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Dec 4 & 5
(2007-01-26 14:12:37)
下一个
以色列内阁批准成立战略事务部以针对伊朗核问题
【外电12月4日消息】据报道,以色列一名内阁高级成员3日曾经表示,以政府当天批准建立一个新的战略事务部,主要负责处理伊朗核问题。 据称,该战略事务部将负责在处理以色列面临的各种战略威胁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特别是伊朗的核问题。 以色列和美国都认为伊朗实施核计划的目的是拥有核武器,但伊朗方面坚决否认。 日报:为获俄支持 朝允许俄一国从朝进口天然铀
【东京12月4日消息】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称,为换取莫斯科在即将重开的六方会谈上支持平壤,朝鲜只允许俄罗斯一国从朝鲜进口天然铀资源。 日本《东京新闻》引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俄罗斯官员的话称,朝鲜和俄罗斯于2002年起就进口铀的问题展开秘密谈判;俄罗斯打算将铀原料进行浓缩处理后,作为核原料卖给别国,预计可以为俄带来可观利润。 平壤态度近期转趋积极,外界估计六方会谈最快在本月复会。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以色列当天批准建立一个新的战略事务部,主要负责处理伊朗核问题”、还是日本媒体弄出了一份“为换取莫斯科在即将重开的六方会谈上支持平壤,朝鲜只允许俄罗斯一国从朝鲜进口天然铀资源”的报道,其意图基本一样,那就是敦促“国际社会(中欧俄美)”在关注其它问题时,比如黎巴嫩、伊拉克、巴勒斯坦“有可能爆发的内战”、俄罗斯特工之死问题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以色列、日本最关注的“两核”问题。
以色列、日本是在替“连续出牌”的华盛顿“抖包袱” 然而,真实的情况又是,不论是以色列、还是日本,都没有实力“独自敦促”国际社会关注与自己的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原“两核问题”,它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替背后 的华盛顿进行“鼓与呼”,出于自身利益,替刚刚在黎巴嫩、台湾、俄罗斯特工中毒案中“连续出牌”的华盛顿“抖包袱”。
“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明确分工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多次强调这样的“两个观点”。既: 第一,在伊核问题上,“中欧俄”是有明确分工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俄”挟一旦需要就可以随时将巴基斯坦通道纳入组织、从而将“上海合作组织”迅速扩展到伊朗边境的巨大威力,事实上用中俄的“硬实力”支撑了这样一种极大可能性、既“美以”一旦军事打击伊朗、则战争将是一场旷日时久“代理人战争”的极大可行性,维持了伊核危机“没有立刻破局”的局面,从而让颇具“软实力”的欧盟在伊核问题上有机会扮演一个“协调人”的角色,并大获其利。
“中欧俄”在事关国际格局的重大问题、也有“大体分工” 第二,在伊核问题协调得非常不错的“中欧俄”、在事关国际格局的“所有”重大问题,在“彼此斗争”之余,在面对美国独霸世界图谋时,却也个大体的分工:其中,朝核问题显然由北京主打;在伊核问题上,莫斯科的作用则显得最为突出,类似北京在朝核问题上的地位;在中东和平问题上,欧盟始终将自己摆在“两个决策者之一(另一个是华盛顿)”的位置上,也类似于北京在朝核问题上的核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伊核问题破局”显然有三个方向:其一是华盛顿逐渐完成对伊朗的战略合围,从而令其最终慑于“美以”的军事优势、且也很难从外界取得有力的援助,不得不最后屈服,达到彻底瓦解伊朗政府对抗决心的战略目和。 这样,华盛顿也就算是借用《孙子兵法》中的上上之策,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意图; 另一个方向,则是取用《孙子兵法》中的“下策攻城”,在“尽可能地”对伊朗与外界的联系进行干扰的情况下,遂行军事攻击、打掉伊朗的意志力。对此,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 对上面的“两种破局”方式,在之前的点评中,时事评论员讨论得最多。 显然,随着拉姆斯菲尔德的下台,情报系统出身的盖茨出山,并立刻就将情报系统的诸多手段一一施展在大国博弈的游戏中,伊核问题的第三种破局方式,也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通过在既有的中东政策上“故意卖一个破绽”,来引诱各方提前显露各自的政策底线。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段新闻。
拉氏临别献策力谏布什效法萨达姆
【综合消息】白宫机密备忘录显示,美国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请辞前,曾进谏在伊拉克战略上改弦更张。据《纽约时报》通过消息渠道获得的白宫通话记录,拉姆斯菲尔德是在递交辞呈两天前与布什总统一次通话中提出了对伊拉克战略进行重大修改提议的。 据BBC报道,据称,拉姆斯菲尔德在临别献策时表示,目前的伊拉克战略“不够好”,需要“重大调整”。美国总统布什在共和党中期选举失去众参两院多数党席位之后,目前正面临修改伊拉克战略决策的强大压力。布什总统需要在近日内,就一个在资深外交人士贝克尔率领的跨党派调研小组所提出的新伊拉克战略对策报告作出回应。贝克尔曾在老布什政府期间担任国务卿,幷多次被历届政府任命为中东事务特使。 伊拉克最新报道 美军在费鲁杰的一次空袭中打死八名伊拉克人,其中有两名妇女和一名儿童,其余五人据信为涉嫌武装分子。 代表萨达姆﹒侯赛因的律师就他们的当事人因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正式呈交上诉书。12月2日,三名美军士兵在三起不同的炸弹攻击事件中丧生。 “坚定不移” 分析人士指出,除布什总统外,拉姆斯菲尔德长期被认为是对伊拉克战略要“坚定不移”的主要倡导者。BBC驻华盛顿记者表示,如今传出拉氏辞呈前力主改变伊拉克战略,人们多少有些不敢置信。美国国防部事后已经证实,拉姆斯菲尔德辞呈两天前的确曾经向白宫进言。不过,他与白宫的通话记录上没有谈及有关准备辞呈的事宜。据悉,拉氏还提议“开始适当地从伊拉克撤出美国和盟国军队,以便伊拉克人可以挽起袖子来,真正为自己国家的安全负起责任”。拉氏的建议还包括,对那些治安情况好转的地区加大重建力度,以资奖励﹔而对治安情况恶化的地区则减少或停止援助。 