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门曰朋,同志曰友”,这是民国初历时二十载编成的《辞海》对“朋友”二字的定义,最后画龙点睛地加了一句:”按今凡相交皆曰朋友”。淡淡九个字,透露出大半个世纪前的编者”今不如昔”的感概。
朋友二字相连,据考最早出现在“易经”的兑卦“君子以朋友讲习”。但是直到《康熙字典》也没有把这两个字列在一起作注。这个词的流行应是清季的事。
既要同门,又要同志,才能算得上是朋友。关系不是一般。岂料到今日,祗要认识的人就算朋友了。这是何等的进步。
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朋友有两种层次的意义。一是人尽可友的泛称;另一种则被赋予了特别意义,有些特别的要求。有时,同门和同志都不一定称得上朋友。
一个多世纪以前,好些俄罗斯作家的小说被介绍到中国,从此谬种流传。这些作家都一样,男女主角最爱下工夫去抠一个词“爱情”。有的主张奉献,有的主张霸道,有的主张无条件,有的主张有条件。那些男男女女都认定了一条道死不转弯。大家一面互相逼迫、拷问:“爱情是什么?”一面按照自己对爱情的定义行事。
今天中国人可以抠的几个词之一是“朋友”。
金庸的武侠小说着意描写了不少“男人间的友谊”。同门、同师、同一阵营,都容易。有志一同的人也多,比如说,都想得到某一功夫秘岌,某一宝藏,或都想升官发财。但是要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朋友,其中还需要一些柔和一点,温暖一点的因素。这种因素比同门同志要高远、空蒙,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友情或友谊。
实际生活中,维系人们来往的东西,可以是友情友谊,可以是共同利益,也可以是人情,甚至是生活的惯性。
光是利益或人情,没有友情友谊,可以算朋友吗?有人说“算”,有人说“不算”,还有许多人有时说“不算”,有时说“算”。这是现实。
流传千古的是那些友谊友情第一到了不现实程度的朋友故事。
人们向往这种友情,可望而不可及。
听说过“羊左”这个词吗?
战国时,燕人羊角哀和左伯桃是朋友。他们听说楚王贤明,就一起去投奔。走到半路,雨雪交加。两人衣单粮少。左伯桃说:“我的学问不如你,你一个人去吧。”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连粮食一起交给羊角哀。自己避入一棵乾枯中空的大树中。羊角哀到了楚国,果然被拜为上卿,名动一时。他赶回去寻找左伯桃,左伯桃已经死在树洞中。羊角哀厚葬了朋友。不久他梦见朋友哭诉。原来,左百桃的墓近旁有一位荆将军的墓,阴间的左伯桃常受荆将军的欺负。羊角哀奋然应允:“我向地下看之”。要为做鬼的朋友助阵自己也得做鬼,羊角哀义无反顾,自刎而死。
这段故事名谓“羊角哀绝命全交”。后世以“羊左”称颂友谊之笃者。
“朋友”二字今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义是何等的丰富。
“朋友,借一步说话。”这是路上心怀叵测的陌生人令人心惊肉跳的问话。
“你不答应的话,可别怪我不够朋友。”这是一个将下毒手的熟人在逼供。
“真他妈的不够朋友。”这是一个相交的人认为某人没有履行一定的义务而提出的警告。
“你放心去找他好了,就说是我的朋友。”此话不久后,有人就遇到麻烦了。
今天,朋友二字由于使用量太大,需要表达的意义太杂,人们还要在这两个字前再加上定语,变成男朋友、女朋友、新朋友、老朋友、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江湖朋友、台湾朋友、好朋友、最好的朋友之一、网友……。如果说话的语调变一变,每个词还可以照另外的意义理解。
同是朋友,从羊左这样生死不渝的朋友,到无情无义祗是相互认识而已的朋友,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所以常有人会流露出为朋友二字正名的意思来。
我非常讨厌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也配称中国人?”中国人是我们的血缘,谁也没法改变。汪精卫是我的同胞。同胞不肖,关我何事?
