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六:剪不断,理还乱
(2007-03-22 07:06:19)
下一个
那次展品中最古老的画之中,有一幅非常特别的五代时期无名氏的“丹枫呦鹿”图。
此画高三尺半,宽两尺,画在绢上,色彩满纸点染,看不到绢素本色,祗见一片茂密的经霜林木,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其间点染着白色和浅蓝色,瑰丽鲜艳。林中,隐伏着一群鹿。为首的一头大角雄鹿机警地凝视着左方。似乎是什么轻微的响动刚刚发生,使所有的鹿在瞬间全部警觉起来,一齐注视着同一个方向。一只原来蹲伏在那里的小鹿已经跪立起来。鹿群仿佛随时会惊逃,紧张生动的气氛弥漫在画面上。
画上没有题款。根据玺印和私人鉴藏章判断,此画在元代已经为皇家“奎章阁”所收藏。到清代,曾经在几个大臣手中转了若干年,乾隆前就已经入宫了。
图中的鹿尾短臀白,完全不是中国常见的那种类型。画得很写实,也不是在中国历来无数次入画的鹿的形象。
我一见就想起来,在美国西部的黄石公园见过这种鹿。记得有人开玩笑说,这里的鹿都用Pampas。那是美国婴孩用的一种厚厚软软的纸尿布,用的时候把婴孩的屁股整个包起来。
据知,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少量这种鹿,中亚地区则比较多见。有专家由此推测,这画的作者是外来的,颇有道理。
中国唐朝时就有著名的西域画家尉迟乙僧父子来中国做官。清代的宫廷画家,来自意大利的郎世宁更是名闻暇迩。不同的画风,不同的形象,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异彩。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画中,还见过一幅“秋林群鹿”,和这张“丹枫呦鹿”在尺寸,颜色,材料,风格上完全一致,属同一组作品。
有人认为这是四扇或八扇屏风中的两扇。从尺寸和这两幅画的样子来看,不无道理。
中国唐代民间已经流行屏风,并传到了日本。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屏风一片值金两万。次者售一万五千。”
也有人认为,原来这是一幅大画,被剪成了几幅。留下来的是其中两幅。
此说的原因是,该画的风格和南唐徐熙颇有相似之处。徐熙专画动植物,也是色彩满纸点染,“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不见底色。后人说徐熙“有于双缣幅素上画丛艳叠石,旁出药苗,杂以禽鸟蜂蝉之妙,乃是供李主宫中挂设之具,谓之铺殿花,次曰装堂花”。
铺殿花,装堂花,说的是南唐李后主宫中墙上徐熙作的装饰画,壁饰,甚或糊墙纸。
李后主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也是个大词人,留下了许多凄婉动人的清词丽句。他最后被宋军俘虏到汴京,亡国之思不可断绝。“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阕“虞美人”,据说就是他被宋太祖赵匡义下令毒死的原因。
李后主回忆“雕阑玉砌”的旧时宫阙,宫中墙上优美的秋林群鹿应该也是他梦见的内容之一。
“剪不断,理还乱”的是他的愁思。那时,他梦中的群鹿已经被人剪成了好几截,正在运出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