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让孩子学钢琴之三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钢琴,是大学二年级,认识了一位音乐学院的女孩。那天,骑车来到学院的大门前,教学楼里传出悠扬的钢琴声,我心动了,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个女孩曾经高考落榜,家里觉得她数理化不行,改学音乐,学了一年的钢琴,考上音乐学院师范系。现在她已是某大学的音乐教授,著名的钢琴教育家,教的孩子多次在比赛中拿奖。
(题外话,仅从她的例子,也可知道,即使想以钢琴为职业,十六七岁学,也不晚。)
后来认识了她班上所有的同学,然后作曲系,钢琴系。。。。。。每当我英语单词背得头昏脑胀,数学公式搞得晕头转向时,就骑车到这儿,溜进琴房,坐下来,听 几曲,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享受。学院礼堂每周都有几次音乐会,经常有名家来此作教学演出,票价特便宜,正适合我等囊中羞涩,却又兴趣高涨之辈。从此,开始 了古典音乐启蒙之旅。
知道了拜尔,车尔尼,299,699 之类的东东。在某钢琴演奏会上,一位十一二岁小姑娘的表演,获得了全场掌声。我旁边一主修钢琴专业的哥们感叹,心催臂,臂催指,节节贯通。练了童子功,就 是不一样啊,我们没法比。你知道么?在音乐学院,若论弹钢琴,本科生,研究生,都比不过附中的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以后直接上中央音乐学 院,或出国。
可我却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氛围,环境氛围。因为这些孩子都是老师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耳提面命,这无形之中的优势,太多太多。
氛围有两种,一种是天然氛围,或者说大环境所提供的氛围。另一种是家庭氛围。
比如廖昌永,从小没有音乐训练,可家乡的青山绿水养人,铁索桥上的大喊大叫提气。。。还有谭盾,也没有正规的音乐训练,广播里的红歌,跳大神的巫师,走江 湖的艺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开始了他的音乐启蒙(好象他的耳朵也没就此听坏了?)。这样的自然环境成全了他们的音乐天分,这是最好的氛围,老天爷的恩 赐,可遇而不可求。
据说,在维也纳,三个裁缝凑在一起干活,就能用口哨合上一曲交响乐。这也算大环境氛围。当这样的氛围笼罩在整个城市时,名家高手辈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没有这种大环境的音乐氛围,家长只好努力构建小环境氛围,家庭氛围,。
并不是有了钱,每个房间都摆台钢琴,买几张名画,放几个古董就能搞定的,氛围是父母精神境界的一种外在体现,父母的言谈举止,平时所思、所想、所感,最关心的话题,构成了这种氛围的核心。如果老爸忙着挣钱,老妈忙着打麻将,你能指望孩子忙着练琴?
氛围这东西无影无形,说不清道不明,可我就偏偏觉得它很重要,一个小孩生下来到长大,十几年时间泡在这样的气场里,就算是生萝卜,也泡成了咸菜。相比之下,另一个小孩只是一个星期上堂课,每天练上一段,这能比吗?
朗朗的父亲与李云迪的母亲为了孩子练琴,皆辞去工作,全程陪同,朗爸的事自不必提。单说李母,因为陪孩子上课练琴,最后从一个学舞蹈的,变成了精通钢琴理 论知识的专家,成为艺术学校钢琴班的辅导员。孩子的心总是弱小的,这两位父母坚定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气场,给予孩子最贴身的保护和支持,这也是 氛围,一种精神性的气场。
李母的口号是"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朗朗与朗父,李云迪与李母亲,倒底是谁最热爱钢琴?若论狂热劲儿,可能这两位家长可能更胜一筹。
在我们家,营造这样的氛围,也是可能的,但将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全家总动员,完全奉献给伟大的钢琴事业,所以我对老婆说,要让孩子学钢琴,行,但你得跟着一起学。否则如何引导,监督?
我不让孩子学钢琴理由之三,钢琴好买,氛围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