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转 - 第十六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者,即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缘尘分别之心; 生心者,即生起修行六度,涉俗利生之心。所离相,即降心之法,住心亦在其中;所住无住,即住心之法,降心亦在其中。" (2)
直觉上,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 , 不要有别样的心思(No hidden agenda).
我学佛法,是因为我觉得它是有助于日常生活的. 在日常的生活里, 我什麽时候应该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什麽时候不应该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真的开始有些.胡涂了.
今年五月休假到亚洲旅行. 顺便约了朋友 A小姐 在香港见面.
自从 A小姐 回了香港工作,我们就很少见面了. 偶尔有写 email 来往. 但很少打电话谈话. 因为她工作时时出差.
一见面, 我们就互相将对方从头到脚的看一眼,然後她问我:"还在练舞?" . 我摇头 说道: ‘无'.
我看她走路无事. 就不用多问了,我知道 她已不再踢足球(soccer)了. 我的记忆中, 因为她爱踢足球, 多次扭伤了腿 ,是要一拐一拐的步行到课室上课。
我问她: " 还有跟其他的朋友接触吗 ?" . 她回说道:" 只有一个 Fxxx. 其他的都没有来往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谈话, 她曾说, 自从大学毕业 , 开始工作後,她就感觉到很难结交新的朋友 . 像Fxxx . 这种不同性格的朋友。 只有在读幼儿园 时,不识交友之道. 才能 做成朋友,现在是不可能的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冲口而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她问我 : "甚麽 ?" 我回说道:" 是佛经. ". 她大笑著说道: " 说来听听 !"
哈哈! 若果要我讲佛经. 我何愁无话题呢. 呵呵.
A小姐是因为她学识了交友之道(有分别 心), 这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很难结交新朋友.
而我, 因为我们分别了有多年. 在生活上我们是有很多的不同了.
我曾经 担忧过这 一次的聚会. 会是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 的情形出现.
因此,我曾经想过不要通知她, 我会路过香港. 呵呵. 我又想见到她. 我又怕 见到她.
这一次的会面是愉快的。四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我的忧虑是不必要的. 看来 我真的是不明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道理了.
在我心深处, 我是认同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理论思维的。 但我不知道我几时才能到达那个境界.
:
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http://book.bfnn.org/books/0040.htm
2-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http://book.bfnn.org/books2/1227.htm
3- 辛稼轩:"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1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