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

水,是最柔软的物质,也是最坚硬的物质。滴水穿石,以柔克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灵魂叫中国——看文学城爱国论战有感

(2008-08-05 10:11:40) 下一个

我的灵魂叫中国——看文学城爱国论战有感

来源: 悟空孙 于 07-11-28

本人的一篇短文没想到引来一场爱国大战,网友们的评论竟然是毁誉参半。主要焦点似乎集中在是鼓励并尊重孩子融入西方社会还是在他们身上不停烙上:你永远是中国人。(请参阅拙文《“我不是中国人”——谈海外儿童的爱国教育》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对一个人来说,尤其是孩子,爱,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了实际的感性认识谈什么热爱祖国岂不对牛弹琴?生于斯长于斯,就热爱这片土地,作为华裔后代,继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是不是比名义上做哪国人更重要?

可是,有的网友把这个浅显的道理上纲上线到了道德和人品的高度。不承认祖国了,就数典忘祖了,就不配做人了。

好大的帽子!

正巧,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日本前首相羽田爱穿中山装 自称祖先是中国人”。爱国的网友们对这位日本前首相是大加称赞的。可是一个人“低三下四”的穿起别人的民族服装,认别人的民族为祖先,还算人吗?还有人品吗?

还有,澳洲反对党领袖陆克文用中文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我的夫人和我都对北京有着一种特别的爱。我们热爱北京的感情,我们热爱北京人民……我们的小女儿到北京,与一位来自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小伙子结婚。我的儿子已经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学习。我还有一个小男孩,已经开始学习中文了。”

试想,不要说一个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一个外国人说这种话,不被爱国愤青们砸死,也被吐沫星子淹死了吧?

我们的文化把老祖宗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实际上限制了我们开阔发散的思维,几千年的历史又使得部分人墨守陈旧的意识形态,固步自封。其实,爱国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爱国更不等同与极端的民族主义。一个外国人热爱中国也不会成为他们本国的 X 奸;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喜欢一种文化和制度与道德无关,与人品无关。爱,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的内心感受,只要不作出对民族,对人类有害的事,思想永远是自由的。

再有,认不认自己的祖宗和爱国也毫无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我们身在异乡,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失去了奢谈爱国的资本,在能力范围之内,做些对家乡父老有益的事就是爱国了,不要帮助洋人去剥削苦难的中国民工,不要帮助洋人把本国的垃圾倾倒到中国去!

总的说来,做哪个国家的人,和爱哪个国家没有必然的联系,尤其对我们下一代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我们自己,只要大家凭良心做事就行。追究一个人爱不爱国本身毫无意义。不是有网友甚至提出爱不爱国也是个人自由吗?当然,不爱国并不意味反华或叛国。斗志昂扬奔赴伊拉克战场的美国青年(包括华裔青年)当然是爱国者,那些以种种理由赖着不去,甚至去国会山参加反战游行的人,也绝不是美国的 X 奸。如果美国人只记着自己的“祖国”,美国何来今天的富强?

虽然现实中民族的隔阂还不能完全消除,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没有必要单单因为自己的黑头发、黄皮肤自卑,同时更没有必要仅仅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昔日,极端的民族主义造就了将德国带上不归之路的“希特勒青年”,今天,让我们抛弃狭隘的小鸡肚肠,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坦荡的人,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挑战。英雄气短的“爱国”论调,只能自取其辱。曾经叱咤风云的郎平,竟然也要表白:“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铁榔头啊,您当年的勇气在哪儿?美国人听见您的表白,他们会尊重你吗?他们还会尊重中国人吗?您的职业道德何在?您这样说就爱国了吗?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虽然文学城汇聚了海外华人的精英,可是对如此的“爱国”论调还大加赞赏,于是口水仗越打越烈。还有的人只要看到批评国内的不良现象,反思腐败专制,甚至鼓励下一代认同当地文化,都会慷慨激昂地对作者加以训斥,甚至无理的漫骂和人身攻击,(请参阅《立此存照》),如此“爱国”,对国何利之有?