但是,如果有人说:“这样的东西也配称朋友?”我赞成。
许多人交朋友不韪言是为了以后的某种方便。这不是新生事物。信陵君折节交往鸡鸣狗盗之辈,目的就是有朝一日逃命时“用得着”。目的性很明确的朋友,是利益层次上的朋友。得到多少好处都得记着,到时候就评估一下该如何连本带利的回报。“滴水之恩必当涌泉以报”,这是有能力报恩的人自吹自擂,更是那些赐恩市惠之人的阴暗期待。
朋友嘛,不说那些。
少年时学英文,有本桑戴克(Ashley H.Thorndike)写的文法书留在记忆中。书里的例句都是伟人的语录和格言。由于例句精彩,吸引了我的大部分注意力,学英语反而成了次要的事。其中提到,古罗马的凯撒大帝对朋友的要求是,要做凯撒的朋友,得象凯撒一样行事。这里说出了朋友之道的一个层次:朋友是同气相求的组合。
当年我在开乾洗店时,有位朋友来洗衣服,一定不要我给他打折扣:“为了便宜才来找你,那我和别的顾客就没有什么不同,怎么能算是朋友呢?”
虽然我和他并没有到同气相求的地步,但有一个不为利益而相交朋友,足使我在多年以后想起来心里还是阵阵温暖。
同气相求的朋友和为利益结合的朋友,不可同日而语。
羊左是朋友之道,友谊的一个极端的例子。友谊是非常美好的一种人际关系,比诸大家一向习惯性歌颂的男女爱情毫不逊色,其纯洁无私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朋友之间有宽阔空间,大致上拒绝了年龄、性别、贫富的干扰,也少有男女情欲的明显参与,使人在友谊中的表现可以更单纯、高远,有如蓝天晴空那样澄澈明净。
人间一切都有层次深浅之分。友谊和爱情皆然。涉世深,才有获得深厚友谊和爱情的可能。友谊至深厚者,中国人称为知己。有人把终身伴侣和知己一起求,真是高山仰止了。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向往一个知心朋友,知己。这很难。很多人有很高的求偶条件,到头来祗有安分守己抱残守缺的过日子。朋友之道也是这样。
你身边有很多朋友。你心里清楚,谁有什么缺点,谁有什么好处。郊游约谁,宵夜约谁,有生意机会和谁商量,感情遇红灯向谁倾诉。你估量得出来,遇上紧要关头,可以去找谁。这里掺杂了不少实用的因素,所以,紧要关头可以求助的人,可以不一定是你的至交。
大家都不完美。某人祗有在某一方面很高明。你在心里评判朋友,人家也在心里评判你。大家所面对的层次总比理想的境界低。
人的能力、外貌、家世、金钱、地位,除了影响异性恋爱外,也影响朋友的关系。婚配有个高低不就的问题。朋友间也有,而且微妙得多。
恋爱时,可能一方的温度是九十九度,对方是五十度。总要把对方加温到差不多才能算成功。无论如何,到了时候就有个结果。婚姻不成的话,“我们永远是朋友”就是最后的梦呓。
朋友之间却一辈子没完没了,那分关系时松时紧,若即若离。大家不能像“竹林七贤”的稽康那样好恶分明,动辄就挥一挥手和某朋友公开绝交。你会始终对一些人不满,有时甚至厌恶,但你还是和他(她)始终以朋友相称。你也会因什么缘故仰慕某人,但得不到相当的回报。朋友关系是不平等的,各有个案,内中原由真不足为外人道。
祗有在纸上,我们才可以把朋友,友谊之类的概念作粗糙的解剖分析。实际生活中,两个男人在一起喝酒,就可能是:利益关系、兴趣相投、同性恋、一人欣赏另一人的才华、一人鄙视另一人的为人但“今天有空一起喝杯酒无妨”……也许兼而有之,谁说得准。
有个特别优秀,或声誉特别好的朋友,好象身上带了一本可靠护照似的。说一句“我是某某的朋友”,有时可以省去很多自我介绍或自我表现,有时更可以令人刮目相看。
反之,如果你说“我是某某的朋友”,对方沉吟不语有顷,他心里很可能就在想:“我怎么没听说过?别又是个来打秋风的吧。”
朋友之道最需要的就是自知之明。友谊令人神往,但你得知道为何不能高攀或屈就。你配得上他吗?他配得上你吗?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有个具有深厚友情,“相看两不厌”的朋友,是人生至高境界的一部分。要不怎么人们会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好了,现在环顾一下你所有的朋友吧,你的脸上会露出微笑来吗?
我曾经写过一句话: 朋友不必志同道合,肝胆相照足矣.
经过一后,才知道不是不能满足, 而是难以满足, 肝胆相照何其困难,
对于揣着满腔猜疑的"朋友", 真不知道该反思自己的失败还是该反思"朋友"的定义.
呵呵..不自觉地说多了, 祝作者新年快乐, 事事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