拉氏临别献策 力谏布什效法萨达姆 拉氏还建议布什总统效法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重金收买各地部族领袖,让他们出面去“帮助维持局面”。拉氏其它建议: 大规模增加伊拉克军队中的美军教官数量,同时增加将武器辎重转交给伊拉克武装的速度 迅速减少驻伊拉克的美军基地,争取在2007年7月前把目前的55个基地减少到5个 将大部美军部队调往伊拉克与伊朗和叙利亚的边境一带,加强对渗透分子的打击 把美军从最前线撤离,让他们转型为快速反应部队,让伊拉克人直接负责一线作战 布什政府表示,将对所有建议仔细考量之后,希望在尽可能多方面听取建议后在作出最后的决定。在中期大选期间,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受到严厉批评。4份美军刊物更要求拉姆斯菲尔德下台。 在共和党大败后,拉氏宣布辞去国防部长职务。布什已提名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继任国防部长,目前尚待国会通过任命。美国目前在伊拉克派驻14万名士兵。自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已经有超过2800名士兵被杀。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拉姆斯菲尔德的这段“建议”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
如果这得种说法不错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一,我们注意到,按《纽约时报》的说法,拉姆斯菲尔德的这份“机密备忘录”,是这位老先生在请辞之前写出的。我们认为,如果这种说法不错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我们看来,拉姆斯菲尔德的“临别赠言”是不太可能赠予美国民主党人的,因此,对通过消息渠道获得的白宫通话记录的《纽约时报》而言,其“消息渠道”是属于驴还是属象,这是值得考证的。
如果是美国共和党政府提供的“消息渠道”.....其意图是再清楚不过了 东方评论员认为,如果是共和党政府提供的“消息渠道”,或者布什政府“资助”了这条消息渠道,那么,华盛顿决策层在拉姆斯菲尔德“走人之后”才“解密”这份备忘录,其意图是再清楚不过了:这就是要让“有心人”知道,美国手中有这样一份“有可能对伊拉克政策进行重大修改”的计划书,至于是否喜欢拉姆斯菲尔德的“临别赠言”,是否愿意看到“建议”在伊拉克实施之后的不测后果,“有心人”那可就要掂量着办了。
美国正在考虑在伊拉克实行“承包责任制” 我们先来看备忘录的主要内容。 请注意这一段:据悉,拉氏提议“开始适当地从伊拉克撤出美国和盟国军队,以便伊拉克人可以挽起袖子来,真正为自己国家的安全负起责任”。拉氏的建议还包括,对那些治安情况好转的地区加大重建力度,以资奖励﹔而对治安情况恶化的地区则减少或停止援助。 显然,首席评论员就指出,拉姆斯菲尔德先生的这些个建议,说白了就是这样两一意思,既:在安全方面,美国正在考虑在伊拉克实行“承包责任制”;
拉氏“临别赠言”的“重点”在于顺势向伊朗、叙利亚边境进行重兵集结 请大家再注意另一段文字,原文是: 拉氏还建议布什总统效法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重金收买各地部族领袖,让他们出面去“帮助维持局面”。拉氏其它建议: 大规模增加伊拉克军队中的美军教官数量,同时增加将武器辎重转交给伊拉克武装的速度;迅速减少驻伊拉克的美军基地,争取在2007年7月前把目前的55个基地减少到5个;将大部美军部队调往伊拉克与伊朗和叙利亚的边境一带,加强对渗透分子的打击;把美军从最前线撤离,让他们转型为快速反应部队,让伊拉克人直接负责一线作战。 显然,对此,首席评论员也指出,拉姆斯菲尔德“如此建议”的意图有两个: 其一,是让已经丢了近3000条性命、且仍然在天天死人的美国占领军与反美武装“脱离接触”,让伊拉克人去与反美武装恶斗;让伊拉克宗教派别之间去恶斗,一句话,将伊拉克扔进内战之中;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这是在建议美军以“加强对渗透分子的打击”为借口,顺势向伊朗、叙利亚边境进行重兵集结;请注意,这里面,没有向沙特阿拉伯边境集结的字眼。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在中东就发生的一连串对比度极其强烈的“好、坏消息” 我们知道,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之后,在美国共和党一一交出美国参众两院的控制权,且拉姆斯菲尔德先生“立刻知趣地”辞职之后没有几天,在中东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对比度极其强烈的“好、坏消息”: 首先是接二连三的“坏消息”:11月20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展开袭击,巴勒斯坦的一名哈马斯领袖被杀,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组成联合政府的谈判“走进了死胡同(阿巴斯语)”;11月21日,在黎巴嫩就发生暗杀亲美政府部长的事件,11月24日,在伊拉克发生也发生了一起死伤巨大的“宗教仇杀”事件等,这些事件可是都有可能引发“事发国”陷入内战的严重事件。 其次是纷纷而至的“好消息”: 其一,是在黎巴嫩“维和事业”中挑大梁、并积极拉中国入伙维和的法国、意大利,伙同另一个反对美国中东政策的欧洲国家--西班牙,在11月16日刚刚提出了一份有别于“美国版”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其中心思想就是:中东局势需要外部世界采取紧急措施,暴力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需要国际社会召开国际会议、并下决心采取紧急行动。因此,“方案”建议通过举行国际会议来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其二,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都愿意实现“巴以停火”;以色列也多次放风愿意“用巴勒斯坦囚犯换以色列被抓走的士兵”、从而从先前的强硬立场上做出让步,条件是哈马斯必须承认以色列; 其三,是英国“重提”一条一年之前就曾经引发“美英外交口角”的建议,既要想稳定伊拉克局势就“应该重视叙利亚、伊朗在稳定伊拉克局势方面的作用、要与伊朗、叙利亚打交道”;而中期选举之后的布什政府,似乎也开始被迫放下身段、并摆出一副愿意与伊朗谈“如何稳定伊拉克”的问题。 