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提前15年的信 (第六封)
(2005-05-01 05:49:44)
下一个
第六封
小语:
从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天开始,你就会听到一个词:爱国主义。老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你:要爱祖国。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爱国主义者。我更要告诉你,“爱国主义”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概念,就象一部公共汽车,谁都可以搭乘一样。要紧的是,看它驶向何方。
我还是先说说你的祖父的爱国。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家在上海,属沦陷区。当时的文化人,最起码的爱国底线就是不当汉奸,不和日本人合作,更不为日本人服务。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蓄鬚明志,停止唱戏。你祖父宁可失业,拒不接受聘任。
他和几个朋友做一些小生意,以此养家糊口。但是,大文人做小生意,成功率很低。家庭生活的贫寒不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当时很小,已能感受无米之炊的威胁;已经尝出了好米与霉米的不同的滋味;也经常悬着心,等待着你祖父借米归来;一个有米的布口袋,会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激起欣慰;并且懂得在饥饿的时候,不向父母开口要吃,为的是不让他们难受。那时,屋漏偏逢下雨,我的小妹,也就是你的小娘娘,生病了。我不懂是什么病,大了才知道是伤寒;但是,在深夜被惊醒,听着父母因为缺钱而焦急的话语,看着他们手忙脚乱抱起妹妹匆匆去医院的身影,我已能感受揪心的痛苦。
回想起来,无须宣传,无须灌输,你祖父和我的爱国主义就在这样的亡国之痛的实际经历中,成为刻骨铭心的思想。
抗日战争胜利,我们欣喜若狂。这欣喜中,无疑包含着希望;希望中国会有和平、民主、富强的幸福生活。但是,国民党带来的实际恰恰相反,是内战、专制、腐败和民不聊生。是不是爱国,在此看出了分野。你要国民党的国,就没有人民希望的幸福的国。国与国不一样,爱国能是一样的吗?爱国主义能是一样的吗?
这时我家遇到了一件事。我的表哥因为参加反对国民党的学生运动,被特务追捕,躲到了我家,在我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他的口中,我们非常间接地获得了共产党的信息。本来,我们对共产党十分隔膜,此时才有了一些朦胧的感觉,最突出的就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而这是无可非议的;如此祸国殃民,绝无存在的理由。显然,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了进展。
那时,我刚进初中,我的头脑中没有什么理论思维,这个主义,那个主义,都与我无关。但我有对生活的实感,有起码的是非观念。这些实感和观念在日积月累,形成了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系统。有的,接受;有的,反感;有的,疑惑;有的,深思。我记得有两位老师,印象特别深,他们朴素、勤俭、和学生十分融洽,善于引导人、启发人,象是我们的父兄。和我们平时反感的官气十足、仗势欺人的国民党军、警、官员,完全不同。解放前,突然消失,传说是共产党,被拘捕了。我,还是一个孩子,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这个国家容不得好人?
很快,共产党的军队逼进长江。各种各样的传说纷至沓来,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面对一个属于未知领域的共产党,是凶是福,无法判断。在亲朋好友中,有来劝走的,也有来劝留的;你祖父的一个好友,他有广泛的海内外社会关系,干脆把我家所有人的照片拿走,办了护照在美国为你祖父安排了位置,为孩子安排了学校,要我们赶紧走。
你祖父犹豫了。台湾,他肯定不去;他对蒋介石是有认识的。美国,去不去呢,这是别人的国家,他并不向往;而关键问题是,共产党到底是怎么样的?
在犹犹豫豫的盘算中,他做了一个暂行决定。先将我和姐姐,也就是你的大娘娘,送到广州,暂住我的舅舅家;你的祖父、祖母带着小娘娘在上海看情况,需要的时候,他们到广州和我们会合,一起出国。那是1948年下半年。
至今我没有搞清楚为什么,你的祖父在1949 年初,春节过后不久,突然改变了决定,让我和你大娘娘即刻返回上海。估计有朋友向他传递了什么信息。
回来不久,也就是五月,上海解放了。
这前后,我们经历了一段由惊惶到平定,再到欢欣的日子.
上海是经过战争而解放的.我家靠近郊区,枪炮声响起,我们躲到市中心,暂住外婆家.这真是人心惶惶,耽心着炮火不长眼,耽心着粮食能维持多久,会不会断电断水.家里空关着,会不会遭劫.那时,国民党的货币—金圆券已如废纸,使用的是银圆,这又能维持多久.每天你祖父都到街上去转转,打听消息.
忽然有一天,枪炮声平息了.你祖父从街上回来,脸带喜色.他说:“昨晚,解放军进城了,就地在街上露宿,不打扰老百姓。这样纪律严明的军队,少有啊!”
我们即刻回家,却遇到一个恰恰相反的情况。大门打开着,客厅里杯盘狼藉,屋子里充满着烟气酒气;内室的橱柜也敞开着,值钱的衣物不见了。看守里弄的大胖子告诉我们,打仗的那段时间,有一个国民党军官带着女人在这儿鬼混;逃跑时带着大包小包。
你祖父毫不沮丧,很宽慰地说:“看来,我家留在大陆,对了!”
接下来好几年,平安向上,充满希望。我从初中、高中进入了大学。你大娘娘走上工作岗位,又去支援大西北建设;你小娘娘在一所很好的学校读书。尤其是你祖父,可说是报国有门,事业辉煌。解放前,他在中国四大书局之一的世界书局任高级管理人员;在出版界是被人们敬重的。解放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元老之一——张元济(菊笙)先生推荐你祖父进入商务印书馆,不久被董事会推举为总经理。商务印书馆在中国出版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对中国文化建设贡献卓越,享誉海内外。那一时期,我们在家里,很难见到你祖父,他早出晚归,倾心工作。有一次放学回家,你祖母惊慌地带着我到医院去,原来你祖父住院了。他疲劳过度,晕倒在会议桌旁。
他太疲劳了,却又在最心情舒畅的日子里。他经过少年、青年时期的奋斗,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动荡不安的年代,到了此时,似乎终于触摸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似乎终于看到了祖国和平、富强、文明的前景。这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那时是这样着陆的!
但是,好景不长。
显然,对于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爱国,需要历史的锤打,才会有更准确、更深刻的认识。
敏特
20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