中国的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我们,高傲自大绝不会让中国富强。

李鸿章当年的倨傲是出了名的,他可以对别国公使不屑一顾,可以把一口浓痰吐在洋人身上。可是甲午战败之后,中堂大人还不是跑到日本求和,甚至遇刺之后躺在病床上乞求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能不能快点开始谈判?

还是这个李中堂,日后拜访德国总理俾斯麦时才会不耻下问:“欲中国之复兴,请问何之善?”——太晚啦!

可悲的是,李鸿章旅游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都能着上迷,并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可是李大人在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扔下一句:“无甚可观”!

义和团也堪称爱国的先锋,可是把女人的便桶指向敌人,把月经带裹在头上就能“制夷”了吗?

回到文学城来,有一个开放的视野和宽阔的胸襟,对其它民族包容,对他人的观点有基本的尊重与理解不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吗?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固然重要,人的自身现代化更不能忽视。中国“海外知识分子精英”尚且不能理性的思考,中国的现代化任重道远啊!

路,虽漫漫,上下求索的精神不能怠慢。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我们互相尊重,为世界为人类做出贡献,明天就会更好,中国也会更富强。我明白,我鼓励自己的儿女们融入所在国的文化,为本国的发展出力并没错,只要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理解父辈的乡愁,总有一天,中国也会受益的。

我自己生活在异乡多年,早已不敢奢谈爱国,但是我牵挂那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看不起病的民工,痛恨官场的腐败,制度的专制。爱之深,责之切。白天,我嘴里吐着洋文,手上却敲打着熟悉的汉字。近来,太太老是说,我晚上又常常说梦话了,还是我们的家乡话!我知道,我的灵魂,永远叫——中国! ===========================================

“我不是中国人!”兼谈海外儿童的爱国教育 2007-11-16 14:25:15               

一日,七岁的儿子在看“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他往往为能“赢”得三、五百块而沾沾自喜。这时,电视中传来了REGIS那熟悉的男中音:“在1935至1936年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跋涉被称为‘长征’,它发生在哪个国家?”(他当然不会说中国话)我瞟了一眼那精干的小老头,停下手上的活儿,随口答道:“CHINA”。儿子有点儿惊讶,“ARE YOU SURE?”选择答案还没出来呀!这时那位坐在台上答题的胖太太开始犯愁了。“长征,可没听说过呀” 她一定这样想着,于是决定用一个LIFELINE:50/50。   

电脑去掉了两个错误答案,只剩下俄国和中国了。可那位太太竟选了俄国!这一错,就丢了已经到手的$16,000。儿子似乎明白了老爸为什么那么“聪明”,回过头来微微一笑。于是我抓住时机开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你看,做中国人好吧…”(虽然有点儿牵强)还没等我正式开讲,儿子就冒出一句:“TOOBAD I AM NOT CHINESE” 我心中顿时掠过一丝惊恐,跟着又有一缕困惑,因为这话可有两种解释,他的意思是,“可惜我不是中国人”呢,还是“得了吧,我又不是中国人”?如果是前者,还有药可救,如是后者,便已“病入膏肓”了。   

不管怎样,我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这小子。然而转念一想,他没错。   

儿子生在加拿大,长在枫叶旗下,难怪他在中文学校学“祖国”两字,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它的含义。后来我乾脆告诉他,你的祖国就是加拿大。可不是吗?“祖国”不就是我们生与斯,长与斯的那一片土地吗?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孩子的爱是纯洁无暇的,是实实在在的。祖国,应该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加拿大明亮的天空,碧绿的草地,夏天路边的小动物,冬季满天的大雪,这不都值得儿子爱吗?相反,中国对他来说,实在太遥远了。虽然他已回去过三次,可脑海中的印象就是“地上太脏,夏天太热”。这是他真实的感性认识,我们总不能强迫一个孩子去爱啊,虽然那个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每当填写入学申请表时总有“籍贯”一栏。我当时不解,去问父亲,答曰,“江阴”。江阴为何方圣土?对于我这个生在上海,又生活在大西北的半大孩子来说,怎么也产生不起对“老家”的崇敬感。后来跟父亲回过几次江阴,每次总能感到父亲望着祖居那虔诚的神态,他与家中长辈们攀谈时那情不自禁的兴奋之情。对于他们的谈话我毫不在意,唯一使我感兴趣的是,当初解放军的渡江战役便是从江阴打响的。后来每次和小伙伴们提起老家,总忘不了 “百万雄师过大江”。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时,心中曾产生过一时的自豪感。除此之外,直到今天,脑海中的老家只是那一片低矮的老房子和狭小的碎石路。对了,还有那鲜美的清蒸鲥鱼。当然,如今江阴出了个华西村,已是闻名遐迩了。   

