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有关音乐天赋的一些理解,以及性、悟、心、意和想

(2013-03-22 11:08:02) 下一个
有关音乐天赋的一些理解,以及性、悟、心、意和想

我相信每个人对音乐都有一种天生的感动,无需后天的培养,最好的证明就胎教。这种感动,可称为音乐原天赋,代表着音乐最本质的核心。往下,还可以发展成另一层,理解天赋和表现天赋。

每个人也有理解天赋和表现天赋。关键在于是否开发出来。

李云迪一二岁听到音乐旋律就会安静下来,谭盾小时候特别喜欢捣腾各种声音,我的小孩能听出粱祝的某些情感,及前文提到喜欢老帕唱《我的太阳》的那位混混。这些都是理解天赋的显现。各位家长有兴趣,也可以试一下(看看孩子对声音是否敏感,好奇?在他们安静时,放一段音乐,他们是否有兴趣?)

“这个孩子手指长,适合弹钢琴,那个孩子嗓音好,适合唱歌”。很多家长对天赋的理解其实仅限于表演天赋,甚至限于使用某种特定乐器的能力上。我觉得这种理解太狭隘,所以才提出了音乐原天赋及理解天赋这两个概念。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听到音乐有反应,这种反应,小孩听到音乐高兴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歌以咏之,这些反应就是表演天赋的展现。
人到了后天以后,要想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必须通过某种音乐形式,能否掌握这种形式(比如学习弹钢琴的种种技巧),首先就涉及到他的“表演天赋”。当他掌握了后,能否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需要他的“理解天赋”。他搞音乐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其他人愿意去欣赏他的表演并产生共鸣,因为大家都有“音乐原天赋”。在音乐中,这三种天赋都需要.

一个人先天的“音乐本能”与后天的“音乐技能”综合在起,就是他的“音乐才能”。

音乐本能与音乐技能(技巧,理论)是一对矛盾体,它们既可以互相促进,也可能互相压制。一个人掌握了某种技能后,发现可以更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这是互相促进。也有很多人学了音乐后,一头栽在技巧里,不能自拔,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感觉,这就是后天技能压制了先天本能。(许多人因为对音乐的热爱开始了音乐学习之路,本来,学习音乐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挥音乐天赋,可是学到最后,又有几个人还能保持那种热爱?)

这里面有一个度的握握,这是一种感觉上的度,很难说清。我试着更好地表达一下。
先复习一下几个中国字的结构,性,悟,心,意,想。

这个顺序也表示人了从先天到后天的过程。

性,看到这个字,估计很多人有五花八门的联想,性别,性欲,性情,本性。。。无论你怎么想,你的想象都指向了那个生命中最本质的存在。
“性”,左为竖心旁,右为生字。生者,生命也,生生不息之生机也。竖心就是直心,指直觉。性就是指生命中最直接,最根本的那个知。
“悟”,左为竖心旁,右为吾字。吾者,我也。悟,指用直觉去感知及表达“我”。悟要比性,更后天,人有“我”,是在生下来之后,对外部环境有了认识,再反照在自己身上后形成的。比如我的小孩,生下后,小名勇勇,我们就一直这样叫他,然后他才意识到“勇勇”就是指他自己。有趣的是,他会说话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说,勇勇要吃饭,勇勇要睡觉,而不会说我要吃饭睡觉。有时,我叫他儿子,他就会叫自己儿子。我对他说,你妈怎样,好长一段时间,他叫妈时,就喊,你妈,你妈,不会叫我妈。这说明他对自我的认识是顺着父母的指向开始的,是先有了你,才有了我。在这一过程中,他才会慢慢地形“有我”的这种感觉。

“心”,下面有一弯勾,表曲折,上面三个点表心眼,三,意指多,表示有很多心眼。注意了,这个心是曲心,与前面所说的直心相对应,它比悟更后天。人生下来后,首先是用直觉,本知去认识世界。后来开始学习,生活有了阅历后,心里面的弯弯绕绕的东西多了,心就从直心变成了曲心。

“意”,上音,下心。曲心上再生音,就是意。这就更后天了,人掌握了语言之后,因为语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通过语言来思维,心里面种种感觉,上升到脑海里,形成各种有声音的念头,这就是意。

“想”,上相,下心。曲心上生“相”,相者,就是各种形相,包括脑海里形成的各种场景。

音乐的感动来自先天,音乐表达是后天。音乐也是一种语言,但这种语言比人类的常用语其实更先天,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表达很多正常语言,不能表达的感觉。

音乐与音乐解释是两个层面。音乐解释是用正常的语言去解释音乐,这又落后了一层,迫不得已而为之。音乐老师在在教学中的讲解,音乐理论,对某音乐的分析评论,都属于音乐解释。它可以引导人去了解音乐,但不代表音乐本身。

音乐解释这个层面对应着的就是意和想。如果一个人总是用意念,思维去理解,表达音乐,那么他离音乐的本质太远。

写了这么多有关音乐的长篇大论,主要是对成人,不太懂音乐的人而言。对于孩子的音乐启蒙,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为讲多了,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就会进入意和想的层次。其实孩子对音乐的直觉要比成人强太多,所以对孩子应当主要以悟,心为主。

什么是用心?专注地体会。什么是悟?悟不是想出来的,不想而想,就是悟。现在我的孩子也开始学乐器,我对他的要求,只要一个,用心。每天用心练半小时。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对老师的希望是,尽量少讲一些规范,理论之类的东西,让他少思考,多感悟。

禅宗有一个故事,叫“指月手”,借用这个比喻,可以很好地讲清音乐本质与音乐解释之间关系。一个人看见了月亮(喻音乐本质),说,多美呀。另一个人不知道月亮在哪儿,于是这个人用手一指(喻音乐形式),在那儿。如果这个人顺着他的手,看见了月亮,这对了,如果这个人总是只看手指,不看月亮,那就麻烦了。

如果这个人自己能抬头看见月亮,是天才。
如果这个人顺着别人的手指看见了月亮,也能成家。
如果这个人只看见手指,看不见月亮,那就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