其四,是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显然得到了某种“鼓励”,并开始了穿梭外交,结果,打着“愿意帮助稳定伊拉克”的旗号,叙利亚外长实现了访问伊拉克、伊拉克总统实现了访问伊朗等历史性突破, 非常清楚,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坏消息”的后果是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爆发全面的内战;后果之二是“这”又势必造成自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向外逃亡的乱民潮。大家只要看看这三个国家的旁边住着谁,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因担心源源不断的乱民潮、就足以令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甚至伊朗、叙利亚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感到害怕的了; 而“好消息”的前景则恰恰相反,第一,当然是可以避免“三国内战”,少了乱民潮的担心;第二,则是恶斗数十年的巴以,可能由“停火”转向“和平”、尽管是“美版”的“中东和平路线图”。
我们之前曾经强调的一个观点 也正因如此,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爆发全面内战的可能性与严重后果,东方评论员就曾经说过:在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四处点火、煽动“内战可能性”的华盛顿,其用意在于:用“黎巴嫩、伊拉克、甚至巴勒斯坦内战一触既发”的“严重后果”、来威慑那些热衷讨论“非美版”“中东和平路线图”国家,特别是一定会因黎巴嫩、伊拉克内战“受伤”的阿拉伯国家,这中间,不仅包括正在搞“三国”大串联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也包括欲以中东和平进程取代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欧盟、特别是在黎巴嫩有重大现实战略利益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
“拉氏的幽灵”仍然盘踞在五角大楼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翻着这份新近解密的“拉氏备忘录,再结合近一个月来的一连串重大新闻,我们不难有这样的感觉,尽管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美国共和党中期选举失败的替罪羔羊“识趣”地辞职了,但是“拉氏的幽灵”仍然盘踞在五角大楼里。 同样,我们还认为,华盛顿在这个时候解密这份“名为有限度撤军”、实际上不过是“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轴心”既定伊拉克政策进行“微调”的“拉氏备忘录”,就是在催促“方方面面”早下决心。 一方面,是催促在伊核问题上与中俄“协调有加”的欧盟,必须在伊核问题“有所行动”,与中俄的伊核政策、中东和平政策拉开距离,否则,中东国家的内战一旦爆发,就“当心”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特别是在黎巴嫩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是在警告不可能从“可能发生内战的三国”旁边搬家的阿拉伯国家、包括伊朗,在布什决定实施“拉氏计划”之前,在伊拉克发生大规模内战之前,在“美版”与“欧版”“中东和平路线图”中早作抉择。
最重要的,在拉氏计划中、美国保守势力显然有着这样一种意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拉氏计划中、美国保守势力显然有着这样一种意图,既:是以顺势向叙利亚、伊朗边境集结重兵的方式,以一方面阻止伊朗与叙利亚的什叶派“支援内战中的伊拉克什叶派”,一方面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既开放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边境、从而令逊尼派的沙特阿拉伯可以“支援内战中的伊拉克逊尼派”的部署模式,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现了伊拉克内战的可能模式、以及伊拉克内战后的第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伊拉克将被一分为三,除了伊拉克什叶派区域、逊尼派区域外,还有伊拉克北方的库尔德人区域。 伊拉克“一分为三”将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土尔其造成的影响、或者对欧盟造成的冲击,我们将在之后的讨论中、结合一些必将发生的新闻陆续进行展开。
格鲁吉亚总统提议动员10万预备役人员防范侵略
【综合消息】据报道,为防范外部侵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希望至少动员10万预备役人员,准备随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为此议会正在起草旨在全民动员的预备役法案。 新法案起草者之一、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成员卡夫塔拉泽12月4日透露,议会正在起草的新法案规定应为格军大量培训预备役人员,所有具备行为能力的适龄男性公民都有义务做好准备,在几个小时内动员起来,拿起武器,抵御入侵,保家卫国。新法案计划于近期提交议会讨论,获得通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新法案事实上的倡议者是总统萨卡什维利,今年8月他在预备役营地度假时曾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格总统积极参加预备役训练,与所有预备役人员一样,早上6点起床,进行射击训练,参加30公里急行军,埋头攻读中国兵书《孙子兵法》英译本。格总统披露了至少动员10万名预备役人员的想法,认为所有40岁以下的成年男子都应进行哪怕只有两周时间的培训,掌握对敌作战的基本技能。 萨卡什维利说:“当有人对格鲁吉亚龇牙的时候,我们应当在几个月内至少动员10万名预备役人员。与地区其他国家相比,格鲁吉亚武装力量并不强大,但在必要时国家应当利用全面防御的机制。我们呼吁议会(立法)扩大预备役征召范围,使其成为所有公民的义务。” 现在,格军人数为2.6万人,萨卡什维利不久前宣布扩军2000人。格武装力量的基础由美国教官培训的精英部队构成,为此五角大楼向格提供了1亿多美元的援助。