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刘邦评传》选载

(2007-02-07 18:10:16) 下一个
第一篇 “大圣”顶上的光环
   
    《史记》为中国第一部通史,其所记帝王,上起传说中的五帝,下迄汉武,其数众多,而无一人如刘邦那样既无累世之资,又无尺土之封,所谓氓庶而得天下,这使得司马迁感到困惑难解,最终归因于天意。他在《秦楚之际月表》中说: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除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尽管司马迁对刘邦的出身、人格、能力、机运等有深刻理解,但他最终不能找到刘邦以一介氓庶而为天子的理论依据,尽管司马迁对“天意”有所怀疑,但最终还是以“天”字交了答卷。这是时代的烙印,洗刷不掉,于是刘邦神话或多或少存留于《史记》中。其后,因王莽新朝的政治需要,篡改历史成了古文经学派“解释”王莽禅位合法性的重要手法,于是,汉代开国之君刘邦的历史形象,就被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改变其线条与色彩,终于在其氓庶的头上,形成一轮眩目的光环。

第一节 家谱之谜 
   
    家谱是一姓世系和记载重要人物的谱籍,据《辞海》说始于宋代,然而作为史学极为发达的中国,夏以前不论,自夏以后,皇族的谱牒就由史官记载,其后之殷、周,则记载日愈明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由布衣而为皇帝之第一人,由于家世贫寒,所以秦汉间史书都没有其家谱,直至司马迁为他作“本纪”时,也未发现这位“高皇帝”的祖上,有任何记录或传说,甚至刘邦父亲的名、母亲的姓,都一概不晓,于是只得阙而不书。然而《汉书·高帝纪》却为刘邦编造了一个家谱,其全文如下: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来,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班氏所纂刘氏家谱,所述时间极其漫长,对于并未仔细研究过中国上古史、中古史的人来说,想很快弄懂它,并非易事,于是我们只得把这些话试作分析如下:
    班氏在这里,首先引用了四个人的讲话:蔡墨、范宣子、刘向、周市。他把这四人的讲话连串起来,构成刘氏从刘累开始,直到刘邦祖父这样一个连绵不断的谱系。
    我们先看所谓“《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後也。”这话出自哪里?班氏说出自《春秋》,然而准确说是出自《春秋·左氏传》。众所周知,《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说曾经孔子删定。后来有三家为《春秋》作“传”,其一称《公羊传》,为齐人公羊俶所著;其二称《谷梁传》,为鲁人谷梁赤所作;其三称《左传》,据说是左丘明所纂,而经顾颉刚先生考证,认为是刘歆所纂。
    查“晋史蔡墨有言”,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原文为: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是二氏者,吾亦闻之,而不知其故,是何谓也?”对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音宗,姓)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有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後。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後也。”……班氏采取蔡墨这段话,无非是先找个能御龙的刘累,作刘邦的远祖。而这所谓刘累,其后代又称“范氏”,于是班氏又引第二人,即范宣子的话,来接续。
    所谓范宣子言,其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这段话,是范宣子和穆叔的问答,看来是在请教穆叔什么是“不朽”,而其实是要追述范氏的一系列祖先,直至“陶唐氏”,借此说明,范氏从古以来享受着“世禄”。
    接下来是班氏自己说:“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然后引刘向的话:“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之后,为了与刘向此说相对照,班氏又引了周市使人对雍齿说的话。此话见于《史记·高祖本纪》:“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这里对周市其人,作一简介。周市是战国末魏国人,家世不详。陈胜初起,至陈(今河南淮阳县),即令周市带领人马北徇魏地。魏地已定,陈王拜魏咎为魏王,周市为相。其后刘邦起于沛,攻下丰县,然后令雍齿守丰,刘邦领军攻打薛县。就在这时,周市帅军攻丰,他使人对雍齿说,丰的居民,是从梁迁徙而来,云云。班氏所引用的,就是周市使人说的这段话。班氏引用了周市这话,就与刘向所说,对得起口径。
