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彭小玲散文集《生活在英国》
朱文昌(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由青年作家网策划、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的散文集《生活在英国》,是一位现定居在英国的彭小玲女士根据她在英国的家庭生活而写的一本生活随笔集。作者以平实的心态真实地记录了她一家人在英国的生活和所见所闻。
《生活在英国》散文集,总共五章,二十八万多字。作者通过第一章“懒妈与儿子”,第二章“写给老公”,第三章“血浓于水”,第四章“英国生活”,第五章“生活随笔”,以平实的心态敞开心扉,客观地与读者分享了她在异国他乡看到的世界,以及生活的点滴感悟,真实的记录了一名中国人眼中的当代英国社会。
1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也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和希望之所在。关于孩子教育,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机构对在不同阶段教与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中国家庭孩子教育,既是中国家庭到了国外也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经济能力不太好也要节衣缩食让孩子上私立学校。
曾作为深圳一名教师的作者,通过送孩子上学沉浸式的体验,亲身感受了英国的教育模式。作者注意到,英国在教育方面也很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注重孩子通过玩去学习,如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校内外活动,邀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参观博物馆、曼彻斯特的唐人街等。了解到英国的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发展、兴趣的培养、实际能力的锻炼。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实际相联系,让孩子亲自参与,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孩子去感知、认识、总结,从而获得知识。如从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了校园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种环境:“一进门的信息栏上你就能看到学校的各种信息,走廊靠墙的边上摆放着一些盆景,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挂着孩子们制作的手工,每个教室门口都摆放着书柜,书籍按一定的编号排列着。教室门口还有一排整齐的钩子,是给孩子们挂衣服用的,每天孩子们进教室之前先把外套脱掉,挂在有自己名字的位置上。”“进了教室,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学习的成果和一些班级的信息,头顶上挂满了本学年孩子们要学习的字、画,墙角堆满了孩子们的学习用具。”作者亲身感受到“这里是一个信息的小世界,只要你张开眼睛,各种信息就会跑到你眼前;这里是一个纯朴得令人感动的小世界,没有华丽,没有矫情,一切那么朴实自然,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通过阅读《生活在英国》,也使读者看到了英国学校教育如何切合学生的的实际,尊重学生的感受的这一教育理念。
作者从孩子的入学教育中,亲身感受到“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有时老师布置作业,还要特别强调孩子能做多少做多少,没有完成也没有关系。老师给家长的建议非常暖人心,非常尊重孩子。”切实感悟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了多少知识是次要的,孩子的感受好不好、对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才是最主要的。”
从老师对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的学期综合评价来看,老师对学生的学期报告是认真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方式方法是比较科学的,先是总评学生达到了什么目标,然后对学生各科学习进行详细的介绍,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方面还需努力,老师都写得非常具体,最后是校长的评语和签名。从老师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真实汇报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非常细心和非常了解。英国学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和老师非常细心、非常敬业的教学态度、教学精神,以及非压力式教育、和谐式家庭教育、不失原则互通式教育,是值得国内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学习可鉴的。
作者还通过孩子入学教育,把接触到的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潜移默化融入到孩子日常教育,表露出对中国文化不忘初心,对西方文化的渴望了解。
2
虽然作者在《生活在英国》讲述的是一家人生活在英国的状况,但作者在书中用接近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故事。“又远又近的父女关系”回忆的是父亲因孤独而太过于的正直和严肃,以及在子女调动工作方面的不善言辞,彰显的是一个家庭良好的家教家风。契诃夫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作者“从生活中的细节看一个女人的修养”、“劳动是快乐的”简述了祖母用内心的干净、用生活中的细节来教育我们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女人,体现出一个人对自我、对生活的要求和品质,以及在无形中暴露出的做人的底线,总结出干净是修养最无声也是最基本的体现。道出了当下好多进城父母的生活不习惯:“母亲不愿意住在城市”,是“因为城市里没有她的活计”,“只有不断地坚持劳动,才能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好吃懒做的人没有明天和幸福。对于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来说,她不知道清闲是一种享受,她认为劳动是最快乐的。通过祖母和母亲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日常行为,温暖的亲情,鲜明的表达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底色和热爱劳动的本色。
3
仔细品读,从书中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在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心态在讲述自己的过往时光和记忆,去形成一个讲哲理故事的角度和方法。
书中平实细微的简述,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张牙舞爪的写法,把知道的、了解的、感受的、领悟的,都是从头到尾以平实的心态、自然的心境、放松的心情,娓娓道来。作者客观看世界、写世界的精神世界,折射出其坚定的信念和朴素的人生价值观。如写在英国疫情期间,“我们慢慢习惯了宅家慢节奏的生活——看看书,看看电视,再解决肚子的问题”,写出了疫情居家,温暖满心房的心境。在“劳动是快乐的”一节中写道:“阳光暖暖地照进了我的饭厅,也普照着我那葱葱郁郁的小菜园。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内心是满足和愉悦的。”往事在历史主义、客观主义、写实主义的讲述中,彰显出自信自强,使得本书更有温度、有力度、有高度。作者朴实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更加拉近了与读者零距离的交流。
《生活在英国》书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精彩语句,风趣平实的语言,以及英国女郎的时尚与傲慢,让人在赞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得不去品赏把玩一下时尚的英国城市文化的闲情逸致。
“做好自己,守得住寂寞,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
“亲情是剪不断的血缘关系,无须刻意地去经营,无论你说错了话、做错了事,都会得到谅解;亲情就像我家乡冬日里湛蓝天空中的太阳一样,温暖而又舒坦。”
“走累了,坐在玛莎百货门口的木椅上,吃着雪糕看过往的人群,这是最有意思的流动的风景。”
“三个胖女人吃力地从坡下慢慢地向坡上一摇一摆地挪动着,坐在轮椅上的是胖女人,推着她的也是胖女人,走在最后的也是胖女人,而且还背着两个鼓鼓的包。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听见了沉重的喘息声。”
“我的目光跟随着一个从玛莎百货商场走出来的摩登女郎一直走到了街道的尽头。她的高跟鞋敲在石子路面的声音特别清脆响亮,因为穿着高跟鞋,穿着直筒窄裙,她的每一步都特别妖娆多姿,她手上还提着一个经典款式的LV包。”
作者在《生活在英国》无不简洁的生动讲述,正像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安妮˙埃尔塔代表作《悠悠岁月》一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年代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清晰得记忆。
作者简介:朱文昌(原上塬),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曾担任县作协副主席,省级报刊特约记者。《父亲的事业》《老邱圆梦》《山水人家》《面馆的书香味》等散文作品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文学少年》《参花》《人民邮电报》《中国邮政报》《农民日报》《甘肃日报》《甘肃邮电报》《兰州晚报》《陇东报》和中国西部散文网、创新文学网,散文《那金黄的杨叶》《信之力量》《河石》入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北地春韵》《奋斗铸就辉煌》文学作品集;长篇报告文学《5G 高地》《使命与担当》《最后一公里》刊发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报告文学核心期刊《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报告》。长篇报告文学《5G 高地》被推荐参评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若能把最近自己动手装修房子的故事也列入,则更受读者欢迎了:)
生活原来就是作家,难怪!赞!
很符合我对生活博客的认知!再次祝贺生活新书出版,并得到国内读者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