在和平时期,这支军队对格来说已经足够了,但第比利斯近期积极准备反击外部威胁,兵力显然有点捉襟见肘。受到总统8月讲话的鼓舞后,格议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构想修正案,决定改国土防御原则为全面防御原则,之后开始立法扩大预备役培训规模。 卡夫塔拉泽指出,新法案生效后,格鲁吉亚所有成年健康男子每年都有义务参加预备役培训,每年两次,每次一个半月,在营地内进行射击和其他军事科目训练。年龄上限增加10岁,由总统提议的40岁提高到50岁,下限为27岁,维持不变,培训期限也由总统倡议的两周增加到一个半月。 除了神职人员、空中和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技术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无正当理由不能免除预备役义务,只要接到征召通知,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到,拒绝报到将被视为逃避兵役,个人将为此承担一切后果,初犯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再犯者将完全承担不履行宪法义务的相应刑事责任。卡夫塔拉泽强调,新法案只字未提任何国家军事化、准备战争的内容,立法规范预备役制度只是为了提高国家防御能力,比格鲁吉亚强大的国家也在实行类似预备役培训体系。
【时事点评】在昨天的中东部分,我们预留了这样一个话题,既:伊拉克“一分为三”将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土尔其造成的影响、或者对欧盟造成的冲击,我们将在之后的讨论中、结合一些“必将发生的”新闻陆续进行展开。
来自格鲁吉亚的这则消息,在我们眼中,恰恰属于“必将发生”之类的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来自格鲁吉亚的这则消息,恰恰是“必将发生”之类的。 我们知道,在11月28日,刚刚在独联体峰会框架内与普京“很好地交换了意见”的萨卡什维利、突然抛出这样一份“旨在几个小时内动员起来,拿起武器,抵御入侵,保家卫国”的动员法案,其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刻意挑衅”俄罗斯;其背景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象英国、以色列与日本那样,替背后的华盛顿一系列战略部署进行“鼓与呼”,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替刚刚在黎巴嫩、台湾、俄罗斯特工中毒案中“连续出牌”的华盛顿“抖包袱”。
以色列“抖包袱”、帮华盛顿实现了一个目的 我们知道、以色列“抖的包袱”有这样几个:愿意实现巴以停火;12月3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将建立一个格鲁吉亚总统提议动员10万预备役人员防范侵略
【综合消息】据报道,为防范外部侵略,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希望至少动员10万预备役人员,准备随时拿起武器保家卫国,为此议会正在起草旨在全民动员的预备役法案。 新法案起草者之一、议会国防和安全委员会成员卡夫塔拉泽12月4日透露,议会正在起草的新法案规定应为格军大量培训预备役人员,所有具备行为能力的适龄男性公民都有义务做好准备,在几个小时内动员起来,拿起武器,抵御入侵,保家卫国。新法案计划于近期提交议会讨论,获得通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新法案事实上的倡议者是总统萨卡什维利,今年8月他在预备役营地度假时曾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格总统积极参加预备役训练,与所有预备役人员一样,早上6点起床,进行射击训练,参加30公里急行军,埋头攻读中国兵书《孙子兵法》英译本。格总统披露了至少动员10万名预备役人员的想法,认为所有40岁以下的成年男子都应进行哪怕只有两周时间的培训,掌握对敌作战的基本技能。 萨卡什维利说:“当有人对格鲁吉亚龇牙的时候,我们应当在几个月内至少动员10万名预备役人员。与地区其他国家相比,格鲁吉亚武装力量并不强大,但在必要时国家应当利用全面防御的机制。我们呼吁议会(立法)扩大预备役征召范围,使其成为所有公民的义务。” 现在,格军人数为2.6万人,萨卡什维利不久前宣布扩军2000人。格武装力量的基础由美国教官培训的精英部队构成,为此五角大楼向格提供了1亿多美元的援助。在和平时期,这支军队对格来说已经足够了,但第比利斯近期积极准备反击外部威胁,兵力显然有点捉襟见肘。受到总统8月讲话的鼓舞后,格议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构想修正案,决定改国土防御原则为全面防御原则,之后开始立法扩大预备役培训规模。 卡夫塔拉泽指出,新法案生效后,格鲁吉亚所有成年健康男子每年都有义务参加预备役培训,每年两次,每次一个半月,在营地内进行射击和其他军事科目训练。年龄上限增加10岁,由总统提议的40岁提高到50岁,下限为27岁,维持不变,培训期限也由总统倡议的两周增加到一个半月。 除了神职人员、空中和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技术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无正当理由不能免除预备役义务,只要接到征召通知,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到,拒绝报到将被视为逃避兵役,个人将为此承担一切后果,初犯者将受到行政处罚,再犯者将完全承担不履行宪法义务的相应刑事责任。卡夫塔拉泽强调,新法案只字未提任何国家军事化、准备战争的内容,立法规范预备役制度只是为了提高国家防御能力,比格鲁吉亚强大的国家也在实行类似预备役培训体系。
【时事点评】在昨天的中东部分,我们预留了这样一个话题,既:伊拉克“一分为三”将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土尔其造成的影响、或者对欧盟造成的冲击,我们将在之后的讨论中、结合一些“必将发生的”新闻陆续进行展开。
来自格鲁吉亚的这则消息,在我们眼中,恰恰属于“必将发生”之类的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来自格鲁吉亚的这则消息,恰恰是“必将发生”之类的。 我们知道,在11月28日,刚刚在独联体峰会框架内与普京“很好地交换了意见”的萨卡什维利、突然抛出这样一份“旨在几个小时内动员起来,拿起武器,抵御入侵,保家卫国”的动员法案,其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刻意挑衅”俄罗斯;其背景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象英国、以色列与日本那样,替背后的华盛顿一系列战略部署进行“鼓与呼”,也是出于自身利益,替刚刚在黎巴嫩、台湾、俄罗斯特工中毒案中“连续出牌”的华盛顿“抖包袱”。
