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兰阁

文学城里一条街,风光雪月映楼台,欲知窗外尘中缘,街坊故事道出来!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短篇小说《伤痕》:关注“财富”的背后

(2010-11-16 07:34:19) 下一个

  曾以短篇小说《伤痕》发出新时期文学第一声呐喊的卢新华,新近推出了他的纵论财富诸相的《财富如水》(作家出版社2010年8月版)。30多年来,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但其新近的锋芒所向,却由文学转向了经济。这种写作的跳跃,兴趣的转换,内因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这在许多人心中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疑惑。

  其实,这跟他不断地辗转腾挪的经历有关,也与他一直关注社会生活的演变与走向有关。《伤痕》之后的卢新华,先是在记者的职位上离职下海,后又赴美攻读文学硕士。在几起几落的人生沉浮中,他做过3年的旅游三轮车车夫,当过7年的赌场发牌员。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习惯于“从赌桌上看人生”,并从中得出“财富如水”的最初感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卢新华一直是人生精神现状的敏锐观察者,文学只是他借以表达人生感受与人性审察的一个注脚。他早期的《伤痕》,通过一个知青学生不堪重负的亲情割裂与内心伤痛的双重创伤,揭示了“文革”对于普通人的深重戕害;之后,他写的小说《紫禁女》,又经由石玉这个女性的生殖通道的“幽闭”与“洞开”,隐喻了社会婚恋意识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他又写出《财富如水》,用“水性”、“水患”、“理水”的系统思索,给贪恋钱财、沉溺物欲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三次写作,三次诊断,触及的都是社会的痼疾、精神的病灶。而写作中切近现实的思考,作品中直抵人心的呼喊,在他都是一以贯之的。

  我读《财富如水》,起初多少有一种看热闹的心态,因为觉得自己既没有什么财富,也无敛取财富之心与之能,财富如水不如水,与我关系不大。但读了书之后,却意外连连,收获多多。《财富如水》纵论财富,自有很多独到的体悟与深湛的见地,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而它由财富生发开来的言论,涉猎广泛,新见迭出,更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概要地说,《财富如水》因为具有三性合一的特点,使得它既可读,又耐读,成为切合当下需要的一本重要而奇特的作品。

  其一,亲历性。作品开首就由自己在美国洛杉矶扑克牌赌场的观感说起,从“筹码”如“水滴”,赌桌如“荷塘”,到赌场如“湖泊”,文学性描述的背后,是一种立足于真切实感的自然联想。“水患篇”中越南女同事提芬妮在偷渡途中遭遇狂风巨浪以扔金条终获自救的故事,中国画家白舟因三千美元的赌债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的故事,都以其典型而真实,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这种由自己的观感说起,以自己身边的故事举例,使有见地的看法与丰富的事例相得益彰,使作品既具亲和力,又有说服力。

  其二,人文性。这部作品是讲财富流、财富观的,题材分类上应是属于金融、财经类,但其实是由财富说起,一再地生发开来,不断地引申出去,揭示财富与人生、财富与人性的种种勾连,讲述财富与历史、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因而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尤其是有关犹太人的财富观念,有关美国人的财富制衡制度以及佛教思想中的财富观点,等等,都有很精彩的解读与化用。在这个意义上,作品思路开阔,知识丰盈,几近于一部财富知识的小型百科全书。

  其三,警示性。作品由“水性”、“水相”的角度看待财富,既是文学的,又是独到的;以“理水”的思路为治理财富出招,也是新奇而切当的;尤其是“泡沫”与“深流”、敬畏与反省、看破与放下、“节能”与“减排”几章中的辩证思维与真知灼见,都把人们引入到一个更高的理性层面上去认知财富。理解财富和驾驭财富,其要把人们从贪欲的桎梏中、财富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的良苦用心,溢于言表,殷殷可感。这些文字,要言不烦,却又秉要执本,确实能使人从中得到应有的启迪,获得必要的警示。

  我觉得卢新华的《财富如水》与早年写的《伤痕》,确实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他的呼喊同样豁人耳目,振聋发聩。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是“惊世”的,又是“醒人”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来源: 人民网  作者:白烨  编辑: 吕若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