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军一路歌

开心忧心中国心-凭良心说话说心里话少废话
个人资料
正文

痴人艺语五:与自己和朋友侃一侃京剧《红灯记》艺术上的得与失(三)

(2015-03-08 20:58:11) 下一个



优秀的戏剧作品中,常常会融入作者切身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红灯记》也是如此。烟卷火柴小贩,磨刀师傅,钉鞋匠,日本医生,粥棚这些职业和场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妈平时不让你喝酒,今天妈请你喝”,“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家中的事情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等等这些唱词和道白,所有这些极具特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细节和角色个性,无一不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人物的深厚积累和感情,使作品平添了许多感人的力量。

聊罢唱与念,下面说一说《红灯记》的做。

先说人物造型。人物造型京剧中称“相”。李玉和有两个基本“相”:一是蓝色铁路制服大盖帽半高腰皮靴外加手里的红灯,二是上身褴褛的白衬衫下身蓝色铁路制服和半高腰皮靴外加连体镣铐。李铁梅是黑色长辫、大红大襟上衣和深蓝色裤子加手里的篮子或者红灯,而李奶奶则是灰白头发和灰衣黑裤。

同台时,李玉和与铁梅的组合是蓝与红,亮丽而对比强烈。其它的两两组合则是亮与灰,而三人行时则显示的是由灰色平衡的红和蓝。色彩上既有活泼又有雅致。

早期的服装设计版本比较生活化,因而显得比较琐碎。为此江青等人曾经调整过三个人服装的面料和身上的补丁,使其比较构成化。作这样的改动是有道理的,因为京剧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个程式化或者说构成化很强的艺术形式。因此,比较构成化的设计与京剧的艺术形式是符合的。

的确,自从话剧和歌剧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尤其是苏联文艺的影响成为主导之后,传统戏剧包括京剧的舞台设计出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这包括油画一样越来越逼真的背景、逼真的制景、生活化的服装和人物造型。这些都被认为是所谓现代剧所应该具有的。而实际上,这样的“现代化”所带来的是形式上的严重不协调和美学价值的下降。因此,从全剧来看,江青等人仅仅在服装上的”返朴归真“是远远不够的。

《红灯记》的人物群体造型设计也是它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痛说革命家史时李奶奶和铁梅的二人造型(一坐椅子一坐地上),刑场一场中,李玉和与铁梅的二人造型(一坐一跪),以及最后三代人的三人行(先前行,再向左侧行,再转向侧右行),都是刻意地形成三角形或山字造型。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令人动容。

在构图美学上,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强大,坚定等等像大山一样的感觉。在中外很多著名艺术作品中你都会看到它的身影。它常常用在表现父母与孩子之间如山一般深厚而强烈的爱。例如, 拉斐尔的油画《西斯廷圣母》,伦勃朗、博蒂奇尼等大画家不同版本的油画《浪子回头》,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等等,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三角形构图。

说到此,有必要提一提李玉和换演员一事。

最初,李玉和一角一直是由李少春来饰演的。李少春是上一世纪的武生大家,唱念做打样样一流,最为让人称道的是其优秀的表演才能。他在京剧《野猪林》中扮演的林冲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后继者钱浩梁当时是年轻武生,论水平各面都不及李少春。但他的优点是身材魁梧高大,宽眉眼,用字脸(一边一块疙瘩肉),更像工人。这是江青换上钱浩梁的主要原因。个人认为,其中大约也包含了三角形造型李玉和的演员身材的要求

"临行喝妈一碗酒”一段戏,李玉和从李奶奶手里接过海碗扬脖一饮而尽,这一小段时间的静场是非常好的安排。它营造出气氛的紧张、李面对死亡的气闲神定,以及亲人诀别的庄严悲壮。在形式上与李其后的叫板道白“谢谢妈”和紧接着的“临行喝妈一碗酒”形成了节奏上一静一亢、一抑一扬的对比与变化。恰如画中的留白与笔墨的关系。

铁梅有一个造型也是很有表现力的,值得一提。铁梅从刑场回到家以后,在唱“仇恨入心要发芽”时,两手分别向上向下斜着扯住辫子的动作造型。也让人不免联想起《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将头上的野鸡翎咬在嘴里的造型。

主角李玉和是武生,依照传统,在全剧中总是要安排至少一场武戏来让主角亮亮武功。《红灯记》中的这场戏就是刑场一幕。在这场戏中,李的做功设计还是有些可圈可点的。

古典京剧的做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利用水袖和长须。这两样东西在现代京剧中几乎不存在了。对于武生来说现代戏中还有一件东西也是常常没有的,就是武器。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现代京剧艺术家们还是付出了不少心血的。

这场戏中李玉和是用大镣当武器来展示武功的。编导这一招儿应该说是很巧妙的,从内容上也而且是说得过去的(不像某舞剧让女战士用小腿瞄准敌人,有点藝術得太二了吧?按下不表)。把鬼子宪兵吓得节节后退不算在内哈。另节单表。

从功夫和动作来看,它对传统既有承传也有发展,而且结合得比较自然。因受题材所限,整段戏的动作难度不大。在形象上,宽大而褴褛的白衬衫、制服蓝裤、半高翻毛皮鞋加上长长粗大的铁链,显出了几分威武和几分悲壮。如果看过传统京剧武戏《野猪林》中的草料场一场的林冲, 《挑滑车》中挑滑车一场的高宠,您会发现从形象到武功动作,尤其是白衣的设计,这一段戏中李玉和对传统的因袭和继承。(《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一场中杨子荣的形象设计和舞台设计,更是大量复制了《野猪林》的草料场。打住不表)

侃过了《红灯记》的得,下次来说它的失。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chrisevan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俺倒是喜欢《智取威虎山》与《沙家滨》多些,这两个戏的腔更接近传统戏,听来很舒服。红灯记里新腔多,尤其小旦唱娃娃调,还真接受不了。
行者一路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唔,您是行家,看出門道了。《紅》主要成就是在戲劇性上。《山乡风云》的小人書兒時看過,較有水平。粤剧一定去看看。謝謝你!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近日快速看过智取威虎山与沙家滨。还是红灯记胜一级。又看粤剧山乡风云.都比智沙剧胜一级.并非样板戏就好
行者一路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司雨' 的评论 :

谢谢分享你姐姐的经历和你的感动。佳作永不过时。
司雨 回复 悄悄话 我姐以前在她们系统演过李铁梅,所以在家也唱,可以说我是听着它长大的,对这个戏印象很深。楼主的文章不仅让我想起了从前,还认识到它的动人之处,谢谢分享!
行者一路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徒步走天涯' 的评论 :

听说过,听您这样说,我一定去看看!谢谢!
行者一路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三木匠' 的评论 :

看来您是有激情有艺术细胞的人。谢谢赏阅!
徒步走天涯 回复 悄悄话 不知道楼主对张火丁演的《江姐》怎么看?我只看了部分片断,感觉还有点儿意思。
三木匠 回复 悄悄话 经典!想来就热泪盈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