    班氏在联缀了这样一个近乎神话的刘氏家谱之后,又说,刘邦称帝之后,其“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这话的意思,是说刘邦也知道自己的先祖,曾经先后迁徙于秦、晋、梁、楚,由此证明此家谱之并非虚构。可以看出,从蔡墨所言,到范宣子所言,到刘向所言,直至周市使人所言,顺序排列而下,一个享受世禄的刘氏谱牒,宛然天依无缝,然而却从来就有史家怀疑其真。比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高祖非尧後》:班氏作赞,乃远引蔡墨、范宣子之言刘氏出自陶唐,遂谓汉帝系本唐帝,承尧运,得天统,是何言邪?司马迁“赞”则言三代异尚,周末文敝,汉救以忠为得统,绝不及尧後之说。此班改马而远失之者。夫三代同祖黄帝,其说荒远,然犹有因。刘太公闾左细民,乃以为晋士会之族,处于秦而为刘氏,其後又由魏徙丰,不亦诬乎。(原注:后汉贾逵传,逵奏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後者,而左氏独有明文,此亦未免阿谀。)《后汉书·杜林传》:光武令群臣议郊祀,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故事,宜因定从林议。 王鸣盛对班氏所纂刘氏家谱,明确表示怀疑,并以后汉贾逵、杜林事证明刘氏非尧之后代,然而他没有怀疑《左传》,所以他不能从根本上推翻班氏的作伪。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问世,对《左传》的怀疑开始流行学界。康氏经过反复考证,认为《左传》等一批古文经典,全系刘歆伪造,这无异于在中国史学研究中投下一枚重磅炸弹。其后,顾颉刚进一步研究,明确认为《左传》是刘歆根据先秦的史料编纂的,刘歆在其中添加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顾颉刚在《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中说:两汉的经学,叫“汉学”。因为汉代学者是第一批整理中国历史资料的人,凡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先秦各家学说的人,一定要先从汉人的基础着手,所以汉代学术享有极崇高的地位。汉人有造伪的本领。他们说:王莽是舜后,汉高帝是尧后;王莽受汉高帝之禅,正像舜受尧禅一样。这样讲来,王莽做皇帝一事就不是他的阴谋的成功而是前定的事实了。但如何可以把汉高帝说成尧后呢?汉高帝起于平民,大刀阔斧,打出了天下。他不像王莽的出于世家,他没有什么家谱,他也不想造一本假家谱。所以司马迁生在武帝之世,替他作《本纪》,只能说“父曰太公,母曰刘媪”,他的祖父是谁,已经不知道了。其实,就是他的父母也何尝真知道!“太公”只是“老太爷”的意思,“刘媪”则是“刘老太太”,究竟高帝的父亲叫什么,他的母亲姓什么,连这一点最基本的史实也渺茫了。刘歆是改造《国语》为《左传》的人,他就淡淡地在《左传》里插入三段关于刘家上代的文字。把这三段文字综合起来,便是:陶唐氏後有一个刘累,会得养龙,夏王孔甲用了他管养龙的事,赐他为御龙氏。有一天,那条雌龙死了,他私下把它烹给夏王吃,吃得很好。后来夏王要他找出这条龙来,他心中害怕,逃走了。他们这一家,传到商代称为豕韦氏,传到周代称为唐杜氏。周宣王杀了杜伯,他的儿子隰叔奔晋。四世到士会,受封于范,为范氏。士会因事逃奔秦国,很受秦康公的宠用,晋人设法把他骗了回来。秦公很好,把他的家眷送回晋国;但还有一部份留在秦国,就改为刘氏。刘氏既是陶唐氏的子孙,那么,汉高帝为尧的后代这件事就可以确定了。他们又继续编下去,说道:战国时,刘氏从秦搬到魏,后来从魏往东,住在丰邑,为丰公;丰公就是高帝的祖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顾颉刚又反复讲:“古文派,是刘歆创立的……刘歆的手段不好,可以举《左传》为例,《左传》是古文学家刘歆所作,而不是左丘明作的……《左传》,在汉代以前是没有这本书的……刘歆的确有伪造,他的伪造,是为了把自己联系上孔子的经书,为的托古,以取得对他本人的信仰。”⑴
    此外,吕思勉《秦汉史》对班氏所纂也明确反驳:《汉书·高帝纪赞》曰:“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来,遂为丰公。’”可见汉帝本系,乃后来所附会。《左氏》哀公十三年‘其处者为刘氏’一节,即疏家亦不得不仞为伪窜,而他可知矣。自是之后,自托古帝王之胄裔,复成积习。王莽自本为虞舜後,(见《汉书·元后传》)即汉人自谓尧後之故智也。后汉光武建武七年,诏三公曰:“汉当郊尧,其与卿士大夫博议。”侍御史杜林上疏,以为“汉基业特起,不因缘尧。尧远于汉,民不晓信。言提其耳,终不谕。后稷近于周,民户知之。世据以兴,基由其祚,本与汉异。”(《续汉书·郊祀志》及《注》引《东观书》。)亦可见作伪之心劳日拙矣。引述至此,可见所谓刘氏家谱,已然真像大白,原来是王莽为着篡汉的需要,由他的“国师”,所谓古文经学的首领刘歆作伪在前,而班氏父子编排于后,煞费苦心而织成的。

    注释: ⑴、见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之《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7月北京第一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大大雪球 回复 悄悄话 秀才好文章,令大雪赞叹不已,学习!
风中秋叶 回复 悄悄话 打印收藏,慢慢学习!
春节愉快,万事如意!
子兮 回复 悄悄话 你好,
古今帝王我喜欢秦始皇!
祝愿我们大家快乐生活和好运常伴!
我明天再来看!哈哈..请多指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