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幸福剧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最早抵达欧洲的中国瓷器(组图)

(2017-03-31 14:37:46) 下一个

中国瓷器何时抵达的欧洲呢?这一直是个问题。

 

多数欧洲人要到16世纪末才知道中国瓷器。他们非常惊讶瓷器竟会比水晶还要美丽。中国瓷器那种不渗透性、洁白光滑、非常实用的美,以及相对于水晶器和银器的低廉价格,使它甫一现身欧洲,就赢得当地人民深深的喜爱,并被誉为“白色的金子”。

 

 

第一件入欧瓷器的成名之路 

 

今日称为“盖涅雷斯—方特希尔瓶”的名瓶,可能是已知最早抵达欧洲的一件中国瓷器。这只白色微青的景德镇瓷瓶,显示出极少数能够在蒙元时期抵达欧洲的瓷器,在西方世界获得何等尊贵的价值。

 

这只瓷瓶14世纪初取道丝绸之路来到欧洲,或许是由正前去法国阿维农觐见罗马教皇的景教基督徒携往。

 

这只素雅的影青瓷瓶被隆重装饰,镶嵌于银鎏金座之上,并铭有哥特体的金字,陆续成为14、15世纪匈牙利和那不勒斯安茹王室的珍藏。

 

接下来又在勃艮第和日耳曼等地历经多主,再添加一些纹章饰记,最终落脚巴黎附近的圣克劳,进入当时全欧最尊贵的藏家法国太子路易手中。

 

 

葡萄牙王室 

 

1497年达·伽马自葡萄牙出发,展开他绕过非洲前往印度的划时代之旅。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千叮万嘱,交代他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渴求的东西: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两年后,历经疾病、饥饿,达·伽马全船170人折损过半,归来向国王呈上包括黑胡椒、肉桂、丁香在内的数袋香料,以及一打中国瓷器。

 

1501年,卡布拉尔率领的第二批葡萄牙船队,从印度洋远航归返里斯本。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转告另一位欧洲君主:“瓷器、麝香、琥珀和沉香”,可自印度之东一处叫做Malchina的国度取得。Malchina衍自梵语,意谓“大中国”。

 

《诸神之宴》

 

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1427-1516)于公元1514年创作油画《诸神之宴》(The Feast of the Gods),是这位画家一生创作的最后一幅作品。画中诸神手上的青花瓷盘体现了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主流社会中的尊贵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画诞生的1514年,正是葡萄牙海船抵达中国沿海,开始了欧洲国家与中国的第一次贸易。

 

那么,《诸神之宴》图中的青花瓷是元青花还是明青花?

 

这些青花瓷盘来自何处?

 

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威尼斯而成为画家的描绘对象?

 

还有比《诸神之宴》更早的描绘有中国瓷器的欧洲绘画吗?

 

在此之后的欧洲绘画里,我们会大量看到,在宫廷的珠光宝气中,在中产阶级的厨房和客厅里,在码头的拍卖市场上,在静物画的台布之上,都会冷不丁地瞅到中国青花瓷器那特有的钴蓝色身影和柔润的釉光。

 

 

1517年,葡萄牙船只抵达中国,曼努埃尔一世立刻订了许多瓷器。

 

现知最早绘有欧式纹饰的青花瓷,是一只1520年的宽口执壶,图案是古式的环状地球仪,既代表地理大发现,也是国王的私人纹章。

 

毫无疑问,这是一只来图加工的执壶,壶形是中国的(但最早的形状可能来源于唐代的阿拉伯样式,这又是一个“文化大循环”的例子),而纹饰是葡萄牙商人带来的。

 

中国艺匠用钴蓝画上了环状地球仪。显然,这要大大早于利玛窦神父在明万历年间展现给中国士大夫的那幅世界地图。或许,景德镇的陶瓷工匠,是最早知道地球是一个环球的中国人,也许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依样画葫芦。

 

葡萄牙王室收藏的早期中国瓷器,还包括曼努埃尔一世的儿子胡安三世的一只瓷盘,上绘葡萄牙王室纹章和耶稣会会徽。他的孙子塞巴斯汀一世拥有的一只瓷碟,上绘其私人纹章和中国的狮子戏彩球纹饰。

 

欧洲王室较早大规模拥有中国瓷器的国王,是合治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的菲利普二世。他是16世纪中国瓷器最大的收藏家,达3000余件。

 

 

法国王室

 

1670年在凡尔赛宫内修建的特里亚侬(Trianon)宫,是路易十四专门为其所珍藏的中国青花瓷器而修建的。路易十四和曼德侬王后还委托商人在中国定制了他们夫妻穿着中式服装的瓷雕像。

 

路易十五的宠姬旁帕多夫人,对中国瓷器纹饰有一种特殊爱好,并将之发展为一种服饰图案,后人因此把她喜欢的瓷器纹样专称为“旁帕多风格”。这种风格对当时法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建筑、家具以及工艺品制作上打下了烙印。

 

路易十五本人对中国瓷器的迷恋不让其父,他曾在宫内大力提倡使用中国瓷器,并下令将宫廷所用的金银器全部融化另作它用。

 

奥古斯都二世

 

最狂热的中国瓷器迷恋者莫过于在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

 

1717年,他与威尔汉姆一世达成一笔交易,以萨克森部队600名龙骑兵换取151只大型中国瓷瓶,因此这些中国瓷瓶也就获得了“龙骑兵瓶”的美名。

 

奥古斯都二世对瓷器的狂热喜爱驱使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探索瓷器制作的秘密,并最终在1709年获得成功。

 

 

风靡欧洲

 

17世纪晚期及18世纪时,中国瓷器已经风靡欧洲宫廷和贵族家庭。专门设置中国瓷器陈列室,成为上流社会家庭的风尚。他们还为大件中国瓷器特别设计木制器座,连中等人家也将中国瓷器的盘、碟置于墙上以为装饰,殷实家庭都有专门摆放中国瓷盘的柜子。

 

当壁炉开始普及到中产阶级家庭的时候,壁炉上摆两只中国瓷瓶成为标配,这一讲究流传至今。

 

中国瓷器在18世纪已成为欧洲宫廷非常流行的收藏品。

 

波兰国王约翰三世,在维拉努哈宫侧殿,专门陈设中国青花瓷器。

 

英国王后玛丽是一位中国瓷的鉴赏家。美国旅行家Defoe在1724年于纽约出版的《回忆录》中说:“玛丽王后的习惯是在宫廷里陈列许多中国瓷器,甚至达到惊人的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在橱柜以及家具的最高顶上也放着架子,架子上陈列着珍贵的中国瓷器。”

 

德国宫廷对中国瓷器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宫殿内摆满了中国瓷器,并用中国瓷器改装成各种装饰品。在奥地利、意大利等国也流行使用中国瓷器,宫内也都有专门的陈列室陈列中国瓷器。

 

 

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