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闲话中国古代杰出的旅游家—司马迁 (2)

(2005-08-17 12:10:50) 下一个
凭吊屈原,贾谊如愿以偿,上古五帝的传说又在司马迁心中产生诱惑力量。传说帝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就葬在九嶷山上。都到湖南了,咱得上九嶷山,听说那儿有好多帝舜的传闻。

为了印证古文献上关于帝舜的记载,司马迁自长沙泛舟湘水,沿江而上,攀登九嶷山。登上九嶷峰巅,但见“九嶷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导岭同势”(《水经•湘水注》),令人生疑,故得名九嶷山。

司马迁对舜帝倍极推崇,“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中国五千年礼仪之邦就是从舜帝这儿开的头。

舜是孝的化身,精神文明的典范。舜幼年丧母,他那瞎爹瞽叟续了弦,后妈又生了个弟弟。亲爹,后妈和这个弟弟都不待见他,觉着他碍眼,“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虽然这仨人都想杀掉舜,但舜孝顺适从一点儿也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因“孝感天地”,舜成为德的化身,得以被四岳举荐继承尧位。

舜不但在家孝顺,在外边也是以身作则,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他“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甭管是种地的、捕鱼的,还是制作陶器的,在他的影响下,全都互相谦让,以诚相待,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没人好意思干一丁点儿损人利己的事儿。 所以,帝舜死后,他那俩妃子更舍不得,听到噩耗,千里寻夫,到了湖南就哭得死去活来,泪如雨下,这一哭就哭了几天几夜,竹子都让眼泪浇湿了,毛主席说了,这叫“斑竹一枝千滴泪。”家人伤心,老百姓也同样悲痛。

据说,从夏朝开始,老百姓就在九嶷山的太阳溪建造舜陵,陵前建有舜庙,常来祭祀,缅怀帝舜的丰功伟绩。到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庙至九嶷山最高峰舜源峰下,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舜庙。

如果说帝舜的传说有如一首恬淡的牧歌,那么,大禹王的传说则是一曲动人心魄的交响乐。

在那洪水滔天的年代,大禹战胜了水神共工,采取堵塞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平治了洪水。大禹王的功绩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他和涂山氏姑娘恋爱的神话故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司马迁为了寻访大禹王的踪迹,从湘南辗转湘西,“浮於沅湘”后,转而东浮大江,南登庐山,居高临下,俯视庐山下错综复杂的江河,实地考察了禹疏九江的传说。继之,他一鼓作气,陆路跋涉,东南上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探禹穴”。当地保存着很多大禹王遗迹,民间广泛流传着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禹王传说。

通过对大禹王的全面调查及对这一带江河地理形势的观测,司马迁获得了大量有关大禹王的第一手材料,为日后《夏本纪》,《河渠书》等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相传,大禹的父亲没治好水,大禹发誓非把水治好不可,但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后来,他看了一本名叫《黄帝中经历》的书,说在会稽山中藏着一部金简玉字之书,载有治水秘诀,便登山寻访,果然找到了这部书,看了以后,顿开茅塞,原来治水的重点是疏导。于是,赶紧组织大会战,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把水治了,大禹又将书放回原来的岩洞并加封,这就是著名的禹穴 。

司马迁在会稽山上朝北眺望,烟水茫茫,天地苍苍,曾在春秋时期显赫一时的古城会稽若隐若现。

富集历史古迹的会稽曾是夏禹后裔越王勾践的都城。春秋时,越王勾践为吴王所败,曾以甲楯五千,栖于会稽。

目睹断壁残垣,司马迁为勾践卧薪尝胆,坚志复国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精神对他晚年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里详细的叙述了这个感人故事后,对勾践进行了衷心地赞美:“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这意思说勾践在遗传上还是继承了大禹王胸怀大志吃苦耐劳的秉性。

春秋时期吴越间的战争是当时诸侯兼并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江浙一带是吴越战争的主要战场,为了搞清楚吴越战争期间的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司马迁又寻踪来到当时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登上姑苏山,风光旖旎的五湖(即太湖)便平铺眼底了。

