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姑妈和姑夫的故事

(2007-03-25 23:46:59) 下一个

姑夫刚刚给我打电话说一家船产有意和他合作在上海建立他们自己的船舶设计公司,请姑夫参股并出任董事长。姑夫在电话里谈笑风生,我却不由想到独自在南京的姑妈,婚姻名存实亡,女儿又在远方,她的生活一定很孤寂吧。

姑妈是文化大革命后去上的大学,入校时已经二十好几,毕业后留在师范大学的附属学校教书,算是同级中的佼佼者。两年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的姑夫,一年后结婚。姑夫比姑妈大两岁,那时在一家国营造船厂的设计室工作。他的父亲是粮食局的一个领导,在单位拿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做他们的新房。在当时,很多人结婚后还得和公婆合住,相比之下他们结婚时的条件已经是很好了。但之后的十来年,姑妈因为要照顾女儿,从教育一线岗位调到一个清闲的学会单位,姑夫的厂也越来越不景气,居然从来没有机会改善住房条件。虽然姑夫善于烹饪,将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有条有理,姑妈还是会和朋友的处境相比,生出许多抱怨。姑妈对她婆婆也很有意见,因为婆婆拒绝帮她带孩子,而同时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全心全意照顾我姑夫弟弟家的双胞胎。姑妈是位事业型的女人,却不得不为照顾孩子离开她喜欢的教育事业。看到后来的教育发展和随之而来教师待遇的提高,固守在无所作为的学会单位让姑妈自怨自艾,也因此不太愿意和以前的同事同学交往。她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我表妹身上,希望她能好好学习,完成她的许多心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姑妈和姑夫意见不一致,又引发很多矛盾和冲突。

1996年姑夫所在工厂的效益再次滑坡,不得不裁减员工以降低成本,设计室首当其冲,姑夫成了厂里第一批内退的员工,尽管当时他才45岁。而这时,姑妈工作的学会因新一届领导和省教委的关系,从其他部门转移了一些实际工作过来,福利和工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姑妈也有机会分到了省内为教育工作者建造的第一批专用公寓。姑夫在家里赋闲两年,期间他们俩争吵不断,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房子装修,为了姑夫的失业和坐等。 两年后,姑夫到一个县级市船厂做设计,每月工资五千元,但船厂离南京很远。从那时起,他很少回家,除了支付我表妹的学费和零花钱之外,在财政方面他和姑妈完全独立了开来。姑妈开始担心,怀疑姑夫有了外遇。她和姑夫吵,最后发展到写信给船厂的厂长。他们的争吵将两个家庭全部牵扯了进来,关系一度搞得非常僵。其间我经常去看望姑妈,她从来不在我面前哭,但我知道她内心非常痛苦,短短的几个月,她老了好几岁。之后我出国了,他们的情况就只能从和父母的通话中得知一二。我也打电话给姑妈,每次耐心听她的抱怨。

当我两年后回国的时候,姑夫已经应聘到了一家船舶设计所,总部在北京的这家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分部,姑夫任职上海分部的总经理。他和姑妈最终没有离婚,但事实上过着分居的生活。无论在上海和南京,姑夫都会请我和一大帮亲友吃饭,虽然姑妈每次都出席,我们却很容易地看出只有表妹是他们唯一共同关心的,除此以外,他们无话可谈。用餐时讨论最多的也是表妹的求学问题。表妹的学习一向不是很好,中考没有达到重点高中的分数线,是姑妈找了关系,出了五万块进了一所重点中学。高中的压力非常大,表妹的成绩总在中下游,学习积极性很不高。姑妈和姑夫对她在高考中的表现都不太抱有希望。姑妈将表妹抓得很紧,希望表妹能做最后冲刺,而姑夫则想让表妹直接去国外念大学。姑妈埋怨姑夫对表妹过分溺爱,也埋怨他在拆她的墙脚。表妹最终还是去了国外读大学,姑夫一人承担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至少在短时间内,姑妈和姑夫失去了争吵的话题,于是他们在两地和平的生活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