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由橐龠兄的搞笑档案照片自嘲一下当年出境国人的着装 (图)

(2006-11-18 01:21:28) 下一个


橐龠兄(小脱脱)的那张搞笑照片是网络上流传甚久的经典之作了,一付新版插队落 户的知识青年形象,搞笑之余对照当年的文革时期的黑白老照片,新版的主人显然 已经很洋气了,至少从白线袜和衣帽的面料来看在当时属于高干级别了。事过境迁, 但插队的故事还在演绎着,只不过由五湖四海变成了洋插队,因此新时代的知识青 年的包装也带来同样的趣事。

普通青年漂洋过海大概是70年代末期,那时国内的人受文革思想的影响很深,早期 出国的一批留学人员还是国家统一置装。我的母亲的一位同事的孩子因成绩优异, 大二就派去美国,临行前量身订做了一套藏青色中山装,因为当时西装还不流行。 谁知到了彼岸,回信却说这些都用不上当地人衣着很随意,倒是抵达当地不久穿着 中山装走在街道上被当地一位华人撞到,得知刚从大陆出来后热情地邀请他搬去家 里作房客了。

我的一位亲戚也在80年代初去了西欧,倒是在出去之前用单位发的500元置装费添置 了呢大衣和毛料西装,因为外祖父母以前就是在日据时期靠开店裁剪西装校服为业, 所以还请教了一下请教了打领带的方法以及跳交谊舞。后来发信过来夹杂的彩色照 片很令人神往,这是罗马斗兽场,那是威尼斯广场,田园风光,大学校园,背景花 花绿绿,片中人却总是那身西装,而身边的鬼佬同事却是大汗衫大裤衩不修边幅, 观后感叹一声:瞧我这亲戚,真是大知识分子有学问着呢,要不走哪都穿西装呢? 等我出来以后才明白过味来:谁没事总穿身西装满大街逛啊,就是因为个穷,国家 给的一点生活费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又想从嘴里省点钱添置个家用电器接老婆回来, 所以能省就省。80年代出去的人业务过硬,能吃苦,谈到时尚恐怕比我这样的老农 还差得远。

慢慢地,洋装洋品牌就进入了大陆人民的生活圈子,起初都是些金利莱,佐丹奴的 假洋鬼子,但穿起来还是觉得高人一等。于是在90年代初期的出国旅行团的队伍中, 一身金利莱脚蹬暗红色老人头皮鞋的国内公务员几乎成了国内来的游客的标准模式。 香港的小报就登载过大陆游客身穿西装寻花问柳的照片,旁白是:表叔(对大陆人的 蔑称)出门。我当年在圣淘沙也偶遇一批国内的县级机关干部的团队,胸前的标签上 赫然写着:

云南省农村小水电考察团

他奶奶的,考察农村小水电跑来圣涛沙了!来就来吧,其中的几位县领导还真就穿 着衬衫西裤打着领带,在30多度的天气下一会就汗流浃背了。领导毕竟是领导,什 么事还有领导的形象嘛,先是揭开衬衫的第一个钮扣打着领带,然后卷起袖口还打 着领带,最后热得不行了,干脆把裤子里的衬衫放在裤子外面了,上面依然打着领 带!

当时我们一些在本地就业的国人在穿着上还是有别于坡人的,因为出来前准备了几 套衣服基本上够穿的,于是走在街上与当地人比较泾渭分明。颜色,面料,款式一 目了然。国人当时上班的时候很多还穿浅色的西裤,裤子上的金属牌还留在上面, 皮鞋也是有点色泽鲜艳的平底尖头脚面上露出雪白的袜子。女同胞上浓妆的不少, 穿连衣裙和长筒袜子的基本都是自己人。即使一些身着本地购置的服装的男同胞也 不难从头发上辨别出来,共同的特点:杂草丛生。当时我的隔壁住着一位在银行里 做事的北京妞,长得很胡同化,京腔京调却喜欢大家喊她的洋名,对于流行时尚也 说的头头是道。开始我很纳闷她一个银行小白领怎么会有钱买那么的衣服和化妆品, 难道不想存点钱给国内的老公和家人吗?后来注意到经常有人驾车请吃饭去派对, 也就那么回事吧,不过那妞倒是对于服饰很在行,什么身材什么皮肤配什么样的衣 物很有经验,人也很健谈,经常在客厅里做了一脸面膜开导我:

“蜗牛,你的皮肤真好。可是你怎么不收拾收拾呢,新加坡什么都那么便宜,花两 三千能把你从头到脚打扮不错呢,找个女朋友也容易。”

我顺杆往上爬:“那是那是,大姐说的在理。”

“你看你,出门的时候那裤脚就被袜子包住了(和小脱脱的这张照片相近),还有那 皮带怎么就忘记了穿过后面的裤环呢,我都看见几回了。”

其实这两样好象是当时很多中国男性的通病,这妞倒是很会注意异性的仪表。后来 听说她被公司辞退后回了北京又嫁了个爷们儿,应该日子过得挺滋润。

新加坡的华人主流也是崇尚俭朴的装束,从老板到伙计吃穿差别不大,每每看到一 些洋职员衣着光鲜打着领带上班倒是挺讲究,后来到了一间本地的美国公司做事就 感觉出来了。华人里面除了一个associate没有人打领带,鬼佬们都打,两班人马人 鬼分明。感觉洋人上班讲究穿戴,似乎在新加坡是这样。

真的吗?到了澳洲度假访友才发现,当地的鬼佬从头到尾穿的都是made in china, 什么名牌不名牌的,看着就是民工穿的地摊货,上班的也是与公司性质公司习俗有 关,牛仔裤T恤衫什么都穿。除了悉尼的商业区,想找几家名牌货的专卖店都难,学 校里胖乎乎的的洋妞对于我们口中的法意名牌大多没听过,同样的香水在那里也是 奢侈品女学生不常买。倒真的是在king's cross见到了衣冠楚楚的国内来宾去看艳 舞,这回是民政部派出的社会福利考察团。

其实穿的入时高档与否未必重要,只要整洁不影响他人和工作即可。中国人出国时 很注重仪表,往往一身名牌光彩照人,但是未必能改变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形象和受 到所在国的尊重。君不见每次在异国海关对于中国入境者检查的严格程度远在并不 富裕的东欧白人之上,衣着随意的西人黑人入关出关免签放行,而中国人也包括持 有他国护照的华人还是被盘问。个人的包装,富有甚至国籍转换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作为中国人华人的国际地位,再体面受得教育程度再高也还是被会当地人称作“chink,china man, hongkee”,那些嫁给洋汉子生出准白人杂种的苏丝黄也只是在自己同胞面前 秀一秀却无法消除老公骨子的种族优越感。包装,品味,国籍,学历并不能使自己 真正得到外人的尊重,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国际地位的提升的根本还是在于中国的 早日富强。谢谢大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