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大宗师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人工智能 vs 人类智慧

(2023-04-03 19:18:53) 下一个

人工智能 vs 人类智慧

--大宗师

现代非线性理论认为,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的演化,会自发出现自相似的分形或涌现乃至混沌,会出现自适应性、自组织性,会对于哪怕是最微小的干扰出现类似随机的相应,这不仅解释了自然界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机到有机,从无生命到生命,从简单单细胞生物到高级生物乃至人类的进化,也诠释了人类社会、文明、文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甚至阐述了宇宙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化。有些人甚至认为造物主只凭着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又极其简单精练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从无到有地演化出了我们这个无比复杂、绚烂多姿的宇宙及其中纷繁的万物。那些现代非线性理论的坚定信徒们认为,宇宙中最终必将产生生命与智慧,这是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的演化的必然结果,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必然涌现出生命与智慧。生命与智慧在宇宙间是非常平凡的东西,一定会产生,终将会产生。那么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进化到一定程度,复杂到一定程度,计算机“智慧”一定会涌现,计算机“生命”也一定会涌现。

我在大学时代,深受当时流行的非线性耗散理论及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理论的影响,我大学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某非线性动力系统分形或涌现乃至混沌演化的研究及模拟计算,该论文还被评为最优秀毕业论文。我现在仍然认同只凭着一系列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大概就可以从无到有地演化出我们这个宇宙的如果不是全部但至少是大部分,但我不敢认为它能完全涵盖一切,因为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我们这个世界总是有缺憾的,总是有例外的,没有一种东西,无论是具体的譬如是物质粒子还是抽象的譬如思想概念,可以囊括一切,造就一切,我们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不同的东西的相互补充,才会没有缺憾,才会没有例外。

科学完整、精确的阐述了物质如何由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原子、分子,不同元素原子、分子的相同或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由各种原子、分子构成的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属性,无机物质如何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有机物质,甚至生物大分子譬如核糖核酸、蛋白质大分子。这些物质的发展演化或许可以用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的演化来解释,我可以承认非线性复杂动力大系统可以描述从简单的基本粒子逐渐发展演化涌现出有机大分子,能把车子造出来了,但开车的司机,即占有、控制、运用这些有机大分子的生命,也将自然涌现,我就不太敢贸然承认,至少现在实验室里还没有做出将这些有机大分子怎么样激发一下就自组织成哪怕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的实验。在我看来,生命和智慧是一体两面,生命诞生的一刹那,智慧就诞生了,智慧就是生命与外界的互动,再小的、再简单的生命体也有智慧,人的智慧不仅仅是大脑的活动,更是全身细胞生命共同体集体智慧的体现,生命和智慧是不能分开的。在人们还没有完全了解生命和智慧以前,奢谈什么计算机的“智慧”甚至“生命”还太早,我个人高度怀疑这一天会如同某些人所喧嚣的那样:“奇点即将到来,人类即将永生”,会这么快到来,计算机甚至机器人,在相当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只是人类的工具,人类能力的延伸。

所以还是少谈些什么计算机或机器人的“智慧”,而多谈谈怎么样让计算机或机器人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吧,多谈谈“人工智能”吧。既然叫做人工智能,那就意味着这所谓的机器智能只是人类所造就的,是由人类完全控制、操纵的,完全彻底依附于人的智慧能力的,“人工”的“智能”,是人类智力的延伸,仅此而已,远不是什么独立的机器“智慧”。目前的人工智能主要是学习能力,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高速运算和巨量存储,依照某些算法,从事大量的学习,进而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人类了解和决策。机器的这种学习速度虽然比人类学习的速度快亿万倍,但仍只是人类学习能力的一小部分,还远远没涉及到人类智慧众多的根本的内容。

机器是海量的大数据式的学习方式,以数量和速度取胜。但人类完全不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大规模采样来学习,人类智慧的伟大之处在于管中窥豹,仅从一些少量数据入手,就能概括出观察对象本质的内涵的能力,这就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力。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花大量时间进行大规模采样来学习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人类必须在最少的时间内最快的获得知识,迅速做出决策,即使是错误的知识或决策。东西在眼前一晃,什么都没看清楚,但仅凭一鳞片爪、惊鸿一瞥的粗浅印象,就要猜出这是头豹子还是一只鹿,立即作出逃离或捕捉的决定,这事关生死。所以人类“猜测”的本事,即大脑迅速将不同事物关联起来,即使事后证明这种关联错误,但这以后再校正的能力得以空前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人类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即人类智慧的顶峰。人工智能仅仅触及了人类智慧的冰山一角,路还远着呢,大家稍安勿躁,不用几年,机器取代人类这类喧嚣尘上的妄言就将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将是如何踏踏实实的使智能机器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杨和柳 回复 悄悄话 赞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