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5)
2004 (524)
2005 (513)
2006 (140)
2007 (86)
2008 (125)
2009 (44)
小说创作到底缺了什么? (ZT)
张建安
文学日益趋向人们生活的边沿,这是毋庸争议和回避的客观事实。
这些年里,一些作家急功近利,不去深入地体验火热的生活,将自己融入当下这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宏阔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而是醉心于自己狭隘的私生活,极度张扬自己的个体欲望,表现出创作源泉的迷失。他们的作品缺少对人的尊严与人格的自觉维护,缺少对生命苦难意识的深切体恤,缺少人类起码的人文关怀和悲悯精神。有的作家则表现出创作理念的迷乱,在不少小说文本中,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被恣意嘲讽,亲情、友情和真挚的爱情,被金钱和权力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相反,玩弄权术、贪赃枉法、乃至乱伦夺爱等社会的丑恶行径,反而被某些人书写成能力和本事的象征……他们放弃了对人性中美和善因素的深度挖掘,缺少表现人性的崇高和美好,而常常将人性写得灰暗而阴沉,让人绝望!也有的作家表现出了创作方法迷惘,热衷于模仿和移植西方现代派手法,但很少有人找到自己"最称手的武器",那些所谓"现代、实验、先锋"等叙事小说,多半只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已。更有的作家表现出了创作语言迷朦,或欧化晦涩,让人云里雾里、莫名其妙;或语句琐碎、语序凌乱,有如大傻骂街、痴人说梦……
现实很严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小说到底缺了什么?
我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小说家,首先还是要有超越功利的写作态度。这是一种观察生活的视角,理解人生的思维方式。作家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地、刻骨铭心地体验老百姓的思想和痛苦。只有这样的心态下才有可能产生佳品。极目当下文坛,不少是为着金钱与名利写作,因此势必急功近利,势必浮躁。那些追求快速、高产,或动辄一日几千言,乃至上万言的写作到底有多大的审美价值可言?作家只有站在大众的立场,才有可能看到我们社会最真实的生活面貌,才有可能触及所写人物的本质和灵魂。
毫无疑问,作家是知识分子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它起码应具有科学思维的头脑,有比较独立的人格,有凝重的社会责任感和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勇气。一个作家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和精神,他才可能真正了解民生疾苦,才可能说出老百姓想说的话,才可能有作家本人对现实的深切把握和理解、深刻分析和评判。在社会急遽变革的时候,人们需要以文学来看清自己生活时代的真相,在复杂的现实中寻找自己,更期待到艺术审美世界去获取精神的慰藉。正因为这种品质和精神的缺乏,所以目前我们的文坛并不缺少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但是缺乏那种大悲悯的情怀和思想,缺乏道德沉痛感和审美的现实震撼力。
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文学,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优秀的小说家总是在追求着叙述语言的个性化,完善着自己的叙述风格。但当下小说创作,很少见到淡雅飘逸、舒缓隽永、透露出对于传统文化和谐美的崇尚的语言,已很少有激情智慧、夸张幽默、表现出对于艺术陌生化追求的语言,也缺乏淡雅朦胧、奇巧沉郁、具有唐人绝句的凝练与含蓄的语言……相反,平白直露的作品比比皆是,许多作品仅仅是在叙述一件事,讲述一个故事而已,那种叙述语言的技巧艺术已经荡然无存。小说是语言的叙事艺术,小说家应该也必须始终具有清醒的语言意识。
我们正行进在理应产生不凡之作的伟大历史变革中,希望有出息的作家们下点真功夫,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