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论
萨纶锡
从来立功之臣,必得居功之道。盛满不伐,斯可以保其身,而传后世。功高震主,而不知所以自全,适足以杀其躯,而遗祸于宗族。世每谓汉高帝薄待功臣,不知高帝固多猜忌,亦由诸臣之骄侈有以取之也。高帝功臣,首推三杰。留侯张良、酂侯萧何,咸以功名终,而淮阴侯韩信,至夷三族。人皆悲信以功而受祸,而不知信有自取之道也。
方信未遇时,乞食漂母,受污胯下,困辱极矣。既而以萧何荐,拜大将军,总握重兵,席卷三秦,下燕虏魏,取代攻赵,破齐灭楚,威震天下,功冠诸侯,位至封王,此豪杰得志于时者之所为也。古忠臣烈士,欲有立而中废者,不知凡几,而信可不谓雄哉?蒯通汲汲焉远计深谋,于击楚之前,谓勇略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使信用通之计,三分秦鹿于汉未正位之时,天下后世孰从而议之曰:“信不当于楚汉鼎峙者也。”乃信谓汉王遇我厚,岂可向利而背义,此言诚是。呜呼!庸讵知今日之厚遇我者,乃后之厚疑我者乎?庸讵知始之不忍向利而背义者,乃后之轻义而顾利者乎?迨夫疑忌形于夺军,高帝殆将意示信也。向使灭楚之后,为冥鸿之游。若范蠡之游五湖,高帝何从杀信。不则归将印,谢兵权,辞王位,请为列候,高帝必且重信,信终为齐间王,不改封楚矣,何致有云梦被执之辱哉?
信昧功成身退之义,自请盛满可以久居,过矣。至降封淮阴时,耻与哙等伍,抑又过矣。方信请为假齐王时,高帝已大怒信,以天下未定,时方需人,故用张良蹑足之计,立信真齐王。然一时从汉王游者,如黥布、彭越、陈豨之徒,皆无出信右,故重赏信功,而深虑其逼己,高帝初未尝须臾忘信也。至信就国淮阴时,心怀觖望,坐待诸侯王之变,以重高帝之疑,宜其卒中吕后之计而速之祸欤!临刑之日,犹悔不用通言。夫不用通言而败,用通言必亦败也。汉家大德方隆,天命攸归。信何人?斯可暗奸天位乎?幸不用通言,过归高帝夷戮功臣之惨。设用通言而败,后世且将谓信为何如人?呜呼!乱臣贼子。挟不赏之功,为不轨之谋,杀身败名,得罪万世者,何可胜数,而谓信能解免乎?信虽不用通言,未免恃功而骄。身已被擒,谈兵汉殿,词气不屈。夫骄而能降,降而不憾者鲜矣。
若韩信者,立功则有之,闻道则未必也。不然,秦方失鹿,六王复起,雄强西楚,非良、平智术所能下也。伊时微韩信,其何以平六国,灭项羽,荡涤寰宇,开炎刘数百年之王业?信特为汉吕望矣。张良多智,萧何谨守,战功孰与信比?故知陈言信反,诬信而夷其三族者,高帝不得辞其过,而亦信有以取之也,唐郭子仪之谦让不伐可嘉也。呜呼!遇信者,当思所以善全信。为信者,其亦知所以自全也哉!
【作者简介】萨纶锡,字言如,楚雄人。宣统《楚雄县志述辑》谓:“禀性明哲,学问贯通,以《孝经》为律身之本。凡文词,执笔立就,诗亦清逸。中康熙甲午(康熙53年、1715年)科解元,丁未(康熙54年)成进士,选庶常,散馆授检讨。著有《燕山集》、《德庆堂稿》。”
【文章简析】刘邦君臣故事,详载于《史记》、《汉书》,二千余年来为国人所熟知。历来评论,多责备刘邦,以其为猜忌之雄,而杀戮功臣之杰,此亦千载不易之论。然则韩信,淮阴市井之徒,初投项羽而背之,继投刘邦而逃之,垓下围旧主而杀之,虽为天下名将,而含德不厚,利欲熏心,终死于刘邦夫妇之手。此又论者所不见也。萨纶锡此文,既道刘邦之雄猜,又陈韩信之骄侈,二者相博,则韩信之死非刘氏一面之刻薄也明矣。夫萨氏者,边地一儒生,居然有此识见,为我乡人争光,难能可贵也。又文笔老辣,议论深新,一如苏老泉之《权书》,读其文者,无不油然而有耳目一新之慨。
这篇在古文里已算浅显的了,可还是要读上几遍。
“从来立功之臣,必得居功之道”。说中国人活得累一点也不错。君主将天下据为一己之私,当然容不得功高震主的臣子。可惜这传统好像一直延续至今。朱镕基访美(欧?)归来有人就给他脸色看。倒是美国铁打的白宫流水的总统好些。这是我这个不懂政治的人乱说。
虽说成者王侯败者贼,草根文化还是同情弱者。韩信也就成了悲剧英雄了。
这萨纶锡是满人还是汉人?
谢谢指正。
向楚雄的秀才们问好!