,孩子尽管表面不听,但他们从心里还是作以权衡的。对他们离家后,独立的处世为人,还是有参考作用的。到了青年时期,经历了一段的离家独立生活磨练,孩子好像更容易理解父母了,甚至好像他们对于有些事情比父母看得更高更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好像一切都懂了,那时你会觉得父母对孩子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