以色列“抖包袱”、帮华盛顿实现了一个目的 我们知道、以色列“抖的包袱”有这样几个:愿意实现巴以停火;12月3日,以色列政府宣布“将建立一个新的战略事务部,主要负责处理伊朗核问题”,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巴以停火期有多短,也不论“并没有实力与中欧俄美”共同讨论伊核问题的以色列“放风”将建立的这个“新的战略事务部”是否有能力处理伊朗核问题,但是,有一个目的,以色列已经帮华盛顿实现了,那就是将”巴以停火”或者“巴以和平进程”与“伊核问题的进程”公开地进行了“挂钩”;
英国、日本“抖的包袱”是这样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日本是这样“抖包袱”的:在敏感时刻、通过日本媒体弄出了一份“为换取莫斯科在即将重开的六方会谈上支持平壤,朝鲜只允许俄罗斯一国从朝鲜进口天然铀资源”的报道,将“支持朝鲜核计划”的帽子扣在俄罗斯的头上,从而与“抖特工案之包袱”的英国遥相配合。
华盛顿正在组织其盟友发动一场“唤醒冷战思维”的运动,最大限度地将俄罗斯与前苏联“划上等号”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格鲁吉亚大张旗鼓地“抵御入侵,保家卫国”,其总统“暗示”俄罗斯在对格鲁吉亚“龇牙”;“以色列将阿拉伯国家关注的中东和平进程与俄罗斯“说话声音很大”的伊核进程相挂钩;日本通过媒体将“支持朝鲜核计划的帽子”扣在俄罗斯的头上,英国从政府到媒体、抓住“特工中毒案”不放,每天都在围绕中毒案“发报道、编新闻”,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唤醒”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大陆对冷战的记忆,对冷战中“前苏联”的记忆,从而最大限度地将俄罗斯与前苏联“划上等号”。 还有,美国新近抛出的“中国军力威胁论”之类的报告,前些日子弄出了中国潜艇出现在美国航空母舰附近的消息,美国新防长叫嚣协防台湾、则是美国人亲自上阵、在东亚营造“冷战回来了”的气氛、自己在给自己“抖包袱”。
致力于回到冷战时代的美国、其被动之处在于这样几处 对此,东方评论员就认为,就目前而言,从华盛顿正在组织其盟友发动一场“唤醒冷战思维”之运动来看,美国新保守势力的旗手-拉姆斯菲尔德的“倒掉”,并不意味着美国即定全球战略的根本调整,同样,美国新保守势力决策层将拉姆斯菲尔德“开掉”、也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被动有丝毫的改观。 在我们看来,致力于回到冷战时代的美国、其被动之处在于这样几处: 第一,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后,一度为华盛顿所左右,并沦为美国全球霸权工具的联合国,自伊拉克战争开始,就已经不是华盛顿的天下了; 第二,随着伊拉克战争将大西洋两岸分切成“老欧洲”与“新欧洲”,北约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了;美国领导下的、曾经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撇开”联合国的“军事性质的北约”,却因“中俄”也组建了足以约束“北约全球军事行动自由”的上海合作组织,再加上“德、法、西班牙、意大利”这些有志于抓住美国战略被动的大好时机、提升欧盟的政治、军事实力,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更佳的地位欧洲核心国家的从中作梗,恐怕很难被华盛顿挪用为冷战工具; 第三,美国领导的、为打伊拉克战争而组建的“伊战联盟”已经土崩瓦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政治性质的G8”和“经济性质的G7”,已经沦为“茶话会” 第四,美国主导下的“政治性质的G8(美国让俄罗斯参与的同时、却拒绝中国的参与)”因俄罗斯“在里面捣乱(俄罗斯坚持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观纳入G8)”、中国“在外面下烂药”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此同时,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性质的G7(美国不让俄罗斯参与的同时,却想将中国框进去)”却因中国“不想加入”、在少了中国经济这一大块之后,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主导的“政得治性质的G8”和“经济性质的G7”,在美国不能正视“中俄”话语权的情况下,已经沦为“茶话会”。
美国决策层的当务之急 也就是说,对仍在致力于全球霸权的华盛顿而言,三年多的伊拉克战争、已经用时间无可辩驳地证明“单边主义”寸步难行之后,今天的美国保守势力,在不得不回过头去寻找“冷战取胜”的某些经验的时候,必须组建一个因安全问题而听命于美国的“新联盟”,就成了美国决策层的当务之急。 从这些美国一度主导,或者是美国一直主导、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效用”的国际组织之“现状”来看,我们也就不明白华盛顿何以要急吼吼地抛出民主联盟、转型北约了。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的眼里,“民主联盟”与“北约转型”根本就是两块招牌、一套组织。
