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1)
2008 (205)
2009 (117)
2010 (64)
2011 (86)
2012 (115)
2013 (110)
2014 (97)
2015 (79)
这是我们难以忘怀的日子,2012年10月23日是马普化学研究所(全称为Max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stry)的百年庆典。
先来介绍一下马普化学所。从历史资料中得知,马普化学研究所的前身叫威翰姆帝王化学研究所(Kaiser-Wilhelm-Institut fuerChemie),它是由威翰姆帝王在1911组建的,后来1912年10月23日在柏林改名为Max-Planck-Institutfuer Chemie,简称马普化学所(MPI)。
早在1915年11月11日德国科学家Richard Willstaedter就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在马普化学研究所工作的科学家Otto Hahn和他的女同事Lise Meitner(犹太人,二战期间逃往国外避难)一起发现了化学周期表里的第91号化学元素,而Dr. Hahn在1945年11月15日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女同事因避难与诺贝尔奖无缘。
不幸的是二战期间,这个在柏林的马普化学研究所被美军的炮弹炸得所省无几。直到1948年马普协会(Max-Planck-Gesellschaft)才重新组建,科学家OttoHahn担任会长,接着又重新创建了马普化学研究所。
后浪推前浪,在马普所工作的科学家Paul Crutzen荣获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记得那时,我家夫君还是该研究所里的小博士生,正在历经辛苦地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
早在20多年前,德国马普协会就跟中科院有交流项目,互派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听说那时马普协会非常有钱,他们很愿意接收从世界各国来的青年才俊,目的为了培养科技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夫君的博士导师曾经担任过马普化学所的所长,他可是这一行里比较有名气的教授。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他仍然被美国、中国和苏联等好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聘为客作教授。每年他都穿梭在这几个国家的研究所和大学里讲课。
这次马普化学所百年庆典,夫君收到了邀请信,我们都非常激动与高兴。阔别马普所多年,能借此机会回研究所看看,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愿望。所以,夫君特意请假半天去参加这个隆重的庆典。
一走进新建的马普化学所,夫君就看见了以前的一位学长,他非常热情地迎上来和夫君握手问候,并提议去看他的新实验室。同时看见了他带的中国学生,跟她聊了几句,接着又来了几位中国博士生,大家一起聊。
正聊得起劲时,迎面走来了夫君博士导师夫妇,随即和他们拥抱问好。一位中国学妹惊奇地问夫君,你和导师关系这么好?夫君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早已经没有了上下属关系。
庆祝会开始之前,马普所里爱好音乐的几个学生,自发地为大家演奏音乐以此助兴。不象中国,遇见大的重要的庆祝活动,非要请专业的音乐人来助兴,否则就会被许多人品头论足。
马普化学所的百年庆典,州长也来参加了,他只带了一位秘书和一个司机,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任何官架派头。不像中国的一个省长,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的一大堆人,架子十足。
夫君最高兴的是,他又见到了许多以前认识的人,比如:学长、学姐、学弟妹们。最感叹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比如:以前我们都公认的帅哥学长,现在他已经发胖有啤酒肚了,还有一位漂亮的学妹,现在也进入了胖大嫂行列。
再看一看导师级人物,夫君Doctorfather的头发,早已经从灰色变成了银白色。Crutzen教授(中)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变得越来越矮小了。只有马普协会会长(左),看上去还相当的精神抖擞。
现今的马普化学所所长(右)是Crutzen教授的学生。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数学,做的可是物理化学博士,这多少让我有点吃惊,看来自然科学是相通的,没有明显的宏沟。
我们对马普化学研究所有着深厚的感情。在那里,夫君跟他的Doctorfather结成非常好的朋友关系;在那里,夫君结识了好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长、学妹们;在那里,他做了学问有了博士头衔。
仔细想想,研究所就像一个世界大家庭一样,有不同肤色,有不同语言,有不同学习经历的人们,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几年后,又分散在世界各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马普化学研究所是我家夫君学习工作了八年之久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夫君最终放弃了所学的专业,改行进了公司。他的师姐师兄博士毕业后,也都没能做本行,对此,他们的导师给予充分的理解。
谢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