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学报》1989年09月05日第四版
特写 《早知杨建侯 今识杨建侯-访80寿翁杨建侯教授》王燕子
早就知道南师大有个杨建侯,知道他早在五、六十年代就以兼擅国画、油画扬名海内外;也早听说今年是他八十大寿,有门生赵宗藻、喻继高、朱葵、赵绪成、范保文、左庄伟、毛逸伟、丁战等人及南师大美术系通力合作,发起了纪念文集征文活动。今日终得往访。
见到眼前这位清癯、谦然的老人,方明白,杨建侯其实于我并不陌生。一则平日曾见过他在校园林荫道与夫人蒋秀珊相挽作黄昏漫步,几近佝偻的身材兼二老相濡以沫的浓情,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二则杨老待客十分随和,谈笑风声,一见如故,进得他屋,恍然若进熟友之家。
早闻杨建侯是画界中“多面手”,此次,与杨老相见,方知此言不虚。他的巨幅油画《南京解放》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并由邮电部1957年制成邮票发行全国;有巨制国画《群雁来归》,象征解放初期群贤毕集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该画远看有势,近看有趣,近百只雁的方位、动态、聚散疏密,虚实浓淡,皆处理极好,第一次展出,即广迎赞誉,各出版发行单位争相刊用。他曾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素描艺术展并出了素描专集,开素描为独立艺术之先河;他还勤于著述,有《写意花鸟画法》、《人物画技法》、《郑板桥杰出艺术成就》等理论文章问世。
座间,我们谈及众门生为杨老诞辰八十周年发起纪念文集征文一事,杨老连连说:“此事甚劳大家,很不过意,我并不希望如此张扬。”籍此,话题转到杨老为师之道上。杨建侯早年师承悲鸿大师,悲鸿先生对学生的无私资助与鼓励,对他教育观之形成有极大影响,他认为,教师可以决定学生的一生,教师不但应在学业上帮助学生,还应做学生的知音与挚友,为学生做人之楷模。因此,在带学生外出写生时,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原来每天要抽三包多烟的杨老,可以戒烟三月余;也可以软卧不乘乘硬卧,尽管他那时已年逾古稀。闻此,我不由感慨系之,早闻杨老一生爱心所至,乃艺术与教育也,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努力,收获丰厚已自不待言;而今日桃李满天下。且众门生又多能“饮水思源”,尊师重师,不正是杨老善教之明证、爱教之硕果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老为师之道,颇具启示也!
我曾问杨老对当今艺术 商品化如何看法,他说:“我不反对艺术 家卖画,剃头尚需钱,何况艺术家的劳动呢,然而不可私欲膨胀,否则将丢失艺术家个性,沦为金钱的奴隶。”为公家画画一律不收钱乃杨老自定条律,有时他为宾馆作画,非但不收钱,还自己贴上颜料钱,这在某些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当今艺术家行列中,杨老绝非是个富裕者,能够解释这种举动的唯有他淡泊朴实的品格,这从杨老居室的陈设中亦可见一斑。环顾四周,毫无豪华、铺张之设施,唯一能与主人著名艺术家身分相般配的是那些小型艺术摆设及墙上字画,然而,由于那些安放艺术品的家具已嫌旧陋和窄小,又使人感到滞重与拥压。
原知杨建侯一生坎坷,少时清贫、中年劳顿、至老年体弱多病也,有友人戏曰“杨老是靠空气生活的。”意谓他吃喝极少。然我今日观杨老,虽老耄将至,仍言语豪爽,思维敏捷,不落凡俗,其所做所为正直磊落,受人赞许;更察其画作,无论巨制小幅,皆笔力雄健,感情洋溢,似有千钧之力,而非出一赢弱书生之手。始信:人之精气神,并非独属体魄伟壮者或青春少年也!
丹青难写是精神,早知杨建侯,今才真知杨建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