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1日,是西方的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和其他节日不同,这一天并不是要纪念愚人什麽的,而仅仅是人们自发地借机和周围的人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把在平时绷得太紧的神经放松一下。
美国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事业单位都未把愚人节列为休假日,若不是赶上周末,您被告知在愚人节这天您不必上班,可以在家休息,那麽,您不是被炒了鱿鱼,就是被人愚弄了一把。
由于愚人节不像其他一些节日那样,由教廷或政府颁布敕令或法令来纪念某一重要人物或事件,因此,它的起源是相当模糊的。据说,愚人节起源于法国。实际上,这个轻松的节日起源于一个挺严肃的历史事件,即中世纪欧洲的历法改革。
在中世纪时,多数基督教国家都使用公元前46年恺撒所颁布的儒略历(the Julian Calendar),但是,这种历法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被证明愈来愈落伍了。
Roman dictator Julius Caesar established the Julian calendar.
于是,改革历法就被提到日程上来。1545年,天主教的特伦特(the Council of Trent)会议批准了历法改革一案。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正式颁布其所制新历,史称格里高利历(the Gregorian Calendar),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阳历。
The truth is that the Catholic Church did not invent or devise the 365 day solar calendar, pagan Rome did. It is called the Julian calendar after Julius Caesar, who implemented it. The Julian calendar has a leap year every fourth year of 366 days. By the 16th century, the effect of the imprecision of the Julian calendar was becoming significant enough that it prompted the Catholic Gregorian (Pope Gregory XIII) calendar reform of 1582, in which Thursday, October 4th, was followed by Friday, October 15th. The method of adding leap years was also changed in order to stay in sync with the solar year. Note however, that the weekly cycle of 7 days, Sunday through Saturday, was NOT altered at all by the Gregorian calendar reform.
新历颁布后,有些国家接受,有些国家则抵制,当然,后来那些有抵触情绪的国家也逐渐采用了新历。苏格兰是在1660年代,德国,丹麦和挪威是在1700年代,而英格兰直到1752年才改用新历。
1564年,早在格里高利历正式颁布前,查理四世在法国就率先采用了新历,引来不少麻烦。愚人节的出现也就是这些麻烦引起的。
按儒略历计算,每年有八天是过年的时间,从3月25日开始,一直过到4月1日。这期间,也跟咱们现在过年似的,教会的各级领导除了认真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光辉业绩,展望新的一年的光明前景之外,也不失时机地利用过年搞搞团拜,联络联络感情,该吃吃,该喝喝。每年还都弄个联欢会什麽的,歌星大腕的请来一批,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那时候交通不是很发达。即使在过年这个黄金周里,去欧洲附近国家旅行的都不多,更甭说去什么新马泰了,绝大多数人过年期间都呆在家里找乐儿。4月1日这天是过年的高潮,人们习惯上要在这一天互相赠送点儿过年礼物表示祝贺,意思有点儿像咱们大年初一串门拜年似的。
但是,新历冷不丁地把过年的日子挪到了1月1日。好家伙,这一差就差了三个来月。这么一变,好多人都找不着北了。甭说日子变了这麽多,就是时间变一点儿都会给人带来诸多不便。
我所在的印地安那州以前就没有夏时制的变化,据说最早也实行过,但是,人们老是记不住,反而造成麻烦。因此,州议会立法,来个以不变应万变。前两年,州议会又通过了决议,从去年开始,重新实行夏时制,省得老让人家说俺们印第安那人是“土老帽儿”。虽然时间上跟其他州接轨了,老百姓还是对改变时间的事不习惯。这不,上星期把闹钟往前调了一小时,好多人早起上班,没睡够覚,星期一上午的交通事故明显增多。打着瞌睡开车,能不撞车吗?我不知道这夏时制到底能节约多少能源,但给人们带来的不方便则是非常明显的。
中世纪的人思想本来就偏于保守, 您说,人们本来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日子过得好好的。教会一声令下,日子都变了,能一下子就习惯吗?不但法国出现这种问题,欧洲许多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反对这种改革,稀里糊涂过日子的人也不重视这种改革。4月1日这一天,咱照样过咱的年。
一开始,大家对此也无所谓,等到多数人都使用新历法了,您还按照老黄历在4月1日给人拜年送礼,就显得不那麽“与时俱进”,多少还透着点儿迂腐了。
于是,一些好找乐子的人就开始捉弄起这些人来。每到4月1日这一天,他们就提溜几瓶特优香槟干邑什么的,假模假势给这些人拜年,打开瓶盖,没喝几杯,怎么全出溜到桌子底下去啦?过年一高兴,也忘了品了,哪是什么香槟干邑呀,都是“二锅头”!
还有的人被邀请参加新年联欢会,等到他们穿上节日盛装赶到会场,才发现是白跑一趟。这些上当受骗的人还被人嘲笑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寻开心。反正4月1日也不过年了,玩玩儿这种无伤大雅的恶作剧获得的乐趣也不比过年差,因此,它就慢慢地演变成在法国流行的风俗。
时间一长,人们又为自己多创造出一个生产快乐的节日。愚人节时,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家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来了客人,假模假式地祝贺他们“新年快乐”,大伙儿一起冒傻气,逗闷子,别有一番情趣。
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于是,愚人节就成为欧美国家的一个民俗节日。到了这一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造出一些谎言,去哄骗、取笑、愚弄别人。只要你做得不过分,连被愚弄的人都会享受到一种被愚弄的“乐趣”。
但是,开玩笑也要看有没有水平,玩笑开得水平高,是一种通俗艺术的享受;反之,不但令人兴趣索然,有时还会招惹麻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