记得当年父亲也极力想让我“爱”老家,讲了许多江阴的典故与历史,可我哪里会产生一丝一毫的同感呢?江阴对我来说,还不如甘肃的河西走廊。西北粗旷的黄土高原,奔腾不息的黄河,还有那黄河边上吱吱歌唱的水车;那儿夏天的西瓜,冬天的雪,树上的杏儿房上的雀……。当年,每次回上海探亲,上海人把我当乡下人(我还不会说上海话),回到甘肃, “土包子”们又嘲笑我这个上海人(穿戴尚算整洁,不吃辣)。今天,每当同胞们问我是哪儿人时,我总回答“上海人”。有时,正宗的上海人妻子取笑我不正宗的上海话时,我又自嘲是甘肃人。我在内心从来没把自己和江阴联起来过。   

如今的这些香蕉孩子们,不正是经历着和我当年相仿的IDENTITY CRISIS吗?好在加拿大是个文化多元的社会,没有人再敢歧视华人,可我们为什么老要反复提醒自己的后代“你是中国人”呢?也许中国人是不善于包容的。北京人瞧不上外地人,上海人看不起乡下人,更不提新疆人,西藏人了。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而不该给他/她们贴上种族的标签。做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做个加拿大人也值得自豪。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所长。我知道长征,可对于那些有关北美文化的问题,我这个当爹的,有时还真不如七岁的儿子!我们既然来到这块土地上扎根,就应设法去热爱这块土地,为她奉献。大人们有时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忍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痛,为什么要把这份痛苦与困惑强加给下一代呢?他们生与斯,长与斯,已完全认同了这儿的文化,这里有他们的未来。我们自己也应该奋发图强,作为第一代移民,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努力进取,融入主流社会。   

由此联想起教孩子学中文,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学习中文的兴趣,不能强迫他们,更不能禁止他们在家说英语。要让他们感到,在外,我和你们没什么两样,都是加拿大社会的一员,虽然长着黑头发黄皮肤,可英文一样棒。在家里,我还会说中文,爸爸妈妈也能和我说英文,他们能理解我。   

是的,孩子,爸爸理解你。你说你是加拿大人,爸爸不责怪你,毕竟这儿有你爱去的公园,有你爱吃的薯条鸡块,你电视上看的是WINNIE THE POOH和POKEMON,你钢琴弹的是OH,CANADA。爸爸希望你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过,爸爸也想告诉你,在这个星球的另一端,也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国家,那儿有黄山,黄河,还有长江,长城,她的名字叫--中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紫竹苑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有些所谓爱国行为,其实是自卑心理的体现.比如只能自我赞扬或听别人赞扬,听不得批评,并为了得到别人的承认不惜代价.如果北京不开奥运会,谁会关心国人呼吸的空气质量,北京看不见蓝天多少年了.工厂停工,汽车分单双号,居民区外墙粉刷(里面环境再遭也没人过问,因为外国记者不大可能看到),赶走街头小贩等等都是为了国际友人们的赞扬.如果有人说出点"形势一片大好"之外的东西,一定是受了西方反华势力的指使或给反动势力以可乘之机.
孩子熟悉和喜欢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这非常自然.比如小时候被祖父母或养父母带大的小孩,当然会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有陌生感.大到国家也一样.我们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听一些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人说他们喜欢中国,已经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这样的话呢?如果按照我们的爱国逻辑,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而言岂不是卖国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