“欲转型的北约”之真实情况 也正因如此,细心的读者可能有印象,对那次北约转型峰会,连续数期,都被我们列为“今日焦点”而加以重点跟踪、详细解读,可见时事评论员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是一点都不亚于北京主办的中国东盟峰会、不亚于在越南举行的APEC峰会,也不亚于胡锦涛主席的南亚之行。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自冷战结束和华约解体后,北约就一直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北约的主要成员国、或者说是被伊拉克战争撕裂的“大西洋两岸”,也一直在为“北约究竟要为什么样的目标而继续存在下去?”、“北约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形态?”的核心问题而争论不休。 期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一度公开表示“北约已经不再是跨大西洋关系伙伴讨论和协调战略的主要场所”,并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热烈响应。尽管默克尔上任之后改变了施罗德的这种说法,但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国的伊拉克政策、特别是它们在阿富汗“不作为”的表现证明,施罗德对北约的“核心观点”、仍然被默克尔“策略地继承着”,也被自伊战联盟先后开小差的意大利、西班牙所“欣赏着”。 至于法国,在北约内部,仍然在一如既往地公开扮演着“美国反对派”的角色。我们注意到,在这次北约转型峰会上,对美国想尽办法欲继续将北约视为“美国雇佣军”极其不满的希拉克,除了坚持“欧盟应该在北约中大声说话之外”、还提出“现在迫切需要确定哪些安全任务应该由北约执行,哪些应由已经创建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欧盟来完成”,那种坚决反对“北约被改编成美国全球战略雇佣军”的意图是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希拉克还在峰会上公开地反对这、反对那,从而让布什精心撰写的“北约全球伙伴计划”成为废纸一张,并与因特工案而愤怒不已的普京“内外勾结”,在峰会结束后,还上演了一出“俄式生日宴”滑稽剧,将这场布什寄予了厚望的北约转型峰会、从头至尾地给搅了个“七零八落”。
“东方”可用能源、经济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西方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将阿富汗作为北约转型之试验田、并企图用“冷战回来了”去拉动“北约全球伙伴计划”、重置东西方冷战的同时,处于东方的“中俄”又何尝不在以阿富汗作为狙击美国“借转型北约、推行北约全球伙伴计划之名、“行”建民主同盟、重置东西方冷战之实”的狙击阵地? 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刚刚送走胡锦涛主席的巴基斯坦总统、正在游说“西方”与阿富汗的塔利班“讲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北约在阿富汗日子越来越难过的标志。 非常清楚,想“讲和”的塔利班是要具有“被承认之实力”的,否则,巴基斯坦总统也不可能代为开这个口;同样,“劝和”的巴基斯坦也看清了“西方”有“讲和”的念头,否则,巴基斯坦总统也不可能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在情报局长出身的美国“新防长”之阴毒手段的背后,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一面 有意思的是,“讲和”的事情在美国与叙利亚、伊朗之间也在进行着;在“中日韩”之间进行着,尽管韩国、日本也企图借中国、美国、俄罗斯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在许多问题捞取战略利益,比如说日本前首相11月21日访台(冲着中国),日本防卫厅长官22日宣布日本“不能防预”“没有瞄准日本的导弹(冲着美国)、11月28日日本扣押俄罗斯渔船船长(冲着俄罗斯)、韩国近几天挑起苏岩礁事件(冲着中国)。 因此,在我们看来,在情报局长出身的美国“新防长”之阴毒手段的背后,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一面,倒给了之前在“中俄美”间讨生活的“日韩”以活动空间、弱化了美日、美韩同盟、甚至进行下弱化了北约,从而也给了“中俄”以更大的战略空间。
中俄可用能源、经济的欧亚大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事实上,在“中俄”保护了巴基斯坦、且通过巴基斯坦,伊朗的帮助,成功地将“伊拉克模式”拷贝到阿富汗之后,不论是“北约转型”、还是“民主联盟”,都已经成了一句空话,不仅如此,中俄还可以借重“中俄欧”在伊核问题上的固有利益、用能源、经济欧亚大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伊朗也开始“抖包袱”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有消息说,伊朗宣布准备用欧元结算伊朗的对外贸易,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自然也是一种“抖包袱”的手段,在华盛顿组织一干人等围绕“东西方冷战”大做文章的情况下,伊朗人抖的这个包袱,显然也是“有人”瞄着了美国的战略要害而发出的一种信号。
“特工中毒案”令普京很难办,难办就难办在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 我们认为,“特工中毒案”令普京很难办,难办就难办在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普京自己还就是个令西方人紧张的“克格勃”,因此,近期内不能以“针锋相对的手段”去威胁对方,更别提施加报复了。 尽管我们相信俄罗斯人手上也有类似的计划。但是,一旦如此,也就必然落入华盛顿的圈套,弄不好,在反反复复的暗杀、颠覆、间谍事件中,冷战还就真的让美国人给弄回来了。
正在起劲地搞“特工中毒案”的“美英”必须斟酌的要命问题 因此,在冷战思维之外去进行报复、继而解套,且继续推进自己的、围绕伊核政策谋取战略利益的既定政策,也就成了俄罗斯必然选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仅仅一个伊朗准备用欧元结算伊朗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石油),其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俄罗斯也这样宣布的话,那么,它对国际金融市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力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恐怕是正在起劲地搞“特工中毒案”的“美英”必须斟酌的要命问题。
