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0 15:05:32)
题目是碾子和驴,我还得先说说莜面。
在内蒙,老乡最主要的粮食就是莜麦,小米和土豆,另外有荞麦,黄米,高粱。我记得分粮食时五斤土豆算一斤粮食。最常吃的当然是莜麦,因为莜麦含蛋白质和脂肪比小麦高,所以吃了尽时候,老乡可以吃顿莜麦一天不饿。不管哪种粮食你都要用碾子去皮或磨成面。
做莜麦很麻烦,要吃上莜面,得经过三熟。要想把莜麦磨成粉,要先把麦粒炒熟。通常就在炕边的大锅里炒,莜麦倒入锅内,炒到黄熟。然后拿到碾子上去磨成面。和面时必须用滚水(即开水)烫熟。半成品做好要蒸熟。这就是三熟。 和好的面就可以做成不同的形式蒸着吃。莜面可以做成多种多样,最普遍最省力的,是用一个木制的合烙床把面团挤压成面条。这合烙床下面木杠上有个圆窟窿,底下钉一块有好多圆眼儿的铁片,前边上头有个轴连着另一条木杠,在对着底下杠子上圆窟窿的位置,按了一个同样尺寸的木柱,你把面团放在窟窿里,按住上面的杆子一压,面条就出来了,这就叫"压合烙"。也可面的合烙,但是要吃高粱面合络和面时必须和上榆皮磨的面才能做成形。
有时候,他们用手将莜面捏成剂子,放在案板上搓成细细的面条,他们叫它为"莜面鱼鱼"。那些巧媳妇可以两只手各按三个剂子同时搓,一会儿就搓一笼屉,我练过只能一只手搓两条。"莜面窝窝"是另一种做法:捏一小团莜面,在一块坛子盖上,用拇指这么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面片,然后就势在手指上绕成筒状,竖着立在笼屉的纱布上, 一个个的立在一起。他们可以用各种东西做工具,有时用刀背,有时就在那胳膊上搓,甚至大腿上搓,我说过他们没有洗澡的习惯和条件,搓完了窝窝,那胳膊腿搓过的地方就比别处白多了。
因为不管是什么种类吃法,都要放在笼里用猛火蒸熟才能吃。老百姓说不脏不净吃了没病,那大火蒸完后什么细菌也死了。至于调料就只有沾酸菜缸里的长醭的汤当醋吃。我们那时候也可以买醋,可是老乡穷啊。
我在村里是最喜欢跟着婆娘们去推碾子,这碾子和磨是南方和北方农村都用的工具。碾子通常放在一块巨大的圆形石座上,周身凿有规则的花纹,装上一个木架,由马或驴来牵引木架,或者直接由人来推,平摊在石座上的麦粒、玉米或者各种粮食豆类在碾子巨大的碾压作用下,慢慢变成了粉末或者颗粒,还要有个大簸箩和一个小筛子,磨得差不多了把粮食扫到筛子里,把面箩到大簸箩里,剩下的颗粒大的再倒到碾子上,再碾压,直到碾完所有的粮食。我找了几张碾子的照片,给大家看看。自从一通上电,有了电磨,碾子就用的越来越少了。
驴在老乡生活中很重要,让人骑,拉碾子,推磨,还要用来和马交配生骡子,那时候老乡最担心的是,不让自己养驴,集体的驴又只用来生骡子,以后驴不就绝种了.这种担忧我们经常听到。不过这驴肉很好吃,我爸爸总说“十驴九香”,确实好吃,我到美国后就总想养些驴,一可以用来在复活节或圣诞节出租表演节目用,二来可以杀了在唐人街卖肉吃。在老美那里用驴作表演还有门,要说吃驴肉,他们大概不会买这个帐,那些爱动物如孩子一样的他们会觉得跟吃人肉那么难受吧。
看看网上知青对莜面很怀念,在北京也有些饭店专门做各种莜面,配上好的调料,在国内更普遍了。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希望碾子和驴都不会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