美丽的湖光山色使司马迁心旷神怡,而历史的波澜又激起他思绪万千:忠心耿耿的伍子胥在这里被刚愎自大的昏君夫差割下头颅,马革裹尸,沉入湖底。但是,吴国人民仍然怀念这位忠贞为国的英雄,在湖边为他立起神祠,并把立祠的地方改名为子胥山。

司马迁深入民间,调查访问,吴中父老还向他讲述了和伍子胥命运相似,结局相反的范蠡的故事。善知进退的范蠡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统治阶级间的君臣关系,在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以后,立马解甲归田,旅游去了。驾一叶扁舟,泛游太湖之上。太湖银鱼没少吃,美女陪着,美酒喝着,过起腐败生活,从而躲过了被越王猜忌诛戮的危险。 而他的朋友文仲不听劝告,终遭杀身之祸。历史上又有多少忠臣义士何尝不知这个故事呢?然而,悲剧照样发生。

吴越一带流传的英雄专诸刺杀吴王僚和美女西施迷惑吴王夫差的动人故事, 也引起司马迁极大兴趣。这些逸闻轶事经过司马迁的整理加工,为《史记》的人物传记增添了绮丽光彩。

姑苏对司马迁更具魅力的是楚春申君营造的规模宏大,富丽雄伟的宫殿。姑苏曾经是战国时名重一时的楚相,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的都邑。

这里的宫室之盛,直命司马迁叹为观止。透过巍峨的宫殿,他仿佛看到了春申君那炙手可热的权势,他在《史记。春申君列传》里对此作了传神的描述,同时也对春申君晚年“该断不断,反受其乱”,死于李园之手的悲惨结局表示了惋惜。

随后,司马迁北渡长江,前往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淮阴是韩信的故乡和封地,淮阴老百姓对这位韩爷津津乐道。负责接待司马迁的老大爷说得好,韩爷可是俺们这小地方的大名人啊!虽说后来死得有点儿窝囊,当年跟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也是叱咤风云的主儿,他照样是俺淮阴人民的骄傲。

司马迁一听高兴了,书本上哪找这么鲜活的关于历史人物的评论啊!看来,光靠书本知识局限性太大,今儿来到他老家,怎么着也得补点儿口述历史课了。

淮阴的乡亲们带司马迁看了坐落在城东头的两个坟冢----信母冢和漂母冢,两相对峙,肃穆壮观。

提起韩信,当地老百姓便打开了话匣子。甭看他参军以前挺不招人待见的,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家打小和别的孩子就不一样,与众不同。他娘死的时候,那么穷,照样找块高地给他娘建大坟;对着他娘的坟是曾经接济过他的漂母坟,成了气候也没忘记人家老太太,有一次把老太太请了去,馈赠千金。韩爷是大丈夫能折能弯,有个小流氓欺负他,叫他钻裤裆,搁谁谁钻呢?可人家就不把它当回事儿。不是一个层次的嘛。后来,人家成了大将军,那个小流氓,肠子都悔青了,怕韩爷宰了他。韩爷是那号小肚鸡肠的人吗?后来,韩爷还把他请了去当反面教员,还封了个中尉。。。。

从淮阴父老缅怀韩信的述说中,司马迁获得许多前所未闻的关于韩信的活资料,对韩信其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个“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人杰”,为了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最后天下已定,却落得“谋反”的罪名惨遭荼毒,您说他图什么呀?

司马迁不惜笔墨,在《淮阴侯列传》中对韩信的性格为人做了大量描述,并以蒯通劝反而韩信不反之事表达了自己对韩信的惋惜之情。对于韩信的遭遇,司马迁的心里跟明镜似的。政治游戏规则不明摆着吗?文种的故事你又不是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怎么死到临头才琢磨过味儿来呀?回头咱写《淮阴侯列传》的时候说什么也得把这段好好写写,让后人汲取点儿教训。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