北京当然有必要从侧面支持俄罗斯 特别是,不要忘记了,中国近来也一再放风,除了将加大中国的“金融创新”之外,还公开表示:“中方希望与欧佩克建立谈判机制”,中国外交部的解释是“有助于国际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又明确表示没有听说“本月中旬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印度五国的能源部长会议”的消息。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北京当然有必要从侧面支持俄罗斯、也要兼顾欧盟,因此,北京对这个排除俄罗斯、欧盟的“美亚”“五国的能源部长会议”所持的“没有听说”之态度,也就非常正常了,事实上,在我们看来,这玩意儿本来就谈不出什么,就目前而言,它不过是美国人离间伊核问题之“中欧俄”的手段而已。至于今后北京是否有兴趣,恐怕要视伊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而定、也要视华盛顿是否继续玩弄那些令人恶心、却很难改变大局的的小花招而定。
新的战略事务部,主要负责处理伊朗核问题”,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巴以停火期有多短,也不论“并没有实力与中欧俄美”共同讨论伊核问题的以色列“放风”将建立的这个“新的战略事务部”是否有能力处理伊朗核问题,但是,有一个目的,以色列已经帮华盛顿实现了,那就是将”巴以停火”或者“巴以和平进程”与“伊核问题的进程”公开地进行了“挂钩”;
英国、日本“抖的包袱”是这样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日本是这样“抖包袱”的:在敏感时刻、通过日本媒体弄出了一份“为换取莫斯科在即将重开的六方会谈上支持平壤,朝鲜只允许俄罗斯一国从朝鲜进口天然铀资源”的报道,将“支持朝鲜核计划”的帽子扣在俄罗斯的头上,从而与“抖特工案之包袱”的英国遥相配合。
华盛顿正在组织其盟友发动一场“唤醒冷战思维”的运动,最大限度地将俄罗斯与前苏联“划上等号”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格鲁吉亚大张旗鼓地“抵御入侵,保家卫国”,其总统“暗示”俄罗斯在对格鲁吉亚“龇牙”;“以色列将阿拉伯国家关注的中东和平进程与俄罗斯“说话声音很大”的伊核进程相挂钩;日本通过媒体将“支持朝鲜核计划的帽子”扣在俄罗斯的头上,英国从政府到媒体、抓住“特工中毒案”不放,每天都在围绕中毒案“发报道、编新闻”,其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致力于“唤醒”国际社会、特别是欧洲大陆对冷战的记忆,对冷战中“前苏联”的记忆,从而最大限度地将俄罗斯与前苏联“划上等号”。 还有,美国新近抛出的“中国军力威胁论”之类的报告,前些日子弄出了中国潜艇出现在美国航空母舰附近的消息,美国新防长叫嚣协防台湾、则是美国人亲自上阵、在东亚营造“冷战回来了”的气氛、自己在给自己“抖包袱”。
致力于回到冷战时代的美国、其被动之处在于这样几处 对此,东方评论员就认为,就目前而言,从华盛顿正在组织其盟友发动一场“唤醒冷战思维”之运动来看,美国新保守势力的旗手-拉姆斯菲尔德的“倒掉”,并不意味着美国即定全球战略的根本调整,同样,美国新保守势力决策层将拉姆斯菲尔德“开掉”、也不意味着美国的战略被动有丝毫的改观。 在我们看来,致力于回到冷战时代的美国、其被动之处在于这样几处: 第一,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后,一度为华盛顿所左右,并沦为美国全球霸权工具的联合国,自伊拉克战争开始,就已经不是华盛顿的天下了; 第二,随着伊拉克战争将大西洋两岸分切成“老欧洲”与“新欧洲”,北约也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了;美国领导下的、曾经在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撇开”联合国的“军事性质的北约”,却因“中俄”也组建了足以约束“北约全球军事行动自由”的上海合作组织,再加上“德、法、西班牙、意大利”这些有志于抓住美国战略被动的大好时机、提升欧盟的政治、军事实力,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更佳的地位欧洲核心国家的从中作梗,恐怕很难被华盛顿挪用为冷战工具; 第三,美国领导的、为打伊拉克战争而组建的“伊战联盟”已经土崩瓦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政治性质的G8”和“经济性质的G7”,已经沦为“茶话会” 第四,美国主导下的“政治性质的G8(美国让俄罗斯参与的同时、却拒绝中国的参与)”因俄罗斯“在里面捣乱(俄罗斯坚持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观纳入G8)”、中国“在外面下烂药”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此同时,美国主导下的“经济性质的G7(美国不让俄罗斯参与的同时,却想将中国框进去)”却因中国“不想加入”、在少了中国经济这一大块之后,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主导的“政得治性质的G8”和“经济性质的G7”,在美国不能正视“中俄”话语权的情况下,已经沦为“茶话会”。
美国决策层的当务之急 也就是说,对仍在致力于全球霸权的华盛顿而言,三年多的伊拉克战争、已经用时间无可辩驳地证明“单边主义”寸步难行之后,今天的美国保守势力,在不得不回过头去寻找“冷战取胜”的某些经验的时候,必须组建一个因安全问题而听命于美国的“新联盟”,就成了美国决策层的当务之急。 从这些美国一度主导,或者是美国一直主导、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效用”的国际组织之“现状”来看,我们也就不明白华盛顿何以要急吼吼地抛出民主联盟、转型北约了。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的眼里,“民主联盟”与“北约转型”根本就是两块招牌、一套组织。
“欲转型的北约”之真实情况 也正因如此,细心的读者可能有印象,对那次北约转型峰会,连续数期,都被我们列为“今日焦点”而加以重点跟踪、详细解读,可见时事评论员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是一点都不亚于北京主办的中国东盟峰会、不亚于在越南举行的APEC峰会,也不亚于胡锦涛主席的南亚之行。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自冷战结束和华约解体后,北约就一直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北约的主要成员国、或者说是被伊拉克战争撕裂的“大西洋两岸”,也一直在为“北约究竟要为什么样的目标而继续存在下去?”、“北约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形态?”的核心问题而争论不休。 期间,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甚至一度公开表示“北约已经不再是跨大西洋关系伙伴讨论和协调战略的主要场所”,并得到法国总统希拉克的热烈响应。