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玛呢呗咩吽

南无十方佛,南无十方法,南无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个人资料
astermatch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掌握了灸法你也可以求医不如求已by我艾我健康

(2009-12-05 08:33:34) 下一个
from: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40771

缘起

        一直想写点东西,因为自己自幼以来得到家人朋友的爱护和帮助实在是太多了,无以为报.可我生性懒散,故一直没有动手.总想等以后时间充裕了,条件好转后再写,然生命在呼吸之间尔,我又怎能保证自己能安稳的活到”以后”和’”将来”,时不我待,故开始着手写, 现在慈母重病在身,若有见闻者能得到一丝一毫的利益,我愿都回向给我的母亲,愿我母能远离病痛,命终之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愿大家平安,幸福.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艾炙简介(1)

        灸法,即使是正规中医药院校出来的学生,恐怕对此也知之甚少,说到具体操作,更是没有几个人亲身实践。《内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孙思邈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明代《医学入门》上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自古医圣名贤都很重视灸法,并把灸法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把“会用灸法”作为医师必备素质之一。
        但是,近些年来针灸学界偏重于针法,逐渐减少了灸法的使用。针灸科常常是“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那么,灸法是通过什么来治病的,它与针法有什么不同,它的适应症有哪些呢?灸法对阳痿、早泄、遗精、遗尿、长期发热、哮喘、眩晕、贫血、胎位不正、子宫出血、经常感冒、小儿发育不良、结核病、胃肠病等效果良好。总之,只要是慢性病、常规医疗没有办法的病,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灸法能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可为什么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呢?据一些专业人士说,现在灸法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留下疤痕,为近代崇尚美容之大忌,尤其是欧美国家,从来只重针而不重灸;二、艾灸烟雾弥漫,造成空气污染,是今天提倡环境保护人士的大忌;三、灸法操作时间太久,对医师的经济效益来说,并不划算。


施灸注意事项(2)

  一、责任和态度:
首先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耐心细致地宣传灸法的好处,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说服病人相信灸法,鼓励病人树立乐观主义精神,要有信心和毅力,坚持下去,长期和疾病作斗争。要严肃认真,专心致志,手眼并用,切勿掉以轻心,草率从事,防止灸不好,徒伤皮肉,而于病人无益。

  二、要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安全:施灸时不免要有烟薰和艾味,艾本来具有芳香气味,有的人很爱闻,有的人则嫌恶,因此在避免风吹病人的条件下,可以开窗调换空气。施灸时要脱衣服,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和内外隔障,尤其在冬季严寒和夏季酷暑之际,更应注意使病人舒适。
  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三、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
  
  四、晕灸的防治:晕灸者虽不多见,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样,会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经灸一二次后,情况就会好转。(未完待续)

艾、艾绒及艾炷艾条(3)

艾的作用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
  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做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

艾绒的制备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日光下曝晒干燥,捣碎,筛去杂梗,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细软的艾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
艾炷和艾条
  ①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制作方法 ,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

② 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
  
  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普通药艾条 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
  太乙针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250g,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 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纸(纸宽41cm,长40cm),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阴干待用。

这就是艾条,一般药店都有.一盒艾条,内装十支艾条,这东西不值钱,我们这药店零售十多元一盒,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就二十五元一盒,但它的疗效却很神奇.本人对艾炙有一点心得,愿意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艾条灸 (4)
  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肤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皮肤为度。此为悬起灸。悬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① 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烧,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3至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遇到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② 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③ 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

这是在给家人用艾条炙





有时为了省力,也可借助一些艾炙工具.
这是炙架









还有艾炙盒,也很好用.点好艾条后,直接放在穴位上,只要适时移动即可













药条灸 (5)
  是指用药物与艾绒卷成艾条。常用的有: 太乙针灸施灸时,将太乙针的一端烧着,用布七层包裹其烧着的一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进行灸熨,针冷则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为度。此法治疗风寒湿痹、顽麻、痿弱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雷火针灸 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针"相同。
温针灸(6)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广。
灯火灸 (7)
  方法是用灯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着后,于应灸的腧穴上爆之。可听"叭"响,为一壮功能疏风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疗小儿脐风和胃痛、腹痛、痧胀等症。
天灸 (8)
    本法又名自灸,因其敷贴药物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古人文献中记载的天灸很多,兹择要介绍数种如下:
① 毛茛灸:采取毛茛叶子揉烂,贴于寸口部,隔夜就发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疗疟疾。
② 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灸治时,将斑蝥浸于醋中,擦抹患部,能治癣痒。
③ 旱莲灸:用旱莲草捣烂,敷置穴位上,使之发泡,可以治疗疟疾等症。
④ 蒜泥灸:用蒜泥贴于手太阴经的鱼际穴处,使之发泡,可治喉痹。
⑤ 白芥子灸:用白芥子研末敷患处,使局部充血,发泡,可以治疗阴疽、痰核、及膝部肿痛。

