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雪铁龙: 有朋自远方来

(2005-05-02 20:10:03) 下一个
办护照的手续简化了,到欧洲的签证也变得容易起来。这几年,偶尔,
但却是越来越经常地,会接到一些令人惊喜的电话或邮件,告诉你:旧时的
哥们同学,到欧洲出差或出差兼旅游,路过贵地,想见见故人。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乐的数我老婆。提前好多天,老婆开始收拾客房,准备菜单:免不了
要提前询问客人,想吃德国菜还是中国菜?如果回答是“当然要入乡随俗,
见识见识本地风味”,她就会不厌其烦地大翻菜谱,并且提前一周拿我们全
家人的嘴巴做试验,以调试出最满意的效果;如果客人在异乡的日子太久,
咸猪手和香肠吃坏了胃口,要求有点家乡风味,她就会一趟趟地跑超市,跑
亚洲商店,我平常难得一享的口福,托客人的春风,竟然可以一顿两顿地连
续受用,真的是不亦乐乎。当然客人往往是谦虚体贴的,经常回答的是:
“有啥吃啥,不要太麻烦就好”。那老婆就更觉得有必要做好两手准备,不
能亏待了“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的客人。

  我也做准备工作。我的工作是安排客人到此的日程:怎么接,怎么送,
什么时候去附近哪里有特色的地方参观游览。如果是周末过来,我可以不必
请假;如果是平常到,我一般至少也会溜出来半天陪陪老朋友。

  我们的客人分两种:我的朋友同学和老婆的朋友同学。

  我的朋友同学,大多已登不惑,孩子也都大了。他们过来,多半是考察,
出公差,然后顺便从丹麦到挪威到荷兰,从法国到意大利到西班牙,从奥地
利到瑞士再回到德国,时间宝贵,最多也就是住一个晚上就走;老婆是外语
学院出身,同学里面有一半在世界各地读书,嫁人,工作,培训……。这些
客人身份经历不同,对我们现在的生活的理解也有差别。

  只要时间允许,去火车站接客人一般是我的事儿。多年不见的朋友,当
初再怎么熟悉,乍然相遇,最初的时候,总会有点又远又近的感觉。好在忙
着争提行李,询问一路平安,到上了车,那点远近了一点,那点近也更生动
了一些。朋友打量一下我的驾座:半新不旧的一部大众7 座车,有半年没洗
过,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得多;车座色彩暗淡,也没怎么护理,显得更旧;
车里横七竖八地扔着糖纸,面包屑,小孩的零碎玩具……后箱里拉拉杂杂放
着一塑料箱忘记送去废品玻璃集装箱的各色空玻璃瓶子,几个装鸡蛋的空纸
盒;车门里面乱七八糟地塞满了旧的收据,空的烟盒,用过的纸巾,还有一
块纸尿布——那是儿子小时候随车带着备用的,一直没有用,也一直没有扔。
心直口快的那位就会问:你怎么买了这么个车?稍微含蓄点的女士也会说:
你这车怎么这么大啊!

  开始的时候,我总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这车好啊!到建材市场,家具店
啥的买东西多方便!七个座位,有个人来了不也简单?再说这车后座往后一
拉就是一张床,出去露营的话可以少搭一个帐篷……

  不过除了第二点,这答案往往不能让客人满意——建材市场,家具店,
他们不送货的吗?露营?干吗不住酒店?你老兄一把年纪还这么浪漫?再说
你这车也该收拾收拾,这样子多损害你老兄形象?你这还是柴油的啊?还是
手动的?跑起来不带劲吧?


