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加拿大

实际上就住在多伦多。 天天冲网浪。 当然喽,读得多,写得少。 心中那个计较啊……呃! (欲言又止状)……请多关照!
正文

爱的惶惑

(2007-03-11 13:34:12) 下一个

………………

曾经,我大言不惭地站在讲台上,竭尽中气地说:“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敬,而后人敬之;人必先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先自救,而后人救之。”……
 但最终在那些幼稚的眼睛面前惶惑了。

爱,的确是我们内心所期盼的,但是,我们配吗?我们时常听到的一句断喝就是:“自己撒把尿照照看,你算个什么东西?”时常庆幸的不过是:“好在不是说我……。”

仿佛不是说自己,自己就还算得上什么东西似的。假如有同仁首肯,“算得上”,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因此自然而然地产生“自爱”,“自重”,甚而“自敬”,并且可以“自救”了吗?所以,我们不得不再问一声:“我们配吗?”

是啊?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和羞辱呢?记不清曾经有过多少次,有声音在说:“职称评上了吗?……房子
分上了吗?……考试,及格了吗?……开会,去了吗?……家电,有了吗?……医药费报了吗?……孩子……。”甚至“同邻居吵架……赢了吗?”最后我们不得不的叹息:“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强者呢?”

无数次,我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苦难中寻求解脱。有谁肯眷顾我们?我们的父母、亲人和朋友正经历着相同的苦难。我们问:“老天啊,您可曾公平?您善待我们么?”没有声音回答。那么,我们只好忍气吞声地自问:“我们配吗?”

可以听见的,最善意的同情在说:“没有那么多呀。如果人人都有职称,那还评什么职称?如果人人都有满意的住房,如何会有杜甫的诗
——安得广厦千万间,佑天下寒士尽欢颜。……没有那么多呀……。”

我们儿时常听的教诲是: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要做祖国的栋梁。……古书上那盛赞英雄的词句如此写到:“……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曾经,有一个幼稚的声音宣称:“我愿做一根窗棂……”且不说,为什么做窗棂?又会是谁家的窗棂?但,那声音确实让我惶惑了,甚至,在那一天,我所知道的世界也惶惑了。不幸的是,惶惑还没有消散,惶惑的人们已经在一个理直气壮的声音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了,那声音轻飘飘地,却一字一顿地说道:“没
--息……”在那声音面前,我们究竟还能不能悄悄地自问一声:“我们配吗?” 或许,连这样的勇气也失去了。

1994128日,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发生了一场震惊海内外的特大火灾。据有关记载796位当事人中,有325人遇难,其中包括288名中小学生。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相关的报道时,我们的心仍然会因为被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触动而颤抖。字里行间,我们看到:“……这里云集的可是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精心挑选的15个规范班的优秀师生啊。……”“……一块又一块新赶制的木头墓牌上记载着孩子们生前的荣光和骄傲:舞蹈集体奖、钢琴比赛二等奖、电子琴第一名、英语优胜、作文大赛优秀、三好学生……。”我没有去到过克拉玛依,也没有在成吉思汗山脚下张望过那一大片几日里堆起的新坟,在我所能想象的场景中,只仿佛看到那些哀伤的父母在永远地静立。

曾经,有人断言,我们的痛苦会因为我们看到“精心挑选”“优秀”、“优胜”和“第一名”这样的字眼而加深。似乎因此,那些哀伤的父母有了资格用他们的眼泪去浇灌儿女坟头的黄土。但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一位父亲或母亲会面对一块最简单的墓牌,上面没有记载孩子生前荣光和骄傲的字句,那么,这位父亲或母亲痛苦的眼泪该往何处流呢?他们会不会因为别家孩子的“荣光和骄傲”而自惭形秽呢?甚而,竟因为尴尬竟然流不出眼泪呢?

也许,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曾经我们在故事书中才看到的场景,那书写到:“……他们避开众人,背过身去抹抹眼角溢出的泪水……”当其时,他们心中的感受会是怎样?是痛苦?是歉疚?是痛悔?是羞辱?还是,爱?

现在,我相信,至少我宁愿相信,眼角的那一丝泪光已经足以证明哪怕最淡薄的父母之爱。这爱是如此的若隐若现,淡薄,甚至脆弱。在我们得到或表达爱的同时,还伴随着屈辱。但是,这已经足以证明,父母之爱,并非完全出自“荣光和骄傲”。否则的话,爱我们的人必将难逃“势利眼”的骂名。

那么,我要问,我的爱人以及我自己,我们的“势利眼”还睁着吗?


…………


——摘自《无法抗拒的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