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会“己之所好,强加于人”。孟子云:“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一个人,大家认为他和蔼可亲,是“善”;进而有学问、有修养,才可“信”;学问渊博,人品高尚,便是“美”;光彩照人,才叫“大”;能够转化自己、转化他人,超凡脱俗,众人拥戴,方为“圣”。但这种“转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靠自己的美丽和光辉去吸引人感召人,犹如繁星当空,各自生辉,“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民主、平等、自由、人权,当然是好东西。既然好,就不必靠对外扩张强加于人,给别人削足适履。而要重在立足自我、反省自我、建设自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是全球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特别要遵循的原则。
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人类在自然资源的争夺、国际秩序的平衡、意识形态的认知、宗教文明的信仰等许多问题上纷扰纠缠,矛盾不断。生态危机、金融危机、人文危机、精神危机接踵而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个“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中华民族一贯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遵循自然法则,“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与人和谐,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人与自我和谐,认识自我,善待自我,磨练自我,提升自我,安心为本,知足常乐,平实做人,勤勉做事。如此,就可以进退有序,俯仰皆宽。
在世界三个比较突出的文明中,西方文明更为崇尚自由,伊斯兰文明更为崇尚公平,中华文明则更为崇尚包容。吸取三大文明的精华,升华传统的精华,中国强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当前,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场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中,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在一个迅速发展和深刻变革的国家,在一个积极参与全球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国家,其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其“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追求和实践,可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作者叶小文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