  我想说这里的商店一般不送货,送货的话就是收费昂贵;我想说露营跟
钱包的关系比跟浪漫的关系更大;我想说我的形象跟车的形象不搭边,谁也
没损害谁——再说有孩子,你收拾得过来吗?我还想说柴油便宜,手动的车
省油……可是我们已经到家了,所以我啥都没说,只是笑了一下: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客人下车,和我老婆孩子喧寒问暖之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参观我们的家。
房子只是小小的一栋,但也是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花园也只不
过手绢大的一块,不过竖了一架秋千,平出一片草地,孩子们踢球玩耍,总
有个自己的地方;角落里是老婆的菜地,绿油油地种着些白菜,豆角,西红
柿;车棚下面靠墙堆着一摞柴火,是准备冬天烧炉子用的。朋友看完了说:
老雪,你过的是神仙日子,田园生活啊!我和老婆压着高兴连说哪里哪里,
就我们这两部烂车?房子还是银行的呐,一屁股债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还完…
…暗地里我捶了捶背和胳膊——前几天劈柴漆窗户,腰酸背疼,看来是老了。

  吃完饭,坐下来聊些往事家常,谁谁升官谁谁发财谁谁离婚谁谁生了第
二胎……如果客人再喝了两瓶啤酒,旧日哥们的感觉就更加地道,说话也直
接得多了。朋友说:老雪,你要是留在国内,现在也不错。你看某某,如今
开的是大奔,房子有三四处——以前他还不如你呢。你再看某某某,看上去
工资好象不怎么高,可是开的是公车,住的是公房,每年世界各地,开会旅
游,吃香的喝辣的,不比你差。再说你现在拿的这点工资,如今在国内也不
少见了。老雪你算算,国内一碗面多少钱,你这里一碗面多少钱?你说同样
的钱在这里经花还是在国内经花?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朋友说的是实话。我们在德国的生活,是必须精
打细算,量入而出的。目前德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居不下,我精神上也
并非没有压力。不过我是个不愿意比较的人,既然出来了,就没有必要去想
到回头的事—想也无益。这时候老婆说:我们这边流行一句话,当初出来是
个错误,现在再回去更是个错误。我接口说:没错,到时候我混不下去了,
回去可要仰仗你们各位给口饭吃。

  于是宾主尽欢。

  有一次老婆的朋友带来一个小姑娘,刚来德国一年,还在念书。看见我
们家里的情形她对我老婆说:你过的是我梦想的日子啊!我也要象你一样,
有自己的房子,有两个孩子,还有一面墙的一大柜子书。我在旁边听见这话,
跟老婆相视而笑。老婆此时的心情,我心里明镜似的:以她一个国内的重点
大学毕业生,出来前工作优越,报酬也颇高,到如今成天料理家务,照顾孩
子老公,成了地道的家庭主妇。这其间她所经历的找工作的伤心失望,调整
心态的不易,排解乡愁寂寞的艰难,不是过来人,实在难与之为道。

  还有一次老婆在德国别省读书的同学来访,两个人都已读到博士,一个
劲地批评老婆自暴自弃,说她:为什么不继续读书?书读出来你不是就能找
到工作了?老婆软弱地解释着没有时间,不过他们脸上的表情写的是不相信
——也难怪,两个未婚男人——最后老婆说:牺牲我一个,成全他们仨。

  于是一笑了之。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客人,是老婆的大学同室,因为在法国培训,周末
过来看我们。她有一个儿子,比我们儿子小一岁。在我家的时候,她不停地
跟孩子们玩;对老婆的处境,只是表情平静地表示理解。晚上她和老婆同饮
一瓶红酒,两个人都喝醉了。后来要走了,我送她去车站,她对我说:本来
想培训完成,再顺路到欧洲旅游一圈。现在她决定哪也不去,直接回家——
出来三个月,看见我们的孩子,她更想儿子了。

  朋友来了又走了。来的时候那些开心和小小的误解,朋友走了以后,都
成为记忆,可供以后翻出来回味,感叹岁月。那些给朋友看到的生活的表面,
和被朋友的来访挖掘出来的表面下的星星点点,又都平复下来:希望被朋友
羡慕的虚荣心收起来了;怕被朋友看穿的不如意也收起来了。生活恢复到以
前的样子,别人眼里的看法暂时又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我拍拍老婆的肩膀,
问她:当初出来真的是个错误吗?她半真半假地回答:也不见得,起码你还
是我老公,我还是你老婆。

  我们相对大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