尽管默克尔上任之后改变了施罗德的这种说法,但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大国的伊拉克政策、特别是它们在阿富汗“不作为”的表现证明,施罗德对北约的“核心观点”、仍然被默克尔“策略地继承着”,也被自伊战联盟先后开小差的意大利、西班牙所“欣赏着”。 至于法国,在北约内部,仍然在一如既往地公开扮演着“美国反对派”的角色。我们注意到,在这次北约转型峰会上,对美国想尽办法欲继续将北约视为“美国雇佣军”极其不满的希拉克,除了坚持“欧盟应该在北约中大声说话之外”、还提出“现在迫切需要确定哪些安全任务应该由北约执行,哪些应由已经创建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欧盟来完成”,那种坚决反对“北约被改编成美国全球战略雇佣军”的意图是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希拉克还在峰会上公开地反对这、反对那,从而让布什精心撰写的“北约全球伙伴计划”成为废纸一张,并与因特工案而愤怒不已的普京“内外勾结”,在峰会结束后,还上演了一出“俄式生日宴”滑稽剧,将这场布什寄予了厚望的北约转型峰会、从头至尾地给搅了个“七零八落”。
“东方”可用能源、经济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西方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将阿富汗作为北约转型之试验田、并企图用“冷战回来了”去拉动“北约全球伙伴计划”、重置东西方冷战的同时,处于东方的“中俄”又何尝不在以阿富汗作为狙击美国“借转型北约、推行北约全球伙伴计划之名、“行”建民主同盟、重置东西方冷战之实”的狙击阵地? 事实上,我们注意到,刚刚送走胡锦涛主席的巴基斯坦总统、正在游说“西方”与阿富汗的塔利班“讲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北约在阿富汗日子越来越难过的标志。 非常清楚,想“讲和”的塔利班是要具有“被承认之实力”的,否则,巴基斯坦总统也不可能代为开这个口;同样,“劝和”的巴基斯坦也看清了“西方”有“讲和”的念头,否则,巴基斯坦总统也不可能拿自己的信誉开玩笑。
在情报局长出身的美国“新防长”之阴毒手段的背后,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一面 有意思的是,“讲和”的事情在美国与叙利亚、伊朗之间也在进行着;在“中日韩”之间进行着,尽管韩国、日本也企图借中国、美国、俄罗斯战略布局的关键时刻,在许多问题捞取战略利益,比如说日本前首相11月21日访台(冲着中国),日本防卫厅长官22日宣布日本“不能防预”“没有瞄准日本的导弹(冲着美国)、11月28日日本扣押俄罗斯渔船船长(冲着俄罗斯)、韩国近几天挑起苏岩礁事件(冲着中国)。 因此,在我们看来,在情报局长出身的美国“新防长”之阴毒手段的背后,恰恰是美国黔驴技穷一面,倒给了之前在“中俄美”间讨生活的“日韩”以活动空间、弱化了美日、美韩同盟、甚至进行下弱化了北约,从而也给了“中俄”以更大的战略空间。
中俄可用能源、经济的欧亚大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事实上,在“中俄”保护了巴基斯坦、且通过巴基斯坦,伊朗的帮助,成功地将“伊拉克模式”拷贝到阿富汗之后,不论是“北约转型”、还是“民主联盟”,都已经成了一句空话,不仅如此,中俄还可以借重“中俄欧”在伊核问题上的固有利益、用能源、经济欧亚大合作这一手术刀去解剖美国组建“民主联盟”的全盘计划。
伊朗也开始“抖包袱”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有消息说,伊朗宣布准备用欧元结算伊朗的对外贸易,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自然也是一种“抖包袱”的手段,在华盛顿组织一干人等围绕“东西方冷战”大做文章的情况下,伊朗人抖的这个包袱,显然也是“有人”瞄着了美国的战略要害而发出的一种信号。
“特工中毒案”令普京很难办,难办就难办在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 我们认为,“特工中毒案”令普京很难办,难办就难办在继承了前苏联衣钵的俄罗斯、普京自己还就是个令西方人紧张的“克格勃”,因此,近期内不能以“针锋相对的手段”去威胁对方,更别提施加报复了。 尽管我们相信俄罗斯人手上也有类似的计划。但是,一旦如此,也就必然落入华盛顿的圈套,弄不好,在反反复复的暗杀、颠覆、间谍事件中,冷战还就真的让美国人给弄回来了。
正在起劲地搞“特工中毒案”的“美英”必须斟酌的要命问题 因此,在冷战思维之外去进行报复、继而解套,且继续推进自己的、围绕伊核政策谋取战略利益的既定政策,也就成了俄罗斯必然选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仅仅一个伊朗准备用欧元结算伊朗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石油),其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俄罗斯也这样宣布的话,那么,它对国际金融市场,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冲击力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恐怕是正在起劲地搞“特工中毒案”的“美英”必须斟酌的要命问题。
北京当然有必要从侧面支持俄罗斯 特别是,不要忘记了,中国近来也一再放风,除了将加大中国的“金融创新”之外,还公开表示:“中方希望与欧佩克建立谈判机制”,中国外交部的解释是“有助于国际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又明确表示没有听说“本月中旬将在北京召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印度五国的能源部长会议”的消息。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个时候,北京当然有必要从侧面支持俄罗斯、也要兼顾欧盟,因此,北京对这个排除俄罗斯、欧盟的“美亚”“五国的能源部长会议”所持的“没有听说”之态度,也就非常正常了,事实上,在我们看来,这玩意儿本来就谈不出什么,就目前而言,它不过是美国人离间伊核问题之“中欧俄”的手段而已。至于今后北京是否有兴趣,恐怕要视伊核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而定、也要视华盛顿是否继续玩弄那些令人恶心、却很难改变大局的的小花招而定。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