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另外,艾条点燃不容易,息灭更难,有时用手捻摁半天也不灭,刚开始艾炙时因为不懂,图省事就用水浇灭.后来知道这样不可,艾条是不能着水的,会影响疗效. 于是就有了专门的灭火工具:上边的是一段小竹子;中间是父亲截的铁管(扫地的扫把)一边封死;下面黑色的是专用工具,我买的现成的,是一种用耐高温的材质做的.



艾炷间接灸(9)
  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
  ① 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3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牙签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或稍微移动,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不会引起烫伤,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
  ② 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3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
  ③ 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④ 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

我常用的是隔姜灸,效果好,取材容易.以下是我给家人做的隔姜炙,我将步骤图发上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这是我新建的艾灸养生群:70301365。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互相学习

艾炙治疗小儿腹泻(1)

       我儿子现在两岁半了,一岁五个月时他爸带他去奶奶家住了两天,因喂养不当,加之夜晚着凉,孩子又拉又吐,一天腹泻三、四次,后来几乎都是水样的大便。星期一早上他奶奶送了回来,这时他父亲的电话也跟着打了过来,说他在外地出差,儿子又吐又泻,嘱咐我给儿子用艾条炙一下,听得出他父亲很是担心,我在电话里跟他说:“你安心出差吧,儿子一定会很快康复的。”
       我观察了一下,虽然儿子腹泻严重,在精神状态尚可,胃口也不错,中午让儿子喝了点儿粥就哄他睡觉了。我准备好五年的陈艾条,过了二十分钟等儿子睡熟后,开始给他悬灸。儿子当时正好侧身睡,我于是先从后背开始灸,把整个脊柱灸了一遍,着重灸了一下“身柱”,总共灸了十多分钟。要说陈艾就是好,即使艾条离身体很近,孩子也没多大反应,睡得还很安稳,这时我轻轻帮儿子翻了个身,让他平躺,开始灸“神阙”(即肚脐眼),先前因为怕烫着孩子,所以都是隔着衣服灸,后来冒了点险,把儿子的背心掀开,直接灸“神阙”,这样效果会更好,我小心翼翼的拿着艾条在“神阙”的上方转着小圈,大约六、七分钟的时间,儿子肚脐周围的皮肤已经潮红了,然后我又接着给他在“关元”灸了三、四分钟,双腿“足三里”各灸了一分钟(此穴多炙对小孩视力不好,忘了在哪本书上看的),最后把气血引到足底,灸了“涌泉”三分钟,治疗过程完毕。
        儿子午睡前腹泻了两次,午睡艾灸后,居然一次也没拉肚子,艾炙的疗效可谓是立竿见影。第二天中午午睡时,又照上述方法给儿子灸了一次,果然,儿子第二天上、下午各大便一次,而且大便已经成形了,不再是水便了,饮食上也是以清淡为主,多饮水。到第三天已经基本上没什么事了,但为了巩固疗效我还是又给他灸了一次。
       前阵表弟家的孩子也是一岁多,因饮食不当,也是又拉又吐,还有点低烧,结果上医院看了看,打了针,又拿了好多钱的药,结果开的药孩子吃不了,大多都吐出来了,后来干脆就不张嘴了,闹了一个星期才好。儿子以往也犯过这样的小毛病,一般都会服用一、两次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冲剂,但此次为了验证艾炙的疗效,我就忍住没让儿子喝药,毕竟是药三分毒,孩子还小,能不喝就不让他喝了。
       把这些写出来也算是给和我一样的年轻父母们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吧,孩子小时候感冒发烧、拉肚子都是常事,只要情况不是太严重,作父母的不要过于担心,动不动就往医院跑。更主要的是,通过此次给我儿子治疗腹泻,教育了家里人,让他们不再过于的依赖药品,有事没事就想吃点药,再不行就往医院跑,传统疗法一样有效,而且更经济、更安全,没有副作用,少受罪,疗效也好



       这是我一年前写的帖子,我这人平时不爱上网看电视,打字也慢,好多东西懒得写,但一想单阿姨这么大岁数还笔耕不断,自己真是惭愧呀!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灸,把自己的艾灸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毕